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楼市大嘴巴
敢说真话,会讲故事的新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楼市大嘴巴

精装豪宅,一个伪命题

楼市大嘴巴  · 公众号  ·  · 2019-11-26 17:59

正文

标榜自己是精装豪宅的项目越来越多,但如果按照一些较为严苛的标准看,成都目前“豪宅”可能会极其有限,因为,清水或许才是真豪宅的本来面目。


1



真正的豪富之人,最想要的恐怕并不是充满开发商审美印记的精装房,无论用材多么奢华,装饰多么简约或繁复,一旦接受这种房子,就意味着接受这背后隐含的,“开发商自觉高于购房者本身”的审美品味,和一个与他人雷同的家——这当然有可能让成功人士们严重不爽。

更何况,装饰和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家,是每一个人基于自我认同的基本需求,普通人犹如此,富豪情何以堪?


想象一下,如果有这么一位酷爱中国文化和中式风格的富豪,面对当下的精装豪宅,他是拆了还是接受所谓“中西方文化冲突产生的张力”?


将个性化做到极致的室内设计
可能会完全围绕业主的喜好、生活习惯,甚至性格来进行,整体的室内氛围更加强调业主本身的精神性特质,而非夸大物质。

而精装豪宅,将无可避免地出现同质化倾向。


除了个性化的室内设计,豪宅还体现在面积和尺度之上。


300平米如果一个人住,的的确确是豪宅,而如果住四五号人,立刻就会成为一个讲究实用的普通房子。

同样的道理, 300平米及以上的房子,如果没有独属主人自己的个性化空间,比如视听室、健身室,读书室,甚至再大胆一点,录音棚、水族馆等等诸如此类的“奢享”个性空间,却取而代之更多的卧室,这个富豪的生活不仅会让人感叹是不是太“经济实用”,也没能达到他们购买豪宅时“炫耀和展示自己财力和品味”的期望。


2



但什么是个性化?

中国富人们可能太忙于赚钱,而有些疏于和自己尚未被发掘的需求、欲望对话。

看看顶级富豪最集中的美国,时常被曝光的明星豪宅往往都独一无二,上面布满了所有者的标签和品味。


如果是篮球运动员,比如詹姆斯,他的豪宅里就会充满诸如保龄球馆、剧院、赌场这类令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空间。


这些被搬回家的娱乐空间,揭示了富豪们不需要人气儿,只需要更多安全感觉的真实处境。

而在成都,仅仅是有避难室这个标准,就足以刷下去大多数。

如果豪宅主人在艺术方面还颇有品味——这几乎可以说是富豪进阶上流的必经之路,那么他还会需要专门收纳和展示收藏品的空间,酒窖雪茄吧画室艺廊都是基础配置,如果豪宅主人还拥有那些价值不菲的如黄花梨原木等物件,还可能需要额外建造一个小型的陈列室。

而这些,都是眼下成都绝大多数精装豪宅无法做到的。

3



个性化是豪宅的灵魂,相对应的,豪宅的骨架就是各种“硬件”。

最核心的, 无可替代和复制的绝版区位 ,这背后又暗含了更丰富的内容:
优异的自然环境 便捷通达的交通 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各种资源


即使到了豪宅社区内部,标准也很统一,必须要有 尊享的感觉 独一无二的景观资源 独树一帜的居住体验 ,以及 同等身家的邻居

而“尊享的感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往往体现在很多细节上,
比如 一个融入景观的高尔夫球场,或者公区里单价一两万的儿童玩具,比如一个永远不会遇到邻居的电梯,营造一种独门独户的“孤高”之感。

一些调查显示,豪宅的购买者们对营销行为所赋予的项目价值内涵最不敏感,他们随时可能被任何细节打动,一切都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经历、喜好和标准。


比如 “我很喜欢冥想,我的助理告诉我xx竟然有一个房间可以作为冥想室”……

地段、尊崇以外,豪宅的另一个标准,就藏在无穷多的细节里。


可以说,关注到细节越多的房子,越有可能赢得富豪们的青睐。你不知道哪一片云彩有雨,就像你不知道富豪们的隐秘偏好。


关注细节,实际上是在替无暇他顾的富豪们挖掘那些尚未被发现的需求。


在这一点上,乔布斯为全世界树立了标准:

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其实这个说法更加准确和极端的表达是这样:
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


4



豪宅是否需要市场研究未可知,但过多谈论户型、莫名其妙的广告和太过频繁的促销,却可能让富豪们觉得不够大气。


横厅或者竖厅,在富豪们参观样板间的过程中,往往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有的甚至还没有富豪们现在住的房子大, 只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和空间体验,才可能戳到富豪们的“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