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榜单呈现出两大新变化。
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对待榜单的态度渐趋客观冷静
今年,各类国有企业整体上榜数量略有下降。《国资报告》了解到,
既有个别企业被动落榜,也有一些企业主动退榜。
“在企业发展的特定阶段,规模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但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一些国有企业开始逐渐淡化规模情结。”诚通基金管理公司研究规划部总经理张金鑫说。
《国资报告》注意到,今年至少有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山东钢铁、潍柴动力等企业主动选择不参与评选。曾经以招商局集团、招商银行两个名头独立参选的招商局集团今年也只有招商银行参评。
这一转变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离不开考核体系的优化。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的考核政策从两利一率到两利三率,再从两利四率到一利五率,在推动央企提高效益效率上持续发力。
在今年的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说:“我们淡化了对规模的考核,例如有些企业过去追求500强排名,但500强实际上是指销售收入‘500大’,我们现在要朝着做强做优的方向来努力。”
为此,今年年初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提出了“五个价值”的要求,引导企业更加注重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在7月22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国务院国资委再次提出,要继续在企业内部考核中充分体现经济增加值指标,强化“先算再投”的意识和习惯。
“今年的上榜企业中,招商银行、中海油、紫金矿业、中远海运、中煤能源、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等企业利润率在5%以上。”中咨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申海燕说,这说明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央企名单,与前不久公布的A级央企考核名单差异化进一步扩大,只有34家上榜企业是A级央企,这意味着规模指标在考核中的占比确实在不断下降。
不过,通过中外企业对比也应该注意到,一些行业的国有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仍然距离国外同行有一定差距。比如建筑行业今年共有10家国企入围,其中5家中央企业包揽世界建筑公司排名前五。多年来,国内建筑企业的营收规模持续增长,但营业利润比率比照法国万喜、大和房建等企业差距明显。此外,还有一些强周期行业的上榜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况。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仍然需要在做强做优方面继续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