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克里米亚突发爆炸袭击,乌方“认领” ·  昨天  
卢克文工作室  ·  驱寒天花板!硬抗-196℃液氮喷射,碾爆万元 ... ·  昨天  
参考消息  ·  外媒:珠海航展折射中国航空航天业崛起 ·  6 天前  
中国建材集团  ·  国际范儿 | ... ·  6 天前  
参考消息  ·  法德波联合发声:担忧!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一份关于 “三八” 的三八节特别指南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3-08 15:06

正文

既然想不到一个 “三八” 的反义词,我们不如就应了这声招呼,做一个 “三八”,来重塑这个词。毕竟这才是 “三八妇女节” 真正的意义。

我小时候一直觉得是不是因为三八妇女节,“三八” 才成了骂女人的词。后来长大点了我又想,会不会因为 “三八” 这么难听,国家才特意把妇女节定在三月八号,这样人们就没法再用它骂女人。终于我明白是我想多了,这纯粹是个诡异的巧合,或者说是 “不巧”。 

充满 “亮点” 的百度词条

目前关于 “三八” 的来源大概有两个说法。一是说清末,清政府被迫开放若干港口作为通商口岸。于是在厦门、泉州等地,每逢有八的日子(即初八,十八,二十八日),“鬼子” 们就可以进城。因为他们横行霸道,做恶颇多,当地人把他们称作 “三八鬼子”,见而避之。“三八” 如此流传下来,指那些行为不端、 语言粗鲁、 不遵礼仪的人,然后传着传着,就变得多针对女人了。

第二种考源自元怀《拊掌录》,其中说宋代宰相寇准向魏野求诗一首,后者就写 “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张八是宋代北方的一名妓女,相貌极好但举止粗鲁生梗,故称 “生张八”。研究谚语的朱介凡在《台湾礼俗之特彩》中引用这段指出,三八即取魏三张八之排行,指素性生硬,作事乖张的女人。刘福根的《汉语詈词研究:汉语骂詈小史 》(就是一本骂人的话的历史)中对 “三八” 的溯源也差不多。所以 “三八” 初为中原地区的语汇,随着宋代时期人口大规模的向广东和福建的迁徙,最终作为俗语到达台湾,用以形容女人举止轻浮,话多疯癫不庄重。到了现代,又作为台湾骂人语汇输回了大陆。

你们知道维基百科上 “八婆” 的词条有多努力吗?连 “八” 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都解释(读:瞎编)了。它还告诉我,这类贬损的带有明确性别身份的词,和 “三八” 妇女节没准还真有点关系。

但这些考据无法帮助我理解 “三八” 的确切含义:“举止轻浮”,“行为莽撞”,“疯癫不羁”,“惺惺作态”,“缺少女人味”,所有这些用来解释 “三八” 的词,仔细想想,其实都在说不同的事情。所以这里是 and 还是 or 的关系?要成为一个 “三八”,是要满足全部这些条件,还是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就行了?还是说,只要满足了其中一条描述就是 “三八”,而成了 “三八” 你就自动的,不需要用行动证明的,符合了其他所有描述?

意味不明的词往往是人类语言中最强大的语汇,因为它们有弹力,因为有话语权的人可以利用这种弹力,按自己的需要、利益或心情,对它们的含义进行添加和调整。而这种加工通过看似是有机而自然的语言传播,让人们往往察觉不到,或者不以为意,就像砸钱买下的微博热搜,人们还是会点上去,参与到它的传播和升温里。

“屌丝” 的语义通过几年的演变早已没有表面上那么清晰。“乱” 更是模糊而几乎无处不在的一个词 —— 其实它无处不在正因为它语义模糊。我们在说 “这个女孩很乱” 的时候,意思是什么似乎大家都清楚。而事实上,她被看作 ”乱” 可能是因为她好友中有很多男性,可能是因为她爱喝酒,可能是因为她会去夜场玩,也可能是因为她换了几任男朋友,这些事情之间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它们与 “淫乱” 也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人们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一个模糊不明的 “乱” 才显得特别好用 —— 我又没说你淫乱,我只是说你乱了点,不是那个意思。至于到底什么意思,其实不用在意,也没人在意,反正我贬低你的名誉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同 “屌丝” 和 “乱” 一样,“三八” 正是因为其不固定,且不断演化的语义成为一个喜闻乐见的流行词汇。但它的含义和所指就算再多样,再 “丰富”,也总是贬损的意思。这么说来,我似乎也想不到什么形容一个女人很棒,很伟大的俗语,或者 “三八” 的反义词(注意我说的不是 "好母亲/太太” 这种,女人除了这些还能是点别的是吧)。“伟人” 的默认形象是一个男子,而如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所说,那些 “无名氏” 的署名后面往往是一个女人。

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的语言体系中,“三八” 的无处不在和女伟人的无名无号,可能意味着很多女人看到的人生只能像一场躲避球游戏。这场游戏里,前后左右都是能让她们下场的危险,就算躲过了 “举止轻浮” 可能也躲不过 “没女人味”,躲过了 “疯癫不羁” 却躲不过 “惺惺作态”。而最后,就算有人耳聪目明身段灵活赢了游戏,得到的胜利也只不过是还站在原点而已。尽管的确有女人摆脱了这个游戏,而且向前方跑出去很远,可当你身在在这个游戏中,被告知这就是做女人的全部,你可能根本看不到她们,就算看到了,可能也不敢加入他们,因为她们的身影模糊而稀少。

