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能建
创世界品牌,铸世纪丰碑。中国能建秉承“世界能源,中国能建”的组织使命,同在一方热土,与您共建美好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信  ·  那个坐落在悬崖上的村庄,又刷屏啦! ·  昨天  
中国能建  ·  【特稿】中国能建:立足西班牙 ... ·  3 天前  
中国能建  ·  宋海良调研中电工程西班牙易安与盖飒公司 ·  4 天前  
通用技术集团  ·  通招聘 | ... ·  5 天前  
中国能建  ·  国内首个!全面建成投产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能建

我的职工,我最懂!

中国能建  · 公众号  · 国企  · 2017-03-16 07:08

正文




此刻,正在用大拇指滑动手机的你,

有没有想过,谁最懂你?

家人?亲戚?同学?还是?

答案或许会出乎意料,

是我们所在的企业!

因为,企业更想懂你!

而且,我一直在学习懂你

这不,中国能建浙江院做完这个调查报告,

就可以大声说出来:

我的职工,我懂得!


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全院职工思想状况,浙江院不断优化完善调查结构,在全院范围开展职工思想调查,发布了《2016年度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为班组建设、部室管理和领导班子决策提供了依据。


引入盖洛普分析

全力推进班组建设


盖洛普Q12分析方法是一种优秀的基层团队管理测评方法。本次调查,浙江院在2015年开展盖洛普Q12分析的基础上,在职工思想调查中全面引入了Q12分析,成效明显。


1

---建立了测评数据的标杆

在兄弟单位帮助下,调查集团公司下属14家设计院,形成行业50百分位和75百分位数据,同步参考盖洛普2007年全球数据,为班组建设提供标杆。

2

---强化分层分类

由按支部分类细化按管理团队进行划分,即按职能部室和基层班组进行分类,极大丰富了基层团队建设的数据。

3

---提供个性化分析数据

本次报告设立了各基层团队Q12分析排序,并为各团队单独建立Q12数据分析表,从“基本需求”、“管理层支持”、“团队工作”和“总体发展”四个维度对团队管理水平进行全方位诊断,为各团队明晰定位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团队建设能力提供引导。



完善测评体系

提升效率丰富调查内涵


调查整合多项常规测评,能够提升管理效率,丰富调查内涵。


1

解析集团公司对职工思想调查重点关注内容,设立职工评价、战略评价等17个题目,每季测评,年终纳入总报告。

2

综合了各职能部门需求,经党委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市场开发部、质量技术管理部、纪检监察部、工会等相关部门研讨,设立党建、党风廉政、民主管理、薪酬管理、市场开发、安全、后勤、企业文化等整套测评体系,并征求各党支部、部室、公司意见,进一步优化问卷结构,提升了管理效率。

3

延伸了测评层级,除了对院层面状况调查,2016年度职工思想调查,充分运用问卷分类细的优势,延伸到对基层组织的测评,将每年对党支部及基层领导班子党风廉政测评、分工会工作考核测评等同步纳入职工思想调查,多项测评同步完成,分头应用。


优化测评方式

提升调查真实可信度


本次调查由院党委统筹部署,各党支部分头落实,党委工作部归口协调,充分发挥各方作用,通过网上平台,无记名参与,做到调查真实可信。

打造无记名调查平台

运用微软平台模板,打造企业特色网上调查平台,通过不记录IP、ID等方式,严格落实无记名规则,让职工真实反馈所思所想。

广泛发动提升调查参与度

发挥党支部作用,由各党支部开展调查动员,参与调查人数达85%,做到所有团队全覆盖。


优化分析方式

增强报告可应用水平


职工思想调查的准确分析是数据价值体现的最重要环节,浙江院运用多层次多维度调查的方式,全图表式展示调查成果,全面分析了全院职工思想状况,并提出具体的举措,为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团队建设水平作出了贡献。


❂ 多层次多维度调查

从支部、层级、薪酬满意度、幸福度、工龄、政治面貌、性别等七大纬度分析各层面思想状况。

❂ 对比年度调查数据

本次职工思想调查中,除了提供本年度调查结果,还与近2-3年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让各级管理层更清晰地认识到本团队职工思想变化情况。

❂ 让图表说话

本次调查报告坚持“少字多图”的原则,充分利用图表可视化、直观的特点,全报告共绘制图表100多张,让数据自己“动”起来,提升了报告可分析性和可读性。

❂ 总结分析提供对策建议

报告在全面分析全院职工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形势任务、能力建设、班组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对院领导班子决策、支部管理、班组建设提供了帮助。



猜你喜欢↓↓↓

光热VS光伏,发电效率哪家强?

5400兆瓦,成功拿下“巴铁”最大水电项目!

终于等到你!铜陵发电厂6号机组投运!

中国能建与世界最大火电厂,不得不说的事儿

燃煤电厂如何实现“超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