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曾有这样一句台词:
“天籁一般的童声,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
的确,童声的音质纯净清脆,感情真挚无邪,拥有着独特的声音魅力,如
一股春日的暖流沁人心脾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决定把舞台留给这群孩子,来聊一聊童声合唱,看看这些天籁之声是如何形成的。
早在中世纪时,由于教会规定“妇女在教堂必须保持缄默”,一律不允许女性在唱诗班演唱。然而,由于
未变声的男童声十分接近女声,
且更润泽饱满,因此
多声部合唱中的女声部分,都由用男童取代
,从而唱诗班中无女性歌手。可见,童声存在于合唱团的历史非常悠久。
时至今日,舞台上的男女有别早已成了过去式,一支又一支的童声合唱团也应运而生,有的合唱团成立至今甚至已横跨数个世纪,著名的
圣·托马斯童声合唱团
就是个中代表。
这支全部由男生组成的合唱团,是莱比锡这座音乐名城历史最悠久的文化财富之一,也是音乐巨匠巴赫曾亲自执教过27年的合唱团,距今已有超过800年的历史,
是
欧洲最古老的童声合唱团之一
。该团的前身可追溯至1212年,当时,教堂附属的教会学校最初的任务就是培养男孩们在礼拜仪式上唱颂歌。巴赫在世时,他与合唱团团员们朝夕相伴,不仅为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准而倾注了大量心血,还让他们首演了不少自己的作品。1750年,巴赫因病辞世,而圣·托马斯合唱团延续了他的艺术生命,因而,这支团也被欧洲媒体称作
“巴赫男童合唱团”
。
圣托马斯教堂前的巴赫铜像
这支被“音乐之父”巴赫亲自调教过的合唱团,也自然而然引发了众人的关注和追随。2012年
恰逢该团建团800年,
纪录片《圣托马斯童声合唱团一年的生活》横空出世,为我们直观揭示了他们的日常。如今,这支合唱团由百余名少年组成,大约是巴赫时期的两倍,当他们入团后,必须离开父母进入集体寄宿的生活。
合唱团的保留曲目仍然以圣乐为主,特别是巴赫的清唱剧、经文歌和宗教剧。
从1920年开始,这些少年身着“基尔衬衫”(Kieler Blusen)到国外进行巡演。
2016年,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上海首演时,该团便与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一同来沪演出。
通常,游客每周可以三次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聆听到该团的演唱,他们会在周五和周六,与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一起演出,星期日则进行礼拜仪式,许多专业歌手和音乐家(包括流行音乐人)都曾是这支合唱团的团员。
同样具有超长历史的,还有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这支创立于1498年的合唱团迄今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海顿、舒伯特等音乐家年少时都是该团的团员。1918年前,该团只被允许在宫廷、皇家教堂弥撒以及国宴中献唱。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都维持着欧洲皇室自1498年以来的音乐传统,即每周日固定在维也纳皇家教堂献唱弥撒。1918年奥匈帝国陨落,1921年接任皇家教堂理事长的约瑟夫·施尼特将合唱团改为私人组织,团员所穿的皇家制服也变成了如今大家所熟知的、极富招牌式的蓝色水手服。
由于当时奥地利政府的资金出现赤字,因此从1926年起,该团在除教堂外的场所开启音乐会模式,除了经文歌,也开唱非宗教歌曲,此举也引起了空前的反响,短短数年间,他们的足迹已踏遍全球各地。近几十年,他们驾驭的音乐风格更趋于多元化,不仅曾于1970年将披头士乐团的作品改编成无伴奏合唱,还在2000年录制了首张流行专辑,畅销金曲接连被演唱。
虽然圣乐在巴洛克时期是童声合唱团的主打曲目,但从之后的音乐发展看,童声在越来越多的歌剧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如《卡门》、《图兰朵》、《自由射手》等,各大歌剧院也开始筹建并拥有了自己的童声合唱团。与一般音乐会不同的是,当孩子们在舞台上参与到剧情中去,他们就不仅仅是合唱团员,也是一名入了戏的小演员。
上海歌剧院“噢呗啦”童声合唱团在《图兰朵》中参与演出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认为童声合唱只存在于那些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中,还记得前阵子被刷屏的厦门六中合唱团所演绎的阿卡贝拉版《稻香》吗?最近,他们又带来了闽南语歌曲《鱼歌》,朴素的旋律、乡音的回归让这首音乐充满着童趣,也治愈了无数繁忙工作中的都市人。同时,这也用事实告诉了我们,合唱也可以如此接地气。
其实早在20世纪初期,“学堂乐歌
”
运动便拉开了中国童声合唱艺术发展的帷幕。乐歌课堂中涌现出了许多专门为中小学生而创作的齐唱作品和一部分多声部合唱作品,1912年以前的中国童声合唱音乐,在织体上多为单声部齐唱歌曲。
李叔同于民国初期发表的三部合唱《春游》是第一首由我国作曲家独立完成的合唱作品。
民国时期也是中国童声合唱音乐发展的萌芽阶段,这段时期的积累,也对之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到了抗战时期,歌咏运动中的作品主要以群众性的战斗歌曲为主,带有鲜明的时代感和饱满的情绪。在这段时间中,一批早年留学欧美、受过专业训练的优秀作曲家纷纷加入创作大军,作品风格趋于多元化,也出现了不少为儿童“量身打造”的歌曲。
如今的中国,童声合唱团早已呈现百花齐放之姿态,达到的专业水准也令人刮目相看。众所周知,在合唱中,不同的和声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而和声本身就有无尽的变化,因此,童声合唱训练对于孩子的想象力和音乐素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外,合唱不仅强调声音的共性,各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也需要在音乐的行进过程中做到自我调整,这不仅要求孩子“做好自己”,更要有“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的演绎更为出彩,而每个人,在舞台上共同组成了一个真正的C位群体。
本周日,同样有一支劲旅——上海少儿广播合唱团将如期与星广会的乐迷开启一年一度的约会。这支成立于1956年6月1日的团体,是
上海历史最悠久的童声合唱团
,享誉国内外,被欧洲媒体称为“
来自远东的天籁
”,屡次荣获国际奖项。曾受邀赴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访问演出;参加有“合唱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合唱大赛”,连续获得第七届、第八届的金奖;参加第二届“欧洲之星”国际合唱节荣获“最佳童声合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