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日子701|讲故事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4-11-26 07: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京承高速旁边的山


现在每次去山姆超市的时候,我很喜欢观察里面顾客的表情。
人在不知不觉时候表情是最真实的。
当他们推着大购物车,抬头看货架上琳琅满目商品的时候,眼睛里发着光。
因为注意力比较集中,他们察觉不到别人在观察,在那一刻,他们的脑海里只有这件商品摆在家中合适位置时的完美使用场景。
夫妇两人会在那儿讨论细节,这个东西怎么样,放哪里更合适,用起来感觉怎么样。
说:“我需要一个咖啡机,这样我每个周末就可以在书房看书时冲一杯咖啡了。”
从他们的眼睛里,似乎就能看到很美好的憧憬,在那一刻,幸福是具象化的,虽然可能他们几周都不会去书房看一次书,咖啡机买回家后也大概率会吃尘土。
山姆这样的超市很懂得人们的心理学,从会员卡的设计体现“专属感”,到货架的摆放,商品的特点。
一句解释的话都没有,但是它塑造了一个场景,一个美好的中产家庭的场景。
那么大份量的东西,其实对于中国家庭很不实用,相当部分都很难用完,因为这不是在美国,美国人的浪费会让国人惊诧,每天超市丢弃大量的食品,甚至还没过保质期;衬衣是可以买一打,穿完不洗扔掉的。而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国度。
从山姆超市,我更多感受到的,是讲故事的能力。
它商品的售价、定位、摆放、呈现出的样式,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丰富程度或性价比”,它从头到尾,都在给人一种想象,饿了,有很大的烤鸡,虽然那并不好吃,但并不耽误它在想象中饕餮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大之后,你会慢慢发现,“事实”、“真相”这种东西,看似都是大家想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实际上并不是,绝大多数的民众其实根本无法承受真相带来的痛苦。
更多的,人们都是在寻求一种对想象的满足,寻求一种假象的心理安慰。
可以说,就是一种叶公好龙吧。
奈飞上今年有个节目叫《investigation alien》,号称是新闻人George Knapp过去三十年对UFO探索研究的成果。
但其实这里面大量的内容都经不起推敲,与所谓的科研、考古毫无关系,是典型的伪科学片,但是一样大卖。
《娱乐至死》里非常深层揭露了人性对于政治表演的需求,每个人都知道解决不了问题,每个人都能全身心投入到一场虚假的秀里,最后得到了一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特朗普,完成了上下的自嗨,也冲抵了内部的巨大情绪。
所以,其实美国是把表演玩到极致的国家,但是,表演也好,讲故事也好,本身就意味着更高层级的设计,是顺人性,让你抽不出理智去思考问题的本源,也不需要你思考,因为背后的人想要隐藏。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真相是:
90%的人其实都生活在不稳定之中,短暂的满足就已经是难得的事情,想不了太远的未来。
人们幻想着稳定和幸福,觉得别人就是稳定和幸福的,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才是生活在幸福和稳定之中,还只是在某种程度之上。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幻想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个梦:
环游世界。
每当对现实不太满意,就想跑去远方,似乎去了就能摆脱现在的一切,可是,稍微思考一下这个逻辑就知道不成立。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困住你的,其实只有你自己的心。
所以,心不定,去哪里都会慢慢变成一样。
我在欧洲漂了一个月,最后几天真的哪里都不想去,只想着什么时候能回家。
所以,如果有读者抱着不切实际幻想提问说要去哪里哪里的时候,我一般不会直接揭示谜底,我建议她们真的请假搬过去住一个月,再回来讨论。
走马观花的广度,和水滴石穿的深度,完全不是一回事。
真正的幸福和平静感,其实并不来源于浮光掠影,更多是由自己对生命和世界理解深度决定。
也需要那种美好的幻想,但最终能把日子过好的,是你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会去看书,看书的时候到底是否需要磨一杯咖啡,还是点一杯外卖咖啡,还是,喝一杯水也很美好。
而外在呈现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不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在公司给老板展示PPT,绝大多数人,并不需要真相,更多是情绪和视觉的印象和满足。
然后,你真正要表达的内核,最好也用讲故事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要太直接,要迂回,就想李子柒的视频,会代入你到一个场景。
你要问自己,是要像资本一样,只是营造一个物欲社会的故事,卖给你很多完全不需要的东西,还是发自内心的,在你的生命里,做一些,既好看,又实用,大家完全能够适用很久的“产品”。
换句话说,你的东西,你写的,你制造的,你呈现的,你说的话,是不是发自内心,是否带有私心,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当年明月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现在一年卖一万册,是不多,但只要纸质书没有消失,五十年后一年也能卖一万册。
能保留得越久远的东西,越有价值。
但是,就算没有太多价值的东西,只要故事讲得好,也能大卖。
狂热恋爱时的人们,大部分的承诺和假许或许都是脱口而出的站不住脚,但那些荷尔蒙却又真实起着作用。
所以,这也是不同人的选择,是要无穷地追求这种短暂感官刺激,还是宁愿苦痛地面对真相。
它没有对错,好坏,也无法改变,只是不同的选择罢了。
年轻时不知老去的痛苦,所以年轻才能如此轻装快乐,知道了,也就有了包袱。
没得到不知道得到的乏味,所以才有了追求中的酸甜苦辣,知道了,也就可能失去了源动力。

人这一辈子绝大多数的答案,先贤的书里早就写过千百遍,但是,我们就是一代一代的彷徨和迷茫,从未变样。

所以,讲故事,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最终难以逃离的命运轮回。

这几天叶嘉莹先生的事迹广为流传,这消息可能几天就被淡忘,但是,她这一生,便不是在这样的轮回里。

这便不是虚假的故事,而是神话了。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 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 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