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纽约、伦敦、米兰、巴黎为主场的
2018 秋冬时装周
相继落幕,最大的围观感受是什么?几乎每一场秀都能看到政治和政治正确的戏码。
设计师在作品中表达政治立场的做法,曾经相当长时间都会收获赞誉,但是随着近些年西方社会盛行政治正确,当设计师有意或无意地表达自己的(泛)政治立场时,不免会陷入各种困境。
政治立场鲜明,称赞和骂声同时来报;政治立场暧昧,除了被骂,还是被骂,两边讨好的角色,从来不被人喜欢;为女性群体、非白人少数族裔、LGBTQ+ 性少数群体发声,过于政治正确,跪·舔的姿态不要太明显;如果触碰了人道主义或环保主义的禁忌,表面上和政治无关,却被认为是道德和道义上的严重不正确,很显然那也是一种基于政治框架的评价。
Dior 该近几季呈现的女权形象,备受女性顾客追捧之余,也被批评其将女权主义浅薄化、庸俗化。Dior 2018 秋冬成衣秀场,以 1968 年巴黎五月风暴和女权运动为灵感,回溯和再现自由叛逆的青年时尚面貌。
为了营造森林漫步的气氛,几颗古树被移植到了巴黎大皇宫内的 Chanel 2018 秋冬成衣秀场,环保人士批评此举有悖于自然伦理。
不谈政治,不政治正确,就好了?图样图森破,作为一个设计师,站在时代浪尖,是要引领潮流的人,你怎么能退缩呢!不敢表达?那你就是个傻白甜,不屑表达?那你难免太轻浮、太浅薄。
似乎任何做法都能被政治正确解释,这源于时尚本质是一本生意,时装 T 台是时尚的招牌门面,与时尚有关的一切都根植于消费,而时尚消费所反映的,恰好是每个人、每个品牌、每个设计师对社会和政治环境作出的反应。
当越来越品牌和设计师
被误解、被污名化、
被认定为偶像失格,这让一些人通过前辈精英书写的时装历史,言之凿凿地说出“时装在堕落,在远离精英主义”之类的言论。而实际上,在当代时尚不长的历史里,正是因为没有普通围观群众的声音,它才会显得那么“美好”,也
难免狭隘。
我们应该跳出话语权看过去一波又一波的时尚风潮。
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嬉皮士运动兴起,嬉皮士的个性化穿着,反应了当时强调自由和自我表达的时代风貌,反越战被视为当时最为政治正确的舆论风向。当时的精英舆论将嬉皮士、反战、政治正确三者放在一起,但是对于真正的嬉皮士而言,那种
刻板定义
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激进的朋克风格在 1970 年代浮出水面,与同时代的朋克音乐一起,通过大胆和故意冒犯的态度,吸粉无数。以 Vivienne Westwood 为代表的设计师站了出来,他们让那些对保守主义、唯物主义感到失望和沮丧的年轻人看到了知音。
到 1990 年代的后冷战时代,苏联已经解体,没了社会主义假想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年轻人,即将迎来未知的 21 世纪,他们感到无比孤独、焦虑、恐惧,时尚对他们而言,变得毫无意义,于是反时尚成为主流。
很有趣的是,在 20 世纪初,西方女性也经历过一次反时尚风潮,标志性事件是女人们纷纷脱下万恶之源的紧身胸衣,穿上了更加宽松自由的服装。那次
反时尚风潮源于
全球妇女平权运动兴起,而深层次的原因是产业革命让越来越多女性走上了工作岗位,她们不得不作出改变。
2000 年后,各种关于新世纪的阴谋论和寓言都没有成真。随着全球自由贸易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全球同此凉热的盛景之下,时尚界迎来最为平顺发展的几年,直到 2007 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
紧接着 2008 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讲究完美、精致、体面的高级时装,被快速打入冷宫。随后快时尚补档,他们把店铺开到了世界各个角落,以越来越快的更新速度,加速传统时装体系的分崩离析。
到了最近几年的社交媒体时代,
大家只买自己喜欢的,和自认为好看的,
高级时装似乎找到了回春的感觉,快时尚模式也变得不那么灵验。实际上,
讲究个人主义的
多样化时尚风潮通过手机屏幕蔓延开来,其
背后却是从二战结束到 2008 年金融危机,
西方社会的各种矛盾、积怨、不安和分歧全面爆发的结果。
不断恶化的种族关系、反移民情绪、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泛滥成灾的假新闻……
然后大家有目共睹并且参与了这样的事实:美国人选出了一个喜欢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川普总统,欧洲苦心经营多年的欧盟,伴随着英国脱欧,表面统一的欧洲一夜之间回到了原点。
既然世界那么糟糕,那我何不做自己?于是,大家只买自己喜欢的款式,设计师和品牌自然而然只做大家喜欢的款式。
你看,当代时尚从来不是精英化的,它
是各方势力之间互相影响和互相选择的结果。尤其
在如今各行各业都被裹挟在泛政治化的
民主语境
之中,
无论是个人、品牌或设计师,还有“技术无罪”的数据流,
自由选择和自由表达
催生出大家所处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然后
成就了当下不谈政治、不谈政治正确,就没什么好谈的时装 T 台。
难道就这样一直下去吗?或许我们应该问另外一个问题,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身在社交媒体时代,相比来得快、去得快的丑闻和黑料,先天民主属性的泛政治化言论,获得的关注更为持续,而且言论不断发酵、演变、进化,让每个人都很上瘾。如果时装 T 台不加入这样的舆论环境,那就只能改变游戏规则,更换游戏主场,那意味着整个行业和体系要从结构上发生变化。
可是从何变起呢?显然没有答案。
Gucci 2018 秋冬时装秀,通过双人头造型,讲述后人类时代的身份认同故事。
既然什么都变不了,那为何不
假装避开政治和政治正确,
学
Dolce & Gabbana 拥抱网红,学 Gucci 搞文化考古,认认真真闷声发大财。
深究起来,他两家这两年不碰、不闻、不问政治的一举一动,依旧是基于泛政治化语境作出的判断和选择。大家都在谈政治,他们就不谈,假装岁月静好,成功吸引了各方的眼球。
但是必须注意,
没有人会长期喜欢一个傻白甜,
他们为了商业利益考虑,有意无意加入政治佐料是迟早的事,
Gucci 2018 秋冬秀场
上演的救死扶伤戏码已经初露端倪。
因此,不谈政治和政治正确的时装 T 台,没戏可演,更没戏可看。
至于中国本土的时装 T 台,大家天生与政治绝缘,做好两件事就足够了,好看不好看,好卖不好卖。与政治撇清了关系,也就意味着时装表演的戏剧性和冲突性大打折扣,T 台变得可有可无,由此展开联想,或许
整个行业和体系从结构上发生变化的希望,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
END -
本文作者
PiPiJuiCe
「空白杂志」出品人,微博
@PiPiJuiCe
📖
社交媒体正在重塑模特行业
当我们谈论跨性别模特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正在崛起的穆斯林时尚,火得不可想象
农业美学大行其道,时尚青年去哪儿上山下乡
当我们谈论时尚时,还能谈点什么?
特供大使,一场假嗨,一场美梦
重新认识 Guc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