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发布内蒙古文化和旅游资讯,了解内蒙古,从这里开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明康德  ·  2025年潜在重磅的10项研发管线! ·  3 天前  
掌中淄博  ·  日本流感病例超950万人!药品短缺 ·  2 天前  
掌中淄博  ·  日本流感病例超950万人!药品短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跨新年 过大年 | 各大央媒集中报道!春节期间,呼市文博展再次火爆出圈!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公众号  ·  · 2025-01-31 21:00

正文



 - SPRING FESTIVAL - 


灵蛇献瑞岁华新

北疆记忆展千年

呼和浩特博物院的展览

又又又火爆出圈

受到多家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在这个新春佳节

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和浩特博物院

共享一份别样年味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中,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在2025年元旦前夕,“灵蛇献瑞——乙巳蛇年全球生肖文化大联展”暨文创新空间首站在呼和浩特博物院开展,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文创爱好者前来参观,为博物馆增添了一份节日的生机与活力。观众不仅能通过丰富的图片深入了解生肖文化和蛇文化,还能一站式欣赏到多家博物馆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感受到来自不同博物馆的文化气息,在文创产品中体会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性的发展和文物知识不同形式的转化,既有对比又有兼容,仿佛置身于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奇妙空间。观众们对此次“全球生肖文化大联展”赞不绝口,认为展览充满了新意。



“全球生肖文化大联展”的热度还在持续。呼和浩特博物院在春节期间继续发力,以“回望千年 博物北疆·博物馆里过大年”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日前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博物院,实地感受这场文化盛宴背后的故事。



生肖展携手文创新空间: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灵蛇献瑞——乙巳蛇年全球生肖文化大联展”以“蛇文化”为主题,整合了50余家博物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分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幽幽蛇影”“腾蛇乘雾”“蛇舞丰年”“北疆文化中的蛇纹饰”五个单元。呼和浩特博物院依托自身馆藏优势,在展览中创新性地增加了“北疆文化中的蛇纹饰”单元,分别从生肖、自然、历史、民俗、北疆文化等角度,更全面深入地展现了蛇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在展览设计上,生肖展巧妙地运用不同的中国传统配色来划分单元的主题,并融入大量与蛇相关的创意设计元素。这些设计与真实的具有蛇元素的相关文物相互呼应,不仅生动地展现出蛇的形态之美,更寓意着灵蛇献瑞、福泽新春的吉祥寓意。



走进文创新空间,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从生肖蛇主题的冰箱贴到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手工艺品,每一款文创产品都蕴含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据悉,现场近1000种精品文创、50余种爆款文创,引入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上海博物馆等36个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部分热门文创产品在开展一周后便已售罄。



“我们特别设计了‘小青’作为展览吉祥物,并制作了大型实物。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萌翻众人的毛绒‘小青’,也有粉色毛绒区的打卡造型,更有网红冰箱贴展区,这些都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参观体验,实现看展、逛集市一举两得。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有文化价值,还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呼和浩特博物馆副馆长王锟介绍。展览自开幕以来,受到了多家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包括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内蒙古电视台、青橙融媒、奔腾融媒等等。



“回望千年 博物北疆”: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一场场精心策划的展览与活动,宛如时光的桥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每一步都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停留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观众在呼和浩特博物院里将开启一场别样的文化之旅,感受那份跨越千年却依旧温暖人心的文化力量。


“今年呼和浩特博物院春节活动的主题是‘回望千年 博物北疆·博物馆里过大年’。‘回望千年 博物北疆’是我们自2023年以来持续打造的社教活动品牌。”呼和浩特博物院院长于宏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了呼和浩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彰显了我们建设‘博物馆之城’和‘北疆文化’品牌的信心与决心。”


据呼和浩特博物院展览部主任卜英姿介绍,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博物院除生肖展之外,还推出了“绥远记忆”联展、“文物里的年味”特展、“方寸泥塑艺术展”。其中,“绥远记忆”联展分为三个主题:“屏藩朔漠——绥远城历史文化展”通过史料信息、老照片,以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的源起为线索,详细介绍绥远城在稳固北部边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展览突出强调了绥远城作为北部边疆地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与价值;“走西口历史文化展”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三大移民潮之一的“走西口”这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史,反映了呼和浩特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融合聚居、团结互助、共建家园的地方;“绥远和平解放纪念展”讲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最终实现绥远和平解放的光辉历程。


呼和浩特作为祖国北疆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此孕育发展了独特的地方年味。“文物里的年味”春节特展汇集80余件蕴含年味的文物,以及部分非遗剪纸、年画、面塑等作品,结合贴春联、挂灯笼、舞龙舞狮等传统年俗和饮食文化,勾勒出呼和浩特春节习俗的发展演变,带领观众在展览中了解春节的历史源流、领略传统春节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呼和浩特博物院春节期间推出的近20项活动,涵盖情景剧表演、民俗体验、文创市集等多个方面。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假期文化生活,也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我们特别推出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比如‘博物馆奇妙夜·国潮之旅’和‘古韵游昭君’瓦当拓印专场活动。”呼和浩特博物院社教部主任赵芳介绍道,“这些活动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历史文化。”



对于成年人,博物院则推出了更具深度的活动,如“蛇全蛇美贴贴乐”集贴打卡活动和“绥远追忆”沉浸式体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观众深入了解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昭君博物院的新春文化集市上,非遗拓印、漆扇制作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公主府博物馆的掐丝珐琅制作活动更是依托馆藏文物的掐丝工艺,让游客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北疆文博地铁行”活动则将博物馆文化延伸到城市公共交通中,让更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博研启新智,青城探古今。春节前夕,呼和浩特博物院正式发布了“‘博’研青城”研学品牌,同时启动2025年研学活动。推出的“币不可少(钱币变形记)”“文物里的年味——非遗味道”等岁时节日研学活动,获得了观展群众和研学学员的一致好评。



服务增温暖:

为文化盛宴保驾护航


春节期间,博物院的观众流量较大,如何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对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呼和浩特博物院安全保卫部负责人邹运生说,“春节期间,博物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观众的人身安全。”此外,博物院还优化了服务设施,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无障碍服务,包括无障碍停车位、通道和卫生间。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也体现了博物院的人文关怀。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了解春节活动,呼和浩特博物院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依托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活动预告和现场报道。与文旅青城、青橙融媒等本地媒体合作,进行直播宣传。针对外地游客,博物院积极与中国文物报社和自治区级媒体平台对接,将“到呼和浩特博物院过大年”的声音传播到全国各地。


呼和浩特博物院2025年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也为建设“博物馆之城”和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呼和浩特博物院院长于宏建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真正实现‘回望千年 博物北疆’的文化愿景。”在未来的日子里,呼和浩特博物院将继续秉持“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为公众带来更多精彩的展览和文化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网址:wlt.nmg.gov.cn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上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