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题记:看完这篇博文你就知道1月份的新股如何做了
周末的复盘来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沐阳决定放出来一组新股核心数据来告诉1月份的新股还可以继续搞,而且这里的大行情似乎越来越近了。
1.新股的核心是供求关系,11,12月IPO减少18年的1月一定是底部!
沐阳的数据库中有新股过去2年(16-17)的详细IPO发行数据,这两年的数据层面其实传递了一个最基本,但是最为核心的系统变量。
即IPO供求关系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市场,并且延后在下一个月真实改变市场走势。
废话不多说,沐阳下面用数据给大家带来一些信心。
2.2017年初的新股惨案源自16年底的2个月新股超发
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晰的记得2016年11月底开始的那一轮新股暴跌,11月底到17年1月中旬,整个次新股板块几乎腰斩。这一次暴跌在数据角度能否成功的预判到呢?可以!
下面图2是2016年新股整体的IPO发行数量,即新股的供给情况。我们看到
11月和12月份直接丧心病狂的将IPO发行数量和融资额直接翻倍,
11月份开始的天量供给大概在月底被市场认知到,也就是11月月末开始见顶大跌,然后12月份月底虽然新股跌的多,但是供给仍然是天量,市场在一片去你大爷中再次暴跌。这个暴跌一直持续到市场观察到2017年1月的IPO发行减少后才见底稳定下来。
这一组数据在告诉我们,新股的核心供求关系对行情的影响非常大,发的多第二个月一定暴跌。
3.17年的8月新股行情源于全年最低的募资额
悲观的数据例子举完后我们来看一下乐观的,大家都对去年8月-9月份那一波新股的行情有印象吧。数据层面能否对8月行情进行解释呢?可以!
因为2017年6月和8月是仅次于1月份的IPO地量募资,这两个月都维持在130亿水平,所以我们看到次新股都有明显的企稳行情,并在8月开始了爆发行情。(9月份新股很强是因为大市值品种,比如华大基因带动下的高价股行情)
4.开头数据好,2018年第一个月可能是地量募资!
下面我们看2018年的数据,17年最后2个月IPO的发行数量是持续下降的,所以次新股指数即使在上证50猛烈的抽血下,在12月还是坚定的见底了,并且抗住了市场几次的流动性冲击,这就是供求关系改变的原因。
而
本周是2018年IPO第一周的发行数据,这个发行量是3家,22个亿。他的意义在哪里?从第一周的数据上看,他比17年过去最后2个月均值都要低,1月份是有极大可能迎来地量募资!地量募资意味着新股指数将继续反弹!
很多人看完这样一组数据之后可能心里有所思考,但是也有人会问,这个有啥用?其实这就是你们一直在追求的大局观,一个站在更大视角上观察和交易市场的角度。大局观的价值在于你的交易不在看到的是1天,2天,而是一段可持续赚钱的交易行情。仿佛下期,初学者往往只看1-2步的得失,而职业棋手计算的是一个阶段,看到的是整个棋局。
(当然,当前新股没有持续的另一个原因是50占比过高和地产版块才抽血限制了流动性,但是从大的供求关系本身看,新股当前最差也是横盘。需要等待场内流动性改观后,才有再次爆发的可能)
今晚8:00话题:1月份的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