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聚焦|今天凌晨杭州临安发生4.2级地震,杭州的地震史比你想象中还要悠久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4-12 17:31

正文

经公众号“青年时报”(微信ID:qnsb-guanfangweixin)授权转载。

今天(2017年4月12日)02:25:34,杭州市临安市潜川镇和河桥镇交界(北纬30.08度,东经119.34度)发生M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km。




震中位于临安河桥镇和潜川镇之间,距离临安市40公里,距离杭州市80公里。浙江省杭州、湖州、衢州、绍兴等地区,以及邻近省界的安徽、江西等地区有震感,部分地区震感强烈,没有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报告。


浙江临安4.2级地震震中位置图


杭州历史上发生的地震


杭州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4级以上地震。


杭州的地震历史,要从西晋震塌的临平山写起


对杭州市民来说始终是“很远”“跟我们没啥关系”的地震就在眼前发生了,此前,除了几次太平洋地震曾带来杭州高楼轻微到几乎不可察觉的短暂摇晃之外,当代杭州人对地震的记忆和印象,实在是乏善可陈。改变始于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杭州高楼明显摇晃,从那以后,“地震”消息屡屡见诸报端或公众谈论话题中。


而杭州市民更关心的或许是:地震和杭州的关系到底有多大?



杭州没有地震活断层


2010年,杭州市地震局花费两千万,请来全国最权威的14名院士,动用20多种探测手段,给杭州地底世界做了一次全方位的“CT体检”。


杭州不在太平洋板块、亚洲板块相互撞冲的交界处,但处在亚洲大陆板块的外侧,因此,杭州地下有断层,其中主要的有6条。断层就像一张纸上的裂口,若原先没有,要捅破它就需要很大的力量;但如果边缘有裂缝,也就是断层,那么,只要较小的能量就能把它撕开。而那次地震活断层探测,主要目的就是在总面积约1834平方公里,覆盖杭州主城、江南城、下沙城、临平城,以及江东工业园区,探究它们是否属于活断层。


所谓地震活断层,是指晚更新世距今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现今仍在活动、未来仍可能活动的、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潜在能力的断层。发生地震的概率,断层比没有断层的地方大;活断层又比断层要大得多。


有记载以来的最高震级


尽管自1970年以来,杭州100公里范围内从未发生过3.5级以上地震,但今天凌晨临安的4.2级地震重新改写了杭州地震史。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杭州曾发生4.7级以上的地震共61次;而在市区范围内,仅发生4.7级以上地震2次,即1929年的5级地震与1956年的4.8级地震。



杭师大历史系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正秋先生,在其《杭州古代城市史》一书中指出,杭州最早的地震记录,大约是在西晋:“杭州临平山,晋武帝时(281-289)岸坠。”南宋《淳祐临安志》也记载“吴郡临平山岸崩”。临平山在今天的余杭,一座海拔仅218米的小山包。于是,杭州的地震历史,就从西晋间震塌一座小山包开始写起。


而杭州历史上烈度最高的地震,则发生在吴越国宝正四年(929),有四本史籍都记载了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害,《吴越备史》和《十国春秋》称“居人有坏庐舍”,《钱氏家乘》则说“居民庐舍倾圮”,《诚应武肃王集》说得最严重:“庐舍倾圮甚多”,后两本典籍中,还有赈灾的记载。


1935年,美国地质学家里克特按地震强度的标准划分,把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由小到大分成微震、弱震和强震三类,细分则有9级,烈度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能量增大30倍。


微震不易感觉;弱震可以使窗户、地板、器皿发生抖动、吊灯晃动、危房倒掉;强震可以使屋倒房塌、山体崩裂,产生滑坡和泥石流,人畜伤亡大。


据此标准,一千多年前的杭州这次地震能使房屋倒塌,已构成危害,属于弱震与强震之间。浙江省地震局的研究员杨毅、姚立珣,也有专文探讨这次地震的烈度。据发生房屋倒塌及赈灾情况,他们认为,杭州公元929年地震烈度在5.25级。


史书载:暴风驾海潮之声



遗憾的是,公元929年地震并没有留下更多详细的记载。此后南宋杭州,也陆续发生过6次4级左右的地震。如绍兴六年(1136年),“六月乙巳夜地震,自西北有声如雷,余杭县尤甚,高宗下罪己诏。”这次地震被当代地质学家确定为4.5级。


古人观念中,地震乃是地气阴阳失衡所致,这又与人事有关:皇帝施政失德才会破坏平衡。因此,发生地震后,皇帝要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还要斋戒素食祈祷忏悔。


但这次地震依然未有详情记载。有趣的是,元代(1279-1368)一次4.25级地震,却被文学家周密以亲身经历,详细记录在了《癸辛杂识续集》一书中:“(元朝忽必烈)至元二十五年(1288)戊子岁冬十月二十四日丙子,夜正中,地大震”,然后周密听到巨响,“有如暴风驾海潮之声自西南来”。


与此同时,鸡和狗都开始不断嘶叫,窗户则“作作有声”。他躺在榻上,则感觉到非常明显的摇晃,就像是“乘舟近海潮”。周密说自己到这时才醒悟到发生地震了,而杭州城里大多数人也和周密一样,迟迟才反应过来,他们一开始大呼小叫,东奔西走,听着人声鼎沸,就以为是哪里着火了。


第二天街头巷尾亲友邻居见面时,除了问安之外,无不在谈论昨夜地震的事,“亲友皆劳相问,互言所闻”。


地震后城市常态情绪



其实,杭州历史上的地震,往往都有非常明显的先兆,只不过发生频率极低,以至于人们总是像1288年的周密及杭州市民那样,不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地震。


还是在《癸辛杂识续集》中,记载了1228年9月2日半夜,“雷雨之声自东北来”,紧接着发生地震,下半夜又有一次……


同样明显的临震前兆,则是地光或地声。《民国杭州府志》载,1512年3月25日、5月22日、6月18日、7月20日、8月11日,连续在一年中发生的5次地震,均有地声出现,“有声”“轰然有声”。


还是因为发生频率低、影响轻微,所以杭州历史上的地震,大多难免一夜扰动,而后成为街头巷尾谈资,大约也是杭州地震后的城市情绪常态,除了929年地震因导致局部房屋损毁而成为千年不遇的杭州地震灾难之外。


好 文 推 荐


60万太平军不敌1万湘军:太平天国后期战斗力为何断崖式下跌?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领号称60万之众的太平军精锐回师雨花台,而湘军此时能勉强不过1万人。在历时46天的战役中,太平军竟然未能打破敌军对天京的围困,其战力之低下,令人瞠目结舌……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战争时期的蒋介石手谕:事无巨细一管到底,严厉怒斥更是日常

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亲下手令进行军事部署、遥控指挥战斗的例子多不胜数,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总之可用五个字总结——委员长很忙。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生而为人,我要洒脱:这碗来自魏晋的鸡汤我干了

魏晋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但正因如此,魏晋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既然生命无常,那我们就要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追求生命的最大丰富和充实。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