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  11 小时前  
扬子晚报  ·  痛心!一电梯突然冲顶,业主当场身亡 ·  21 小时前  
江南晚报  ·  客运版S2线,即将开通!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这座省会城市,增速为何垫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别让你的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19-10-08 19:35

正文

语言的力量真的很神奇,有时候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成为温暖孩子一生的阳光,但有时候也可能会成为一把没有烟火的武器,伤害孩子。

——鹿妈

文 | 摆渡人

来源 | 摆渡人(ID: baiduren66)

01

你相信有人会因为一块月饼,半夜把孩子赶出家门吗?

前段时间,一个家长在网上分享了这样的经历:

他的孩子九岁,上四年级,业余跟教练打篮球。

临近中秋,教练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块月饼。他看到这块月饼,觉得质量不好,就对孩子说:“不要吃这块月饼,我可以买更好的月饼给你。”

孩子不同意。他顺手把那块月饼扔了。

孩子一边练球,一边嚎啕大哭。

晚上回家,他故意走在孩子前面,把他关在门外,等着孩子像往常一样求他开门。

结果这次孩子没有求他,还在门上留下浅浅的痕迹,写了“SB”两个字母,然后跑掉了。

这时已经是十一点多,他一边洗澡,一边想象孩子可能走丢的各种场景,但因为对孩子感到失望,他仍然不肯去找。

直到半夜,有两个年轻人来敲门,问他是不是丢了孩子,他才“只好穿上衣服”,跟他们去领孩子。

从头到尾,这个家长都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我不让他吃那块月饼,是为了他的身体好。”

“我不去找他,是不想让他尝到甜头,养成离家出走的坏习惯。”

而至于孩子的感受,完全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02

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句台词,叫做:“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这句话偶尔拿来当做委婉的道歉,煽情一下还可以。

但我们至少应该记得,哪怕我们真的第一次做爸爸,第一次做妈妈,却都曾经做过孩子。

我们知道做一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儿,也知道自己小时候想要什么。

比如故事里这个孩子,他真的是稀罕教练给的一口月饼吗?

当然不是。

如果他真的只是嘴馋,就不会在爸爸提出买一块更好的月饼替换时,毫不犹豫地拒绝。

那块月饼,代表着他和教练之间的情意,和在球队里的归属感,是一个孩子内心非常珍视的东西。

可是,当爸爸的却对这些毫不在意,顺手扔掉了月饼。

再想象下孩子被“砰”地一声关在大门外,是怎样一种屈辱。

那等于有人告诉他:“这个家是我的,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是我的,一切都要我说了算。你只有摇尾乞怜,才能在这个家里待下去。”

说实话,我对我们家的猫都不会这么残忍。

孩子也是有尊严的,他有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给口吃的就行。

当他眼睁睁看着父亲把门锁上的时候,他在心里其实也锁了一道门。

03

这世上,再也没有比欺负一个孩子更容易的事了。

他们个子矮,力气小,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见识,没有心机,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住宅。

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可以摆出一副“我为你好”的样子,强词夺理地对他们进行碾压。

我的一个粉丝曾经留言说,她小时候活得毫无尊严。

她的卧室没有门,母亲能随时闯进来检查。

她和朋友的通信,甚至上课传的纸条,都随时能被母亲翻出来,大声责骂和嘲笑。

有一回,她和母亲一起去赶集,看中了一件衬衫。

那件衬衫可能真的有点小贵吧。

如果当时母亲能好好跟她说,我们赚的钱太少,暂时买不了这样好的衬衫,她一定也能够理解。

但母亲没有,而是在热闹的集市上,大声责骂:“小小年纪不学好,只知道虚荣,要这么贵的衣服,完全不顾我死活!你知道我赚点钱有多不容易吗?我为什么养了你这样一个败家精!”

她非常愧疚,差点当街下跪。

很多年后,她才意识到,这件事情是不对。

一个母亲买不起孩子想要的衣服,应该跟孩子好好解释,而不是指责孩子虚荣,让她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

因为那本来就不是孩子的错。

于是她跟母亲旧事重提,一边说一边哭,希望能听到一声道歉,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

不料,母亲听完暴怒:“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就是为了让你记仇?”

04

孩子需要考试才能证明自己是好孩子,而父母不需要任何证明,就可以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父母,并且不接受任何反驳。

因为他们有一种优越感:“我孕育了你,供你吃穿住行,所以无论我对你做什么,你都应该感恩戴德。”

真的没必要这样。

如果一个父亲或母亲,不是因为喜爱孩子,才养育他们,不能在养育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体会到足够的乐趣,需要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才能弥补。

那么真的没必要。不仅他们会觉得很累,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很累,不快乐。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其实他们连童年都治愈不了,因为养育一个孩子,等于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重新过一次童年。

而他们选择了最糟糕的方式。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人,回忆小时候在家庭遭遇的不公平。

因为她是女孩,父亲多次想让她早早辍学,打工赚钱养弟弟。

好在她成绩好,每次都会被老师拦下来。

后来她一路苦读,成了最有出息的孩子,每次回家,都会给爸妈和弟弟买一大堆礼物。

她看着他们兴高采烈的围观礼物,心里却很清楚:“这不是感恩,不是爱,而是还债。”

只有爱,才能换来爱。

其余的,你付出再多,也不能。


*来源:摆渡人(ID: baiduren6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