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小伙伴问我,说同时收获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全职工作offer,待遇上差距不大,关于到底选择哪一个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春招已经陆续开始,每年的春招中,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都是“主力军”,相信也会有小伙伴面临同样的问题。笔者曾经在私募和公募都实习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看法的,在这篇文中主要就和大家谈谈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区别之处,相信会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一、写在前面
需要先指出几点。第一,本文的比较是针对研究员\分析师这个岗位的,其他诸如交易员、渠道经理之类由于本人认识和经历有限,并不能给出全面的分析。第二,强烈建议同学们尤其是还没有offer的同学们在春招中公募私募一起申请,不要错过每一次机会,即便是没有收获offer,应聘流程也是很有价值的。第三,文中的优劣比较只局限于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但其实公募也好私募也罢,对于应届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去处,就能力锻炼和未来发展而言都是很好的职业起点。
二、关于门槛
以本人的经历来看,私募和公募对背景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名牌大学硕士学历(顶尖学校会扩大到本科)+相关专业+差不多的学术和实习经历基本可以保证你获得笔试和面试的邀请。但不得不说,私募的门槛远远大于公募!!!笔者参加的公募笔试都是很简单的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面试问题也比较划水,且不论通过难度,至少不会存在失语的现象。但是私募的面试题几乎就是不知所云好不好!给技术指标分析股价还勉强能回答,但直接问对某一板块的看法和对某几只个股的判断,简直就是虐人好不好!总体来看,虽然是相似的门槛,但是私募的笔试面试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三、关于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大体上是一样的,主要工作当然是分析股票、撰写报告、偶尔参与上市公司调研。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点:第一,公募基金中,一般来讲一名研究员主要负责的股票范围和个数相对较少,往往是一个板块内的某一只或者某几只股票,但私募基金中对研究员的要求较高,往往要“哪里有漏洞补哪里”;第二,公募基金中的研究员一般就是“研究员”,其他的工作内容不多,但私募尤其是团队规模比较小的私募,研究员经常要承担其他任务,比如客户维护、周报日报撰写之类。其实两点区别的原因是一样的,即团队人数的不同。公募规模大,人数多,所以工作专而少;私募规模小,人数少,所以工作杂而多。
四、关于能力培养
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差别之一。公募比较适合实践能力不是很强、实操经验不很丰富的同学们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因为在公募基金中,研究员的成长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私募则正好相反,他对研究员的实战能力要求很高,往往要求同学们在入职之后能够立刻起到作用,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人手对你进行培养。以笔者的个人经历为例,在公募实习时,主管领导和同事会一点点的教我,从最简单的个股分析报告到有难度的公司深度分析,会经历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但在私募实习时,唯一的直属领导就是基金经理,日常对话往往是“小魏把某某股票看一下,说一下看法”,有任何不懂的问题也只能依靠个人去解决。其实这也是为什么私募的笔试很面试较难的重要原因。所以这里和同学们强调,如果你的实践能力真的比较差的话,真的不建议选择私募基金作为起点,可能你在最初最宝贵的几年中进步幅度很有限,以至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五、私募最大的优势
由于本人已经在私募基金中实习接近一年并且将在毕业后正式入职,所以对私募的了解更深入一点,这里想重点给大家指出,在我看来私募最大的优势。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如果你的能力能达到私募基金研究员的要求的话,你的成长会非常的快,因为大多数私募会在入职之后很短的时间内赋予你管理资金账户的权力。其实对金融尤其是买方工作而言,一万次的纸上谈兵不如一次的实际操作。以笔者为例,入职之后便被直接赋予了200万账户的管理权,盈利能力每上升一些,都会有对应的账户增加值(入职一年的小伙伴已经开始管理2000万左右的账户了)。而这在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中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管理账户的要求,那这只能是揠苗助长甚至摧毁信心;但如果你能达到这个要求的话,成长速度会是指数级的,或许几年之后你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基金经理了。或许私募的薪水能稍高一些,或者公募的工作强度能稍低一些,但就我而言,这是私募与公募最大的差别。
私募与公募还有其他的一些差别,比如收入待遇、比如职业晋升、比如工作时长,但这些的公司差别要大于行业差别,需要同学们在应聘过程中去沟通,这里并不能一概而论。最后祝同学们在春招中好好表现,收获自己心仪的offer。
来源:名校金融梦
编辑:MF巧克力豆
金融先生
www.mrfinanc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