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在位于辽宁绥中的装备技术公司
工业防护中心(以下简称“工业防护中心”)
再用油管数字化维保车间
200多根满身油污的油管
经过内外壁清洗、通径、无损检测、试压等
一套自动化程序后
变得洁净如新
等待重返海上平台被再次利用
在车间中控室里,操作员甄福永1人完成了过去需要4名同事协同才能完成的控制油管方向、调节高度等工作。他只需操作生产线启停并做好现场观察,即可完成整套工序。
油管是采油过程中用于油气输送的重要通道。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作业量的增长,油管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油管经过回收处理后再利用,是海上平台节约资源投入的有效途径。自2009年至今,工业防护中心根据渤海油田的生产需求,先后投用3条再用油管维保生产线,旧油管利用率达80%以上。
从半自动化到数字化、从半封闭到全封闭式生产,生产线持续升级,助力渤海油田更加绿色、高效增产。
钻完井作业后,用过的油管该如何处理?15年前,工业防护中心首次接到这项任务。
从油管提井到运输、存放、上生产线处理,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污染。“要做到零污染,着实不易,但也必须做好。”工业防护中心井下防腐作业部经理刘海庆说。
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油污滴落,工业防护中心在旧油管的包装上下功夫:由塑料布简易包装,改进为有吸附能力的防污染袋。
2023年,他们又在防污染袋外增加了防污染吊笼,双重防护确保不让一滴油污在运输中滴落。为了做好存放,辽宁绥中的油管场地上新增了两组海返箱。这是他们专门为从海上平台返回的油管量身定做的临时“居所”——每箱能封闭式存放500根油管,箱盖上还专门定制了防水卷帘。
在生产维保过程中,如何确保零污染?考虑到自然蒸发、土壤渗透等因素,工业防护中心使用VOC(挥发性有机物)吸附装置,同时,将过去半封闭式的生产过程升级为全封闭生产过程,让油管在“重生”过程中持续符合环保要求。
为了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生产响应速度并降低风险,工业防护中心于2018年和2023年分别在山东龙口和辽宁绥中新建两条维保生产线。各条生产线就近负责渤海油田不同作业区的海返油管,年均共为海上平台节约钢材投入5000余吨。
油管维保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清洗。面对大量的油管清洗工作,如何节约水资源?洗后的污水该如何处理?工业防护中心采用中水循环系统,通过油污物理沉降,实现污水固液分离,固态废物定期处置,液态物则形成中水后再循环利用。可循环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98%,有效节约淡水资源。
集油、沉降、隔离、气浮、消毒、回用……从污水变为中水,其过程并不简单。近几年来,工业防护中心通过应用新技术,将污水处理方式由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相结合变为纯物化处理,处理步骤由过去的十几步简化为现在的五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针对污水处理中定期更换滤料导致的过滤成本高的问题,他们在辽宁绥中的生产线上创新采用盘式过滤设备,无需添加药剂就能除去水中悬浮物至200微米以下,既简化了流程,又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