-
政策聚焦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和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推动力的新经济形态。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天然契合,受到高度政策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
数据要素潜能激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深入各环节,改变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国家数据局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数据要素×”与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工业制造等诸多领域联动,旨在高效开发数据要素,拓展应用场景,推动高质量发展。
-
政策持续引导资金流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显著增长,2024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2024年7月,国资委宣布未来五年中央企业将投入超3万亿元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
-
机构配置比例和基本面回暖
:截至2024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电子占比已经达到13.42%,二级行业半导体占比达到6.61%。2024年中报业绩预告中,电子行业业绩预增数量最多,净利润增长中位数高达62.16%。
二、
数字经济(931582.CSI)投资价值分析
三、
鹏扬中证数字经济主题ETF(560800)产品投资价值分析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数据,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已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2025年目标,数字经济稳健增长,这一成就也凸显了数字中国的赋能效应以及数字经济的重要地位。
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
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具有天然契合性。
近年来,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持续受到政策的高度关注。
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其中一方面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另一方面持续强调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政策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强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为进一步落实,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的总体目标,旨在更高效地开发利用数据要素,不断拓展和深化应用场景,使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计划》中将“数据要素×”和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工业制造等诸多领域联动制定重点行动。
其中,“数据要素x 科技创新”重点行动中强调,以科学数据支撑技术创新,聚焦生物育种、新材料创制、药物研发等领域,以数智融合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计划》中提出要“推动数据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同,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约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强调将加强资金支持实施“数据要素×”试点工程,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各类资金加大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
依法合规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发挥相关引导基金、产业基金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数据产业,支持数据商上市融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和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出6.3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6.7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0.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9%。
2024年7月26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宏志表示,国资委将聚焦“五个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
元。
国资委将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加大出资人政策支持力度,指导中央企业紧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在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发挥表率引领作用。
机构配置比例回升,基本面向好,细分行业配置价值凸显
除了政策面的持续利好之外,数字经济相关权重行业机构配置比例和基本面均在向好。
我们将主动偏股型基金(Wind分类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和平衡混合型基金)每个季度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中,电子一级行业和半导体二级的占比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到,2022年三季度以来,主动偏股型基金在电子和半导体上占比总体在持续提升。
截至2024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电子占比已经达到13.42%,二级行业半导体占比达到6.61%。另外从基本面来看,电子行业的基本面在2024年二季度有所好转,已经披露的中报业绩预告中,电子行业业绩预增的股票数量最多,且净利润增长(以上下限均值计算)中位数高达62.16%。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931582.CSI)发布于2020年11月09日,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应用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数字经济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截至2024年7月31日,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的平均市值为671.11亿元,从指数成分股数量分布来看,其中72%的成分股为沪深300指数成分股,20%为中证500指数成分股,2%为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成分股整体偏向中大盘。
数字经济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数字经济相关行业,从指数中信一级行业分布来看,电子权重占比为55.11%,计算机权重为29.76%,非银行金融权重为7.59%。从中信二级行业来看,半导体、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设备权重分别为45.29%、11.01%、10.01%。
截至2024年7月31日,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的市盈率为49.70,市净率为4.04。
截至2024年7月31日,数字经济市盈率处于68.32%分位点,市净率处于9.82%分位点,指数的PB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低位。
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2023年净利润增速为7.32%,营业收入增速为53.78%。预计2024E年、2025E年净利润增速为35.74%、27.70%,营业收入增速为26.87%、17.30%,整体而言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
从指数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来看,数字经济指数成分股中有34%的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处于10-20%,42%的指数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超过20%,远高于全市场股票中10.43%和6.54%的比例,整体而言数字经济指数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较高的研发投入也推动指数的高成长性。
截至2024年7月31日,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占比合计为49.07%,整体而言较为集中;从细分行业分布来看,前十大权重股分布于半导体、证券、电气设备、计算机软件等细分行业;从市值来看,前十大权重主要为各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从主营业务来看,主营业务主要集中于电子、半导体、IT等数字经济相关行业。
下表展示了主要指数的风险收益特征比较情况,可以看到数字经济自指数基期以来,指数表现不仅优于中证50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也优于中证TMT、全指信息等科技类宽基指数,同时波动率较高,弹性较大。
下图展示了主要指数自数字经济指数基期以来的净值走势,可以看到数字经济指数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在有相应主题性机会时,指数阶段涨幅较大,适合投资者进行主题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