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回阳光
打造健康幸福人生,重拾生命之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新纪录!90.2亿人次! ·  11 小时前  
江南晚报  ·  客运版S2线,即将开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回阳光

修桥反被雷劈,包青天一怒之下写下六个字,结果真相浮现了

重回阳光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1-11 05:1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位孤苦伶仃的残疾少年决定修建桥梁,改善村民过河不便的状况。尽管他经历了眼瞎和雷击的悲剧,但他的善举感动了乡亲们和包青天包拯。故事最后揭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并强调了因果报应的敬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故事背景及主人公介绍。

北宋年间的一个村庄里,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腿患残疾、父母双亡,靠乡邻施舍或乞讨生活,他决定通过修石桥改变村民过河不便的状况。

关键观点2: 孩子的善举与遭遇。

孩子努力捡石头准备修桥,虽然村民们最初不以为然,但孩子坚持不懈。桥还未建成时,孩子被巨雷击中身亡,引发村民们的悲愤。

关键观点3: 包拯的反应与揭示的真相。

乡民们纷纷质问包青天为何好人没有好报,包拯在了解情况后挥毫疾书“宁行恶勿行善”,但回到京城后他向皇上复命时隐去了此事。后来包拯被皇上带到后宫看皇子时,发现了孩子前世与今生因果的故事,揭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相。

关键观点4: 故事的教育意义。

故事通过揭示因果报应的真相,教育人们敬畏因果报应,鼓励人们行善积德。同时指出行善不一定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回报的形式和时间也不一定符合人们的期待。


正文

温馨提示

投稿请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忘初心,恢复正常,身心健康。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流传在民间的包青天包拯的故事,很有启发性。
北宋年间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这孩子腿患残疾、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生活贫困,常常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
这个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河水不深,也没有桥,村民们要涉水而过,十分不方便,尤其是孩子和老人,过河更是麻烦。每每遇到涨水时,水会太深而无法通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谁也没想去改变这种状况。
这个孩子打算修一座石桥,以改变这种局面,方便乡亲们行走,于是他天天捡石头, 堆在河边。村民们知道这孩子捡石头是为了修桥,却都不以为然,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时间一年年过去了,河边的石头堆成了小山,乡亲们也被孩子所感,改变了想法,加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后来乡亲们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的工程。而这个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建设的队伍中。

桥还没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被碎石崩瞎了双眼,人们为他感到痛惜、并抱怨老天不公,这么可伶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没有好报。
但这个孩子却毫无怨言,每天仍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终于,桥在大家齐心合力下建成了,以后出入就很方便了。孩子虽然看不到桥的模样,但在人们的欢呼喜庆中,他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就在此时,风起云涌,眼看大雨将至,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村民们发现孩子竟然已经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
众人目瞪口呆而又悲愤不已:在叹息孩子的悲惨命运,也在指责苍天不公,好人不长命……
恰好就在那时,包拯包包青天因公事路过此地,乡民们纷纷拦住官轿,为这个孩子鸣不平讨公道,他们纷纷质问包大人:“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今后谁还敢做好人?”
包大人听闻整个事情经过,而看到村民们悲愤交加,自己也很动容,一怒之下,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包大人到皇上处复命,将公事以及路上见闻都奏明了皇上,不过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
因为后来他又再三思索之后,虽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无法理解,但当时题那样的六个字,确实不妥。
退朝后,皇上留下了包拯,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原来前些天,皇上喜得皇子,小皇子十分可爱,可就是整天哭个不停,所以皇上特意让包拯去看看。
包拯细看小皇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隐隐有一行字,他赶紧上前一看,可不正是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
他顿时面红耳赤, 赶忙伸手向字擦去,这一擦,皇子胳膊上的字迹瞬间无影无踪。
说来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个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别人眼里却不过是块胎记而已。皇上见胎记被抹去,生怕是抹去了皇子的福根,龙颜大怒,斥责包拯。
包拯连忙跪下,将自己在气头上题字的事说了一遍。
皇上听完,觉得很蹊跷,就命包拯用阴阳枕到地府查明真相。

原来那孩子前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前世所种恶因。
原本他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双目失明;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但那孩子第一世就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不怨天尤人,于是三世恶业这一世就迅速还完了。
因为他专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别人,毫不考虑自己,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木叶翩跹感言: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一件事的发生,是福还是祸,很难从表面上来断定。我们凡人肉眼,看不到这更深一层的深意,也看不到更远的过去和未来,往往能看到的就是现在,甚至连十年二十年都不愿意等,于是草草下结论,就有了“好人没好报,祸害活千年”的说法。
行善一定有善报,作恶一定有恶报,至于什么时间、什么形式出现,就不一定是大家所期待的,因为我们的期待并不符合实情。
举个例子,本来一个人应该今年死于非命,但因为他行善积德,结果只是被人打成了重伤,您认为他是得了好报还是恶报?有人会觉得,他行善积德,不该被打,做好事得恶报了,但他看不到的是:因他行善积德,捡回了一条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