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Henri Rousseau
这几天后台很多人点题要写林丹。
就当成本周的“我爱问连岳”吧。
事件回放是这样的:林丹出轨,承认,妻子谢杏芳表示原谅。
非得表达观点的话,我祝他们以后婚姻快乐。不是反讽,是真心的。
名人的出轨,道德感强烈的围观群众,热情更高。他们估计现在更恨谢杏芳:这样就结束了?这么便宜渣男?你这不是鼓励出轨吗?
林丹出轨,受害者只有当事人几位,林丹自身代言价值可能受影响,收入降低;小三,她也受到压力和批评;当然,最大的受害者是谢杏芳,如果他们的婚约包含独占式忠诚的话,她当然可以选择结束婚姻,获得更多补偿,甚至利用愤怒的舆论摧毁林丹。
这出复仇戏上演,过程相当长,大家也有戏看。现实中有不少这类女性受害者,后来逐渐成为受迫害幻想型怨妇,离婚前几个月,听众还同情,20年后,她还在控诉渣男,听众都觉得活该,觉得当初那个男人不要她,真是干得对。
孩子生活在这种母亲身边,更是心理上的大灾难,种种怨毒话语浸润,父母负面情感关系示范,不时还得成为出气筒,最后还可能要担当替母复仇的角色。这种孩子长大了,要经历艰苦的自我心理调适,才能走出阴影。有的人,一生都毁了。
许多人是偏爱这类苦情戏的。觉得这才是维护爱情,这才是正义感。
算了吧。这是最蠢的做法。
谢杏芳没有选择当这种女人,对自己,对孩子都是好事。她都原谅林丹,其他人有什么好说的?你又不是受害者。
婚姻中的此类伤害,确实非常特殊,还是爱他,就只会选择原谅。爱一个人,最大的风险就是给他伤害你的机会,直到你不爱他。请正确理解这句话,它的意思不是你爱一个就可以伤害他,而是说,爱有不设防的一面,像爱你的狗让你摸肚皮,你始终对一人设防,那肯定不爱他。
不愿承认,不敢接受爱情风险的人,是无法得到爱情的。
出现林丹事件时,最好的选择就是两个干脆:干脆的分手;或者干脆的原谅。介于二者之间的不甘不愿,都极易沦为自我摧毁。
还得提醒一下,婚姻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当事人自己的契约,外人并不知道。围观可以,毕竟都爱看热闹。千万别入别人的戏,将自己的悲情或诉求代入,希望谢杏芳搞死渣男的激情后面,往往是你自己受伤后的复仇欲。
对他人的私事太过愤怒,出现这症状时,得先关心的健康。
推荐阅读:失恋有价值
上篇文章:多数人应该当房奴
“钱”的理念,重在实践。
长按识别关注:越女读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