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代网
《IT时代周刊》原班人马打造的唯一官方平台:IT时代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多个品牌宣传自称AI推荐#】#专家称AI ... ·  11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A股公司遭Meta和Instagram起 ... ·  昨天  
新浪科技  ·  【#杭州95后学霸成马斯克AI公司联创#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IT时代网

马云和马化腾吵架,只有他能摆平

IT时代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30 21:05

正文

IT时代网
ITtime2000

他曾经打造出一个市值超过IT巨头思科公司、年收入213亿元的帝国,但是始终无法摆脱骨子里面“大赌定输赢”的气质,最后一败涂地,只能黯然退出互联网舞台,看着后辈马云、马化腾们在叱咤风云,让人可惜可叹。

作者 | 唐一

来源|创业智库(ID:cyzk88)


前几天,唐一在网上看到一张很有趣的照片: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这张图片,有网友爆料这是在一次饭局,马云和马化腾似乎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李彦宏在旁边看着,一个大胡子站在二马后面,像个老大哥似的搂住两人,明显是发挥着“和事佬”的作用。


稍微懂点人情世故的都知道, 和事佬不是谁都能当的 。在双方发生冲突时,和事佬不是自身实力雄厚,就是辈分和资历更深,不然,鬼才有空理你。


所以,唐一我就觉得特别好奇,这个大胡子究竟是谁,怎么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却有资格在马云和马化腾之间充当和事佬?


带着好奇心,唐一翻查了一下这个大胡子的资料,看完他的故事,我终于明白: 如果他都不能当马云、马化腾的和事佬,那就没谁有资格了。


他就是吴鹰,被称为“小灵通之父”,互联网圈子的第一代,而且还是马云的伯乐。



他曾经打造出一个市值超过IT巨头思科公司、年收入213亿元的帝国,但是始终无法摆脱骨子里面“大赌定输赢”的气质,最后一败涂地,只能黯然退出互联网舞台,看着后辈马云、马化腾们在叱咤风云,让人可惜可叹。


还有谁记得“小灵通”?


说起小灵通,可能一些90后、00后都不会有什么印象了,只有80后甚至更早出生的人才知道,小灵通算得上一代人的回忆。



什么是小灵通?简单来说它就是 无绳电话的大功率版 ,虽然看起来像手机,但用的是固定电话的线路。


在固话逐渐普及的过程中,传呼机、小灵通都曾是有过辉煌的经历,特别是在2001、2002年,那会儿要托关系才能买到小灵通, 巅峰时期甚至有9000万用户 ,那可是在2006年啊!


而吴鹰,正是小灵通发展壮大的第一功臣,被称为 “小灵通之父”



为看外面的世界留学美国

却因在美国受辱回国创业


1959年,吴鹰出生于北京,对于他的家庭背景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出生农村家庭,家境也并不富裕。


1978年文革后的第一届高考,吴鹰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毕业之后留校做了助教,并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台16位单板计算机。


和那时候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吴鹰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但放弃国内的工作谈何容易。要知道,当时北工大对吴鹰不薄,给他的待遇几乎是全校最高的。



但出去看看的冲动还是战胜了一切,思前想后, 吴鹰做出了人生第一次赌博。 1985年,他考入了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便带着一箱行李和30美元,只身一人来到美国 攻读硕士学位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吴鹰刚走出机场,一个美国小女孩举着捐款箱让他捐2美元,吴鹰本来很迟疑,毕竟身上只有30美元,但听到小女孩原来是把自己当成了日本人,吴鹰马上掏出了2美元,并且认真地告诉小女孩: 我是中国人,但中国人更有爱心!


后来吴鹰回忆:2美元没了可以再赚,但中国人的脸说什么也不能丢!


再加上在飞机上花了1美元买啤酒, 吴鹰就只带了27美元闯荡美利坚。 他的性格却可见一斑: 爱国、热血、豪气冲天,敢于孤注一掷。


性格开朗的吴鹰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的生活,而且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加入了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这里,他见识到了世界最前沿的多媒体科技,而且拥有很好的研究条件和发展空间,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项目主管。


贝尔实验室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吴鹰还是不忘祖国。在贝尔实验室,他看到了大家对于中国的种种限制:限制对中国的技术交流和出口,谈论到重要的技术问题就不让华裔研究员参加。


