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这么牛X的多人介绍页PPT,你见过吗? ·  15 小时前  
秋叶PPT  ·  杭州灵隐寺的PPT,数据大屏太炸裂了! ·  昨天  
跟我学个P  ·  2025年,送大家第一份PPT礼物。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第二职业的好处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7-05-21 19:26

正文

最近在看马世芳的《昨日书》,里面有段话很有共鸣:

 

我从未厌倦这份工作,或许正是因为我从来不曾把它当做一份工作。于是倏忽二十多年,心情始终带着“业余”的轻松。

 

这是他对于播音工作的感受,也是自己对于码字这件事的心声。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每天日记,到现在已经 15 年有余。

 

最初的动力来自于语文成绩,之后逐渐变成每日例行习惯。码字的媒介也由纸笔到 QQ 空间,再到人人网、新浪博客、微博和公众号。

 

在外人看来,这很累:要去找话题,要去落笔,还要去考虑修辞,以及设计版式。

 

而这些只是因为不了解产生的不明觉厉,当一切按部就班,结果就是水到渠成。

 

水到的地方,除了是在第二职业上收获的认可,还有就是对工作的反哺。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自媒体给自己带来的帮助。


 

第一,它让很多决定变得更容易。

 

特别是在买买买上。


买电脑,会考虑更高配置,毕竟工作内和工作外都用得上;买耳机,会强调降噪,这样工作时更安静,通勤上能更容易沉浸在阅读里。

 

例如,在决定是否购买一款软件 PDF Element 时,我给了自己两个理由:

 

  • 工作之内,我可以非常方便地处理 PDF 文档,比如添加各种水印,快速转制为 PPT/EXCEL/图片 等格式;

  • 工作之外,也可以帮助到公众号写作,比如将一些 PDF 转为图片贴在文章中。

 

一举两得,那 100 多元的价格便显得没那么贵。

 

 

第二,它让自己对工作本身有了更高要求。

 

一份工作有了两份结果,那工作本身也变得更有意思。

 

例如,在做数据处理时,除了分析本身,也会考虑进行可视化的呈现,这又会涉及到逻辑梳理和图表美化。


如果纯粹为工作而做,有点多此一举,但考虑到将来可以输出为一篇教程,便多了一份动力。

 

又比如,在做逻辑梳理时,本来可以只是胡乱画几笔,然后头脑混乱地开干。


但由于工作之外一直在研究手绘,就会主动去用纸笔来表达,逻辑清晰之后,工作效率也提升了。而这份手绘笔记,也会成为将来写作的重要素材。

 

↑ 手绘逻辑图

 


第三,它让自己能认识更多有意思的人。

 

工作之后会面临一个问题:世界开始变小了。毕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位上,接触的人也是这个行业的参与者。

 

世界变小的恶果就是,人的格局也会变小。无论是工作方法,还是看待问题的思路,只会因循守旧,结果就是跟其他人完全一样。

 

而人的价值,就是自己的独特性。

 

做自媒体之后的一个好处时,主动或被动,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朋友,从他们那,能收获各种有意思的工作思路。

 

举个例子,在和一个互联网朋友的聊天中,无意间得知他们最近在做一个标准化工作,也就是将所有人的工作内容具象成可迁徙的流程,比如:

 

  • 第一步做什么

  • 第二步做什么

  • 第三步做什么

  • ……

 

这样的好处是,将来无论是谁来做这份工作,参照这个流程,都能保证 80 分的水准。

 

这件事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直接结果就是让我开始关注「知识管理」。

 

最近有机会负责一个对标研究的课题,就参考了这个思路:

 

  • 首先将财务指标进行归类,为每个指标给出解释;

  • 然后数据搜集,并找到自动更新的方法;

  • 接下来是确定基础框架,并完成一份标准文档;

  • 基于此进行分工协作,每个同事参照之前的数据、指标解释和标准文档,都能完成一份 80 分水准的内容;

  • 最后进行整合。

 

如此,即使是新人,也能快速上手。

 

↑ 指标解释


 

第四,它帮助自己锻炼了一些可迁徙的能力。

 

有些能力是通用的,比如写作、演讲、审美、时间管理等,这些积累可以很方便地过渡到工作上去。

 

比如演讲。

 

由于经常会被邀请去做分享,同时也能听到其他嘉宾的发言,这就有机会观察别人的套路,比如:

 

  • 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开场

  • 如何做到干货与愉悦并存

  • 如何穿插包袱

  • 如何创造互动

  • ……

 

继而将这些方法落实到自己的演讲中,保证每次分享的质量。

 

↑ 一次分享的准备


 

第五,它让自己不会那么患得患失。

 

读书阶段听职业规划老师提过一个理论,大概意思是:


人应该将自己的精力进行适度的分散。


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旦把所有的希望都投身在工作上,会很容因为各种小事变得患得患失。

 

工作上肯定会有负能量,但一旦回到住处,打开写作软件,把心情和收获码成字,收获大家的好评,甚至是赞赏——补充的能量又反馈到工作本身,实现正向循环。

 

 

第六,它帮助自己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

 

其中一个是最近的事。

 

之前在敦煌夜市淘到了一款手账,后来发到公众号,发现很多朋友喜欢,但遗憾的是,网络上并没有地方销售。

 

上周末无意间通过工商登记信息找到了设计者,加了微信,发现他原来是上海的一名独立设计师。

 

自己马上买了一些。

 

并把他介绍给了「玩物志」,说不定将来,大家都可以买到了。

 

这件事对自己没什么特别的金钱意义,但如果能帮助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设计师,也蛮有幸福感的。


↑ 在敦煌淘到的手账

 

 

我是尾巴

 

有一个爱好是幸事,而且如果这份爱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那就是万幸。

 

谢谢大家,如果没有你们的关注,那么这以上的理由都不是理由。

 

所以,今天搞个小活动,在评论中回复:

 

  • 大家是什么契机关注到这个公众号的?

  • 或者对这个公众号写作主题的建议。

 

截至明晚( 5 月 22 日) 23 点 59 分,评论中点赞排名前五的朋友,将分别获得一份手账。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