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在时空交汇中带你走进敦煌 ·  昨天  
朝文社  ·  印度工人再闹罢工,这次三星不忍了 ·  昨天  
辽沈晚报  ·  历时5年打造,寻访海外700+件镇馆之宝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许世友回乡,中央特批2个月,调集43辆吉普车 ... ·  2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1760年,乾隆正和香妃缠绵。刘墉只喊了一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西方答案:蛮族如何成为罗马的永久居民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03-04 14:09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罗马的外邦入籍政策?


古往今来,移民问题都会始终困扰着大部分国家或任何政体。 长期存在的需求与本土居民的抵制情绪,很容易形成无法磨合的对立情绪。古罗马却在这方面处理的比较出色,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西方答案。

早期的开放入籍政策

早期的希腊人 就对获得公民权有很大限制

2000多年前的世界与现今有着极大不同。 严格的阶级制度是所有文明的家常便饭,而使用奴隶更被全体人类所普遍接受。相比之下,早熟的公民社会比较容易排斥移民。究其原因,还是不愿将自己的固有利益同新来者分析。不论是走直接民主制的雅典,还是有军国等级规范的斯巴达,都对外邦人获公民权有严格限制。

但位于意大利中部的罗马似乎是个例外。 传说中,这个城市由西渡的特洛伊的难民建成,在之后的岁月中不断壮大,先后吸收周围的埃特鲁利亚人、萨宾人和大希腊区居民。为迅速扩大自身实力的需要,最早的王政时代便已出台其他文明所不具备的入籍政策。比如对自愿移民的外国人,直接给予完整公民权。后来到塞尔维乌斯国王的改革时代,连奴隶也同样享有这一优惠政策。一经释放便可以成为公民,享受同其他人一样的权益。

早期罗马对外邦入籍非常宽松

更为与众不同的是,罗马的奴隶释放不仅仅取决于主人慈悲,还经常被合约或法律所规范。 通常来说,奴隶会与主人订立获取自由的条件,如支付定额赎金、替主人做工达到一定年限。在满足这些条件后,就可以被主人宣布释放。虽然通常要帮对方赚上一笔,但并非无法达成的遥远指标。因为在《十二铜表法》中就规定,普通奴隶的赎金1万,做工年限则是7年。随着时间推移,获释条件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到共和国末期,任何女奴若生育3个孩子也可获得自由。有奴隶若揭发检举犯罪,获得立功表现亦能被依法释放。

当然,外省来的自由人同样可以取得公民权。 凯撒就曾颁布政策,把公民权授予所有在罗马城从事教师和医生职业的外人。最后发展到将公民权授予许多高卢部落的首领。一些奉行亲近罗马政策的东方国家君主,也可以为自己或子嗣争取类似政策。

凯撒就给许多归化高卢贵族以公民权

规范移民群体

罗马人很快开始限制奴隶入籍

结果,外来移民的增多又促使罗马人想办法限制奴隶升级为公民的数量。 因此,在当局维持较为宽松的入籍政策同时,也在不断出台政策去限制奴隶释放。

首先是剥夺被释奴的完整财产权,使其必须在死后将财产分一部分给前主人。 甚至在公元前3世纪,法律直接规定这些人要把财产的半数赠给主人。到了下个世纪,这类苛刻条文才有所缓和。只要求子女少于2人且有10万塞斯的前奴隶,需将1/3财产赠予过去的主子。

实践让罗马人对奴隶管制日趋加强

其次是增加释放条件。 最正规的奴隶释放要经过杖击仪式,但因需要缴税并且繁琐,导致大量的奴隶主普遍使用用无式释放和遗嘱手段来完成。这点到奥古斯都时代又进行了改革,限制以遗嘱方式被释放的奴隶比例,限定无式释放的年龄要求。

最后,则是对被释奴进行区别对待。 例如同样参加军队,被释奴的装备就要与自由人区分开来,以此降低其地位。但总的来说,这些入籍政策在当时已算是相当宽松。也促使罗马的外来公民始终有着庞大的数量,并逐步渗透到各个阶层。

直接参军的奴隶 也会在装备上与自由人不同

遍地外国人

罗马的版图扩张 让外邦人数量迅速增加

罗马早期的宽松入籍政策,因总数不多而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据专家估算,公元前3世纪式,平均每年所释放的奴隶也不过1350人。那些被征服的意大利人,也大多变成同盟者,享受地位稍低的拉丁公民权。但这一切都随着罗马军团的扬帆海外而被彻底改变。

当鹰旗逐步插遍地中海的每一个角落,超量的奴隶开始被涌入罗马。 国土面积的不断扩大,也让外来人与本地居民的矛盾迅速升级。 爆发于共和国末年的多次奴隶起义和同盟者战争,就给当局敲响了警钟。为此,意大利的同盟城邦被首先赐予了完整公民权,主人们开始大量释放奴隶以抚平尖锐矛盾。因此,罗马的公民数量开始急速增加。到公元前28年,登记在册的男性公民已多达406.3万人,是42年前的整整4.5倍!

不少外邦人通过参军 为后代争取到罗马公民权

后人通过当时的许多墓志铭中研究发现,生活在帝国时代早期的平民,竟有83%的人祖辈源自东方行省。 虽然基于样本数量和信息的局限,得到的比例不能精准再现全貌,但对理解罗马社会的发展进程还是有参考价值。以至于当时罗马的作家也讽刺,叙利亚的河流污染了台伯河。尼禄皇帝的老师塞内加也写信给母亲,描述在都城内随处可见外国人。

除了平民,就连元老院都无法在外来人口的“入侵”下幸免。 在凯撒掌权的阶段,许多来自高卢的新公民被大量安排进元老院。让那些传统的元老大发牢骚:凯撒率领高卢人凯旋,使他们进入元老院。高卢人脱掉裤子,换上元老的托加。

许多元老院成员 也源自外邦人血统

在后来的克劳狄时代,高卢出身的公民又再次被引入元老院,引发了内部的一次大辩论。 尼禄在位时,著名历史作者塔西佗甚至抱怨,当时的元老院都是骑士和被释奴后代,却没有多少古老的本地家族。直到四帝内战结束,维斯帕先还破格提拔了许多外地人进元老院,由此产生了不少希腊和小亚细亚血统的罗马新贵。后世学者还是通过墓志铭进行统计,发现奥斯提亚的元老们有33%是被释奴后代,来自山南高卢的比例最低也有12%!

然而,若是没有这样的长期运作,罗马可能根本不能从城邦进化为帝国。 仅以他们的早期对手迦太基为例。除了都城人口具有完整公民权,其他城市的自由民往往只是受法律保护的二等人。但他们恰恰是构成北非共和国军队的精英群体。等到这些城市因不愿继续付惨痛代价,迦太基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罗马共和国同样在前2-1世纪之间遇到相似问题。但通过有限制的公民权下放,终究在脆弱阶段渡过难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