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傻瓜扯扯淡
以史为鉴,多读少想。——一只金融狗的自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傻瓜扯扯淡

中观的胜利——《棉花帝国》读后感

傻瓜扯扯淡  · 公众号  ·  · 2020-03-21 21: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棉花帝国》是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斯文·贝克特撰写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著作,作者以棉花工业联动六大洲的历史描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角度新颖内容详实,此书获得2015 年美国历史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


此书是研究资本主义的学术著作,然而从产业和金融的框架去看,得到了一个丰富的行业运行复盘。以棉花为材料的纺织品用于人们的穿着,需求端是庞大的“衣”。人类的穿着需求推动纺织业成为过去千年规模最大的制造业,近三百年纺织业驱动全球各个国家完成工业化,期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崛起、中国解放、日本明治维新、亚非拉各国独立等等。


研究为了探寻规律,本书透露的是,无论国运如何、周期如何,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类需求推动的产业发展,这是真正穿越牛熊的规律。塔勒布说存在了100年的东西可以继续存在200年,复盘棉花纺织业的发展,无论是战争、瘟疫还是天灾都没有改变这个产业方向,也印证了塔勒布所说的反脆弱性,只有经历长期极端压力测试的规律才是稳定规律,延续更久的生命力。我们虽然琢磨了类似于产能周期框架等等工具,却发现略浮于表面。宏观的角度和指标反映当下,却没有深入血肉。现在回到中观的行业观察,更加丰满和真实。世界是由无数个行业组成的,中观领先宏观验证宏观。


供需决定周期

棉花产业最早有竞争力的地方是印度和中国。中国高效的纺织业成就中国的全球贸易中心,天下一统万国朝拜,马可波罗笔下的黄金帝国令欧洲人艳羡不已。印度发达的手工业吸引新航线的洋人们在南亚半岛和欧洲大陆之间大发横财。欧洲人体验到棉纺织衣物优异品质之后爆发澎湃的需求,上涨的价格刺激探险者们用科技进步和坚船利炮扩大供给。


在本土,科技革命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大幅度提高棉纺织效率;在印度,征服者们创办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了委托人体系深入大陆收购纺织品,在美洲,欧洲人利用北美广袤的荒野和加勒比茂密的蔗林种植棉花,劳动力来自于他们在非洲掠夺的人口。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贸易和金融体系以棉纺织业为中心建立起来,满足飞速增长的需求。每一次供需引起的周期波动促进产业发展降低产品价格刺激产品需求。欧洲恶劣的生产条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提高福利的成本削减了欧洲纺织品竞争力,产业链向美洲转移;美国人难以忍受宗主国长期剥削打响了独立战争第一枪,之后的南北战争摧毁了南方种植园的棉花供给,产业链转向成本更低的加勒比群岛和中国日本;日本依赖于纺织业完成了工业化过程,比如丰田制作所由此创建,中国近代也出现了颇具规模的轻工业。


技术推动成长

每一轮看似一样的周期背后却是不同的驱动因素,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英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钱有闲的贵族和教士们热衷于科学研究,英国的专利保护制度推动这些成果的商业化量产,首先是珍妮纺纱机诞生,然后是发明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动力,这一技术变革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能源领域,人力和畜力被煤炭这种热值更高的动力替代,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交通领域,马车和帆船被火车和蒸汽船替代,大大提高了运输速度和半径。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替代蒸汽,汽车填补了马车和火车之间的运动距离,电报电话提高了人类通讯效率,钢铁化工等等中游制造业纷纷破土而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端全球技术进步放缓,70年代的宏观动荡与此有关。美国的领先地位被后来居上的日本撼动,日本制造凭借高性价比横扫全球,90年代初《日本可以说不》等流行书籍暴露东洋人自大的野心。美国在90年代悄然推动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摆脱日本的追赶再此登顶,反观日本沉浸于《广场协议》带来的虚幻泡沫陷入资产负债表式衰退。


制造业立国

以此书为眼,复盘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依赖于金融或者房地产行业能够维持长治久安的治理稳态,即使发达如美国的金融业也是建立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美元无限信用之上,背后美国依然掌握全球高端制造业的话语权。日本经历漫长衰退之后,不是超低利率挽救了日本经济和日经指数,而是转型面向下一代的日本制造业再上路。出口导向的德国韩国更是依赖于本国制造业保持一国竞争力。新冠疫冲击之下表现稳健的国家都是具有优秀制造业基础的选手,连口罩和检测盒都造不了的人谈何危机应对能力。想来二战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被消灭一半,没过多久仅有一只手的美国海军在中途岛以一艘航母击沉日本四艘航母扭转二战战局,就这一艘约克城号也是边修边打,背后是美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和保障能力。


产业发展不变

承前所述,产业发展穿越周期不惧牛熊,更确切的说是,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坚定不移。棉纺织业满足人们的穿衣需求,汽车产业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这些行业规模巨大技术进步驱动。掌握下一代技术革命的产业方向就是掌握宏观意义上的国运,今天自上而下推动的半导体、新能源车、光伏能源和5G通讯等等行业类似于90年代美国推动的互联网计算机产业,跟不上步伐可能重蹈当年日本覆辙。


以前我们质疑有形之手是否扰乱行业发展,回头细看海外产业发展也是类似。美国军方购买创造半导体的初始需求,摩尔定律的周期波动清洗一轮又一轮的产能,台湾工研院的张忠谋举全岛之力扶持台积电成为巨人,韩国李家的三星王朝背后也是政府财政支持。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两轮产能过剩的洗牌,或许第三轮近在眼前,然而每一轮洗 牌都倒逼技术升级成本下降,废墟之中诞生一世巨头巩固中国的光伏竞争力。


面对新冠疫情恐慌蔓延,每一轮沉浮表现之下新旧交替并非放缓而是加速,这种交替是中观的胜利。一位大佬说,你想押注一个伟大的变化,还是押注一个伟大的公司。每一轮动荡或许都是押注一个伟大变化的好时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