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保监会下发
134号文
【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
,这份文件
重点强调
“保险姓保”
,
要求各保险公司
在产品设计层面具体落实。
在这之后,涌现出不少响应政策的重疾险,新出现的产品务实性高,只保障高发重疾,价格上也惠民很多。
作为普通老百姓
,
尤其像我这样的
白领和中产
人群
,
上有老,下有小,关注的重点
自然
是抵御风险,
30
岁
而立
之年
,
我
决定为自己选购一份重疾险
,目标锁定在政策出台后出现的一批重疾险。
接下来便是在定期险和终身险之间做出选择,才开始,我个人
非常抵触定期消费型重疾险,
坚持买终身险,
原因如下:
第一点:定期消费型重疾险,保障时期有限,
30年后仅仅60 岁,患重疾几率低,万一60岁后再得病,过了保障期限,一分也没有赔,真是亏大了。
第二点:
年龄越大,越容易得重
大
疾病,只有买终身重疾才能
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让保费花得物有所值。
可是咨询了身边保险公司的几位朋友后,发现他们为自己购买的都是
一年期重疾险,这些人都是保险老司机,是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总不会选错,可是为什么呢?带着百折不饶寻根问底的精神,我决定深入分析保险定价原则。
本人
数学底子
还可以,注册会计师考试过几门,有一定的功底,当然,和精算师相比,差距还是很大,还
好excel技能尚可,经过演算推论,终于在最后,找到一款超高性价比的重疾险,从产品内容、附加条款到最终价格全部秒杀其余同类保险。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并非我痴情的终身重疾险,而是一款
一年期
重疾险,对,
就是保险从业人购买的那款,最鸡贼的这批卖保险的人购买的保险
。
为何我改变最初的信念,毅然决然选择这款重疾险?
钱!钱!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是打工仔,没啥丢人现眼的,选的就是性价比。
这款
重疾险
,是平安健康保险公司的一款新品,
全名叫“平安个人重大疾病保险”,目前只在其官方app上有售,估计也是为了拉新客特意设计的爆款吧。
以30岁男性为例,购买一份30万保额重疾险,附加6万轻疾险,前十年每年
保费为
609元,中间十年每年2157元,后十年每年5391元。
如果选一款相同保额内容的终身重疾险,年缴保费为
6000元,
具体比较如下图:
我这里选择对比的
终身重疾险,
是目前线上销售性价比较高的一款终身重疾险,既然要比,自然是找两种类型里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来对比,否则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两款产品保额、保障内容相同,因保障期限的不同,
40岁之前,
每年缴纳的保费有
5391元的差额,50岁之前,每年缴纳的保费有3843元的差额,60岁之前每年缴纳的保费有351元的差异
。
选择方案一,
将省下的费用进行理财,相信找个
5%收益率的产品不是难事吧。(如果你是前几年投保,收益率更高,可以达到8%),在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得到以下收益表:
通过表格可以看到,在复利的影响下,
30年后,也就是我61岁的时候,理财账户中已经拥有
30万元
现金
,
到
80
岁,这笔钱变成变成
75
万,比
30
万终身保障高出一倍还多。
60岁
之
前,我正常有
30万保额,
加上
一笔理财费用,
相当于
变相增加了保额。
这样一来,
每年实际重疾保额
=一年期重疾30万+差额理财所得。
而
60岁以后,这笔理财金额仍在复利的最用下不断增值,一直到终生。
不同时间段总保额对比,
将终身险
秒杀成渣
。
我们来看一下两款重疾险在每个时间段的保额情况:
从图上可以看出,
任何一个阶段,平安个人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额都是完胜终身重疾险的。
61岁时,因为定期重疾险的保障期限已到,我不再享有保额,但此刻通过差额资金理财所得的存款金额已经有了36.3万元,万一患病,理财金额的钱也足以替代终身重疾赔付的30万保费。
正如前面所说,
即使过保后患病,其差额理财金依然是多于终身重疾保额的,
更别
说在70岁或80岁患病时,终身重疾保费仅仅30万,远远不能赶超差额理财金在复利累积下的75.8万现金。
谁更合算,明白了吗?我终于发现,为什么保险代理人不给我推荐一年期重疾险了,这种保险提成太低了,终生重疾险,第一年据悉提成
55%,连续提5年
呢。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要费用高。
说说分红型重疾险
也许有人
质疑
我,说可以买分红型的终身重疾保险增加保额。
OMG~那我告诉你,你了解分红保险吗?了解其计价原则吗?它是在6000元的终身重疾险上再加2000元,每年你要投保8000元,实际,保险公司拿着你多交的2000元去做投资理财,等几十年后把投资理财赚的钱分一点残羹冷炙给你,俗称分红险,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最后的提醒:不要因为自己不擅长理财,就多交钱让保险公司理财
最后的强调:想赚钱就去买理财,保险老老实实买纯保障型
买分红险,还不如拿钱打水漂
……
点击
阅读原文
立即查看平安个人重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