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07 ·  20 小时前  
信传媒  ·  预防流感重症发生 听听医生怎么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红楼梦里的土特产——芦蒿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10-29 10:30

正文




导读

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为更广泛地展现“土特产”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即日起,农参原“地标日历”栏目改版升级,“土特产趣闻”系列全新开启。本栏目聚焦名著、影视等素材中提及的土特产,拆解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土特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味魅力。
本期关注《红楼梦》中的土特产——芦蒿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写,迎春的丫鬟莲花向柳家的要碗鸡蛋,被柳家的一顿抢白,莲花红了脸喊道:“谁天天要你什么来?你说上两车子话!叫你来,不是为便宜却为什么,前儿小燕来,说晴雯姐姐要吃芦蒿,你怎么忙的还问肉炒鸡炒”?小燕说:‘荤的因不好才另叫你炒个面筋的,少搁油才好。’你忙的倒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儿似的亲捧了去。今儿反倒拿我作筏子,说我给众人听。”

晴雯吃芦蒿,要素炒的,讲究一个清心爽口。将芦蒿择去叶子,洗净切段,锅里略微放点油,下入芦蒿,急急翻炒两分钟,放点盐就可以出锅了。

芦蒿,又称水蒿,柳叶蒿,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时鲜菜蔬。主要以鲜嫩茎杆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具有清凉、平抑肝火,预防牙病,喉病、便秘等功效。

文人墨客对芦蒿也是情有独钟,美食家苏轼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将芦蒿与河豚相媲美,可见芦蒿的时鲜程度。陆游的“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两句诗中,蓬蒿其实指的也是芦蒿。

芦蒿凭其绿色、健康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提到芦蒿,不得不提利民芦蒿。

利民芦蒿,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的特产,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利民芦蒿呈浅绿色,色泽均匀,质地脆嫩,菊香浓郁。入口脆爽,味甘鲜香,纤维适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其生长在黄淮平原的陆集镇,这里四周高中间低,呈凹型盆状,地势全区最低,自古素有“陆大洼”之称。陆集镇四面环水,水质良好,沟渠林网配套,生态环境优美,利民芦蒿生长具备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另外,陆集镇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雨热同季,十分有利于芦蒿的生长。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利民芦蒿”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对于利民社区居民们来说,芦蒿是开启致富之门的绿钥匙,通向社区居民们的美“蒿”生活。据了解,利民社区芦蒿种植已有近30年的时间,种植户达800多户,种植面积超6000亩,带动当地2000多人就业,亩均效益超1.5万元/年。

2019年利民芦蒿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近几年,社区还探索“一季芦蒿两季蔬果”轮种新模式,健全“初生产—深加工—供直销”体系,新引进芦蒿深加工项目,加工芦蒿水饺、芦蒿包子等,去年芦蒿也实现了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

芦蒿产业要持续做大做强,实现精细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芦蒿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让更多群众靠着“利民芦蒿”鼓起腰包。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政府该做什么?

铁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政府投的钱如何效益更大化?

铁丁:预制菜进校园是毒害孩子?!为预制菜说几句公道话

农业农村部连续两年发布精品品牌名单,哪些品类及省份榜上有名?

总书记考察枣庄石榴时强调品牌建设,释放哪些信号?

突然关注“预制菜”的背后,是“食品安全焦虑”的情绪爆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