于是,吴鹰就想,国内通信市场那么大,不如干脆把技术装在脑子里,回到国内开发、生产,那样谁都管不了。


这就是吴鹰人生的第二次赌博 1991年,吴鹰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办Starcom公司;1992年他回国,后来与另一家公司合并成立UT斯达康公司,他担任CEO,合作伙伴陆宏亮担任总裁。



靠着当时颇为时髦的“电信+中国”的概念,UT斯达康获得了软银总裁孙正义 3000万美元 的投资, 这也是孙正义在中国最早的投资项目



通过给摩托罗拉、AT&T代理无绳电话等电信设备,吴鹰很快就为公司赚到了一大笔收入,公司年收入1000万美元,员工300多人。


可以说,吴鹰人生的两次赌博都赌赢了,但是他并不满足,马上又开始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孤注一掷豪赌“落后技术”

居然赌出了一个千亿帝国!


1996年,时任浙江余杭市电信局局长的徐福新,去日考察时偶尔发现了一种技术,叫做PHS技术。


徐福新


所谓的PHS技术,是日本人根据本国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小的特点发明的,日本人将其称为“个人手持电话系统”(不是手机),虽然用的是移动设备,但用的是固定电话网络,因此资费比手机要低很多。


徐福新回来一汇报,领导就像挖到了金矿那样兴奋。因为当时移动已经从电信分拆出去,带走了移动业务牌照,电信想发展移动业务,但是又没有牌照,可上面又要考察业绩。


既然这种技术可以用固话发展移动业务,打打擦边球,不用申请移动牌照,为什么不引入呢?


于是,领导赶紧让徐福新去 和多家国际通信巨头联系,想要合作开发。但谈了一年多,包括华为、爱立信在内都对其做了认真研究,但都没有答应合作,理由是: 这个技术太落后了。


的确,PHS技术已经落后了,因为它属于2G网络,功能单一且质量不稳定,当时流行的趋势已经向3G发展了,PHS技术在日本都已经接近淘汰了。


然而,这个时候,吴鹰站了出来。1998年,在通信巨头们集体缺席之下,他买断了这一技术,并取名 “小灵通” ,并且投入了几千万元,强势向全国推广。



别人都不敢做的东西,为什么吴鹰却敢做?


吴鹰的算盘打得很精,当时大家都没什么钱,别说手机了,不少人连固话都装不起。 至于小灵通,看起来像手机,用的却是固话的网络,一台小灵通只要几百块,资费还比手机便宜80%。


对于当时还用不起手机的中国群众来说,小灵通的魅力无疑是不可阻挡的。


然而,对于吴鹰来说,这也算一场豪赌。毕竟当时 UT斯达康主要业务是传输设备,而不是移动网, 狠砸几千万到一项“非主流”的技术中,市场能接受吗?


况且,这项技术算是打擦边球,没有移动牌照,却和手机看起来差不多,一旦工信部下令禁止,那就全完蛋了。


但吴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旦认准了什么事情,他就会赌博似的大干,把全部筹码都压进去, 赢了就全赢,输了就全输,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市值超思科,年收入217亿元

吴鹰赌赢了!


1998年1月,浙江余杭市正式开通小灵通,实行单向收费, 月租费20元,资费每分钟2毛 ,标志着小灵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与此相比,当时中移动、中联通的每分钟通话费要4毛、6毛,小灵通实惠的价格迅速收获了大批粉丝,风靡全国。



肇庆开通小灵通后,仅一个月就放号5万多个;昆明市开通当日,装机量1000部;在西安,小灵通正式开通前,已有6万多人申请入户,开通当天放号4000多个, 仅仅花了8个月,用户就达到了15万。


在小灵通的发源地余杭市,市区仅有4万人,但是小灵通用户就有1.5万,“除了老人和小孩,基本上人手一台”。


人们排队抢购小灵通


2000年,上线仅2年,在全球电信业低潮的情况下,UT斯达康于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此后 股价最高曾达到91.88美元,市值一度高达70亿美元,甚至高于IT巨头思科。


上市后,UT斯达康的业绩连续17个季度超过了预期,鼎盛时期, 小灵通能给 UT斯达带来25.93亿美元(约213亿人民币)的年收入。


2004年,小灵通用户总数突破4700万,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5个城市。


到了2006年底, 国内小灵通用户达到9300万,海外小灵通用户超过700万 ,全球范围内的小灵通用户突破一亿。


这一次,吴鹰赌赢了。


作为把小灵通带上顶峰的男人,吴鹰也获得了无数赞誉:


1998年,他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 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0位明星之一


1999年,UT斯达康被美国权威杂志《Inc.》评为全美成长最快企业,排名第34;吴鹰与公司总裁陆弘亮也先后被美国《商业周刊》及《时代》杂志评为全球50名商界及信息数字界的精英。


赌赢了,人就变了?


