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长(微信公众号:浙中指挥长)
注意到,
本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5000万元,内容主要包括复原金华文庙相关供案、祭器及祭祀人物陈列,金华文庙文化主题展陈、宣教设施工程,恢复金华文庙祭孔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筑占地面积3093㎡,总建筑面积2864㎡,建筑密度29%,容积率0.29,绿化面积1540㎡。
位于金华市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原金华市第六中学校园内,地块西南侧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八咏楼。
该项目地块自宋代以来一直是金华府学文庙的所在,历史上屡建屡毁。2012年,金华市第六中学整体搬迁,该地块遂闲置。
位置
近日,市城投集团聘请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祥林为金华文庙复建项目高级专家顾问,加快推进金华文庙复建项目进度,进一步提高建设品质。
金华文庙复建项目在建筑设计上还邀请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光正助阵,融入特色木雕工艺唤醒千年文脉。在与陆光正深度交流后,孔祥林惊叹:
“建筑、文化和艺术三者融合,金华文庙或将成为全国艺术水平最高的文庙。”
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提升婺州古城景区文化内涵的标杆项目,力争早日面向市民开放。
历史上,文庙成为政治教化、学校教育和劝学的综合体,并形成了“庙学合一”的模式。
金华的儒学教育史源远流长。宋元年间,婺州人文肇兴,贤哲辈出,吕祖谦、陈亮、唐仲友各以其学术而名动天下,形成了婺学的第一次高峰。此后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在婺州大地高举朱学道统,传承程朱理学,形成了婺学的第二次高峰。他们的学术思想与人格精神激励着后人在“双星争华、八婺争先”中汲取力量,奋勇前行。
作为儒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庙如何保护与活化利用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复建的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孔祥林认为,文庙是儒家崇礼思想最具体的体现,而文庙的复建是在延续文庙历史,传承文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