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学院
网易传媒旗下新闻研究机构。这里有最优质的原创报道,最新国外传媒动态,以及一手行业情报;还有最IN的线下讲座、沙龙与培训,告诉你新媒体运营的一切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应急管理  ·  一工厂凌晨突发爆炸,2死19伤! ·  昨天  
上海网络辟谣  ·  “112岁的老中医临终馈赠”登上热搜,却是9 ... ·  昨天  
扬子晚报  ·  热搜爆了!具俊晔称放弃大S遗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学院

调查记者转型创业,他们过得怎么样?

网易新闻学院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8-20 18:18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寻找中国创客(xjbmaker)

统筹 / 唐亚华 编辑 / 苏琦 采访 / 刘景丰



调查记者是一个聚光灯很少能打到的职业,他们更多的时间都在四处奔走、调查取证,以期待做出的报道能在黑夜里激起一点星光。


如今,他们有的仍奋战在新闻第一线,为公众带回第一手的现场和事件真相;也有一些人选择投身创业大潮,在另一番天地突破自我。今天,我们找到了这些由调查记者转型的创业者们聊了聊,听他们讲述自己曾身处新闻暴风眼的时刻,与创业后的不同感悟。



陈峰 | 盖饭内容工场创始人:

社会需要调查记者 有机会我还会回去


我最早是在《南方都市报》,进报社时就被定位为揭黑记者,报道多偏向于收容领域。写过一两篇相关报道后,再有类似选题,报社就倾向让我做了。

“孙志刚案”是我在南都接到的第一个线索,这篇报道之后的影响力也和我的生活纠缠在了一起,所以到现在,印象都非常深刻。


当年,《南方都市报》调了一批人到北京创办《新京报》,我被调过来,做了“新闻部”主编。直到创业之前,做了近十年的职业经理人。后来我想,再不试一试创业可能就没机会了,便创办了“盖饭内容工场”。

做一家企业和做调查记者有很大的不同,调查记者也会和别人合作,但单打独斗的时候居多。社交媒体出现以后,对整个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调查记者、职业经理人和作为公司管理者的创业者,是完全不同的职业经历。我现在在做内容创业,调查记者的这段经历肯定非常有帮助,可以让我识别什么是好内容,有助于内容理念的形成。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调查记者有存在的必要性。媒体拥有“第四种权力”对政治进行约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至少能为社会讨论和民众参与提供事实基础。 直到现在,看到有好多报道写得语焉不详,我还是有冲动想要去了解更详细的事实,既出于理想,也有好奇心。


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想回去做调查记者。如果自己创业成功了,我还想尝试做一个类似“公民调查”的项目。 (记者 闫丽娇)



雷磊 | 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兼CEO:

不论做记者还是创业,人都是核心


我在《南方周末》做过的报道有一半都是调查报道,包括河南高考替考、卧底传销团伙等等。


2014年4月左右,我从南周离职,算是调查记者中转型比较早的一批。 辞职之后我先去优酷做了一个叫《侣行》的节目,后来又去《GQ》做了一段时间特稿,之后创办了真实故事计划。


说起来,这三份工作其实属于同一领域,关注的核心都是“人”本身。我们现在做真实故事计划,本质上还是怎么理解人、用什么样的视角看待人、最后如何用文字去表达人,其实调查报道关注的也是被放到舆论中心的人是什么反应,做了哪些事情,这是一以贯之的。



不同点在于,做记者时考虑的是通过报道是否能够对公共事件发声,是否可以推动议程,公共价值是超越一切的。 而创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生产,怎么样才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好内容;其次是好内容如何去变现,怎么样才能挣到钱。


作为一个创业者,这些事情早期会对我形成一定的困扰。纯商人不会想那么多,但媒体人常常 会在盈利问题面前觉得尴尬,直到现在,我才慢慢意识到商业思维的重要性。


调查记者常在某一个事件中被公众奉为英雄,但在另一些事件中,如果他们违背或者忤逆了公众的意愿,公众还是会毫不留情地骂过去。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我享受过上万人辱骂的待遇。我做过河南高考替考的报道,当时报道刊出后,得到的回应却是省内的人都在骂我。大家觉得教育的不公平到处都是,为什么专门报道我们? 但很多时候,只要事情有价值,即使被骂也要去做。 (记者 薛星星)



刘溪若 | 懒熊体育联合创始人:

调查记者很难,但很有价值


我以前在《新京报》做记者,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调查案例是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在当年另一家报社和农夫山泉争论得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做了一组深入调查,跳开口水之争,调查了事件背后存在的瓶装水标准的缺失和停滞问题。


我当时的搭档是郑道森 (现娱乐资本论创始人) ,报道出来以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卫生部的负责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2014年到2015年, 我看到新产业起来带动的新媒体浪潮,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走上了创业之路。每个工作都有不一样的地方,调查记者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种,但难度很大,每一次做调查都是从零开始,而创业对综合的商业素质要求非常高。



现在我创业在做产业媒体,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股东,拿了风险投资,就需要公司化管理和资本化运作。这这对我来说是全方位的锻炼,而调查记者的经历培养了我的突破能力、敏锐度,对事情也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以多维度的视角去看问题,这是我后面做很多事的基础 (记者 唐亚华)



陈宁一 | 北京星辰原野智能科技总裁:

以前调查完写稿,现在调查完实践


我之前经济、政经、社会类的报道都做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动车事故的系列报道。当时我正好在出事的前面一班动车上,所以我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记者。当我第一个到那的时候,可以直接摸到那个垂直插在地面上的车厢,我现在还记得,那个车厢一片漆黑,没有一丝生命迹象。事发现场一片混乱,我艰难地追问事故造成的原因。



后来转型是因为我自己的一个追求,做的是农村农业相关领域的创业项目,我之前也写过相关的稿子。而在你了解了这个行业所有的坑和问题,自己也趟过一遍之后,肯定要比做记者的时候对整个农业项目创新有更深的了解。


其实创业就是在做调查记者的事,以前是调研、写文章,现在就是调研完了直接执行,理论结合实践,也让我对世界了解得更加透彻。


做调查记者培养了我用第三者视角看待事物的眼光,这会让我更客观更公正地去理解我目前在做的事情,不会盲目的乐观或悲观。


而且现在创业,自己的底线还是以前做调查记者时候的底线,坚持客观公正,给客户提供真实、有价值的服务。 (记者 张姝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