一时之间,股市的一路飙红、业绩的飞涨,还有媒体的吹捧都让吴鹰沉醉其间。他天南地北地飞来飞去,流连于各种名人派对、财富论坛,其气势、光环与大牌明星并无二致。


吴鹰在《赢在中国》当评委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连福表示,作为小灵通精神象征的吴鹰,确有他的过人之处, 但自从小灵通一夜成名后,他似乎完全失去了自我


“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人如果一度财力膨胀,性格往往扭曲,自己认为无所不能了,别人的正确建议都听不进去了,一切自我说了算,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当时的吴鹰意气风发,但他并没有意识到,小灵通辉煌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危机—— 小灵通用户体验实在太差。


小灵通能够崛起,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提供了类似手机的移动通话服务,价格却比手机低出一大截。


但小灵通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它本来就是落后的技术,因此 用户体验非常差: 信号不好、不能漫游、功能单一,出了市区就没信号,车速超过40公里通话就断断续续。


因为信号差,小灵通还得了个外号,叫做 “喂喂操” ,也就是说人们用小灵通打电话,通常都是——“喂....喂.....操.....什么信号?”


所以, 一旦人们用得起手机,小灵通被淘汰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偏偏斯达康十分依赖小灵通技术和大陆市场,基本上全部资源都放在了小灵通上面,抗风险能力很差。


说到底, 小灵通的出现,终究还是时代的产物 ,假如不随着时代而进步,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其实,也不是没人提醒过吴鹰,但吴鹰却对大家的质疑非常不屑::科技创新不总代表从无到有的创造,如果没有实力去搞最尖端的核心技术, 那么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改进也叫创新。


小灵通走下神坛

吴鹰一败涂地


果然, 从2004年开始,3G技术日益成熟了,手机的资费下降,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手机不再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虽然小灵通的用户数一直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远不能和之前相比,发展已经呈现迟滞的征兆。


这时候,斯达康的决策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一直都把大把的力气放在了小灵通上,一直都没想过以后的发展策略,还以为靠这一个东西能够吃上点年月。


尴尬的处境迫使吴鹰不得不做出改变,但他的“押宝”心态依然没有改变,“大赌定输赢”的气质几乎融入了他的血液里。他扛着巨资砸入3G,却忽略了在3G领域,诺基亚、爱立信、北电、华为等企业几年前就大规模进入,在终端设备上拥有明显优势,斯达康几乎血本无归。


之后, 从WCDMA到CDMA2000,再到IPTV,吴鹰和他的斯达康就像无头苍蝇,开始到处乱撞,给人一种杂乱无章、到处下注的感觉。



终于,小灵通的用户一路下跌,从2006年的9300万一路下跌到2009年的6800万,斯达康的股价一路下跌,亏损严重,吴鹰也被董事会解职,黯然出局。


2009年,工信部发文,明确要求所有1900MHz——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于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


2011年1月1日起,中国电信将小灵通正式退市,为3G让路; 2014年,小灵通基站被关闭,宣告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赌赢了那么多次,这一次,吴鹰算是输得一塌糊涂。


“马云的圈、吴鹰的局”


可以说,在马云、马化腾尚未发迹的时候,吴鹰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小灵通之父”,辈分和资历都远高于二马。


况且,这还不是吴鹰的全部能耐,除了小灵通,吴鹰的人脉非常广泛,而且还帮助马云拿到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投资。


1、 “马云的圈、吴鹰的局”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马云的圈、吴鹰的局”,马云善于混圈子,但论做局能力,吴鹰才是真正的高人。


早就留学期间,生性豪爽、为人热情的吴鹰就是留学生中的领导者。吴鹰自己也说: “我就是热情,有什么事,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能帮尽量帮,也不图别人回报你,这也是做人的道理。”


后来,吴鹰回到中国发展小灵通业务,信产部对于小灵通的概念存在争议,觉得这是变相地发展移动业务。


结果,吴鹰愣是靠着自己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学位,重新定义了小灵通的概念,并以此说服了信产部的官员,让他们相信小灵通只是固定通信业务的延伸和补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