“Well-behaved women seldom make history(听话的女人极少能创造历史)”,这句话可以算作前网络时代的meme (网络模因,俗称“表情包”,比如不爽猫和小胖)。这句话出自哈佛大学历史教授劳柔·尤瑞科(Laurel Thatcher Ulrich)。她在1976年的一篇关于清教徒葬礼传统的学术文章中写出了这句话。虽然文章很冷门,这个句子却红了,在 T 恤衫、咖啡杯、励志卡片上随处可见。于是她干脆在2007年出了本同名的书,就写那些当时被看作不安分的女人是如何塑造历史的,比如上文提到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及1955年因为在公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而开启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这句话常被理解成在鼓励女人 “出格”,其实这是误读。劳柔·尤瑞科通过这本书想表达的是,女人们似乎相对于男人来说,总是得干出点特别 “出格” 的事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些痕迹,而除了她书中记录的女人们,更多的曾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女性并未被后人记得。

不过这一点或许在慢慢改变。今年刚刚上映的《隐藏人物》(Hidden Figures)讲的是三名在6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的女数学家的故事。她们不但是女性,处在一个(至今仍然)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行业中,而且是生活在60年代种族隔离环境下的黑人女性。片子的名字已经说明了它的用意:这些被隐藏的,因为性别(或种族身份)被忽视的人物,我们带你重新发现。

电影《隐藏人物》的原型,从左到右分别为Dorothy Vaughan, Katherine Johnson 和 Mary Jackson。来源

中国晚清有个活动家叫刘师培,到如今也颇有名气,而他的妻子何震很少有人知道。说到性别平等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宣扬和理论化,学界往往将民国男学者金天翮写的《女界钟》作为启蒙开山之作。事实上,《女界钟》有很多内在逻辑以及外部动因并禁不起推敲(有兴趣的请读)。而何震(笔名何殷震)在1907-1908年间在《天义报》上发表的一系列论述,不仅颠覆了金天翮、梁启超等民国知识分子的男性主体视角,还挑战了欧美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主义论述,极独到又极缜密,是真正的本土女性主义思想开端。何殷震这位隐藏人物,由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北京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禾(Lydia Liu)联合两位学者在2013年著书《中国女性主义的诞生:跨国理论的重要文本》,终带入主流学术界的视野。 

何殷震发表女子问题论述的《天义报》。作为报纸发起人之一,正是何殷震于1908年在这份报纸上第一次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版。可以说,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经由女性主义者介绍到中国的。

丁玲和萧红是中国当代史中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之二,但除非你是做文学或女性研究,或者关注相关领域,很可能你对这两个名字并不熟悉,而同期的郭沫若茅盾巴金却完全不需要介绍。我没读过丁玲的小说,不过我不认为这种差别反应的是文学水平的优劣 – 比如你对冰心的名字更熟,所以她就比萧红写得好么?而许鞍华这个妙人,在2014年通过电影《黄金时代》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萧红,还看到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丁玲。这个丁玲在1942年的三八节,后来看来或许是她自己黄金时代的末期,写出过这样的洞见:

“这同一切的理论都无关,同一切主义思想也无关,同一切开会演说也无关。然而这都是人人知道,人人不说,而且在做着的现实……我是最以为一个女人自己不进步而还要拖住她的丈夫为可耻的,可是让我们看一看她们是如何落后的。她们在没有结婚前都抱着有凌云的志向,和刻苦的斗争生活,她们在生理的要求和 ‘彼此帮助’ 的蜜语之下结婚了,于是她们被逼着做了操劳的回到家庭的娜拉。她们也唯恐有 ‘落后’ 的危险,她们四方奔走,厚颜的要求托儿所收留她们的孩子,要求刮子宫,宁肯受一切处分而不得不冒着生命的危险悄悄的去吃着坠胎的药。而她们听着这样的回答: ‘带孩子不是工作吗?你们只贪图舒服,好高骛远,你们到底做过一些什么了不起的政治工作?既然这样怕生孩子,生了又不肯负责,谁叫你们结婚呢?’ 于是她们不能免除 ‘落后’ 的命运。一个有了工作能力的女人,而还能牺牲自己的事业去作为一个贤妻良母的时候,未始不被人所歌颂,但在十多年之后,她必然也逃不出 ‘落后’ 的悲剧。” 

丁玲与萧红在《黄金时代》中的相会

有人评论 丁玲的写作 “荷尔蒙水平太高,不管是性的,还是革命的”,这样看来倒是有点意思。作为作家和政治家,太明显的女性身份和太直接的女性诉求是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这样的女性形象看起来太过彪悍,太过 “不羁”, 太不端庄,在某些语境下正是 “三八” 这一词的应用对象。

其实大声敢言的女人呢,多半是被 “三八” 过,嘘过的。这种时候不如就应了这声招呼。比如现在 “酷儿”(queer)成了挺潮的词,其实曾经是和 “死三八” 一样高度贬义的形容。将自己称作 “三八”,没准一样能重置这个词。做些别人认为你不该做的事,想些 “不该想” 的东西,说些 “不该说” 的话,才有了《隐藏人物》、何殷震、丁玲的故事。如果这样是三八,那 “三八” 肯定是个很有意思的词呀。如果 “三八” 们可以让那些主流社会看不到的,或者不想看到的 女声 变得可以被讨论,被思考,牵引着更多的何殷震和丁玲浮现出历史,那 “三八” 也肯定是个有意义的词。做个有趣+有意义的人 —— 做个三八听起来挺不错的。

美帝的 “三八” 们也很爱重塑语义这件事,做的很轻车熟路且不失幽默感。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经在竞选过程中公开评论竞选对手希拉里克林顿的一句 ”Such a nasty woman (好一个三八)” 不小心就带动了经济,产生了各类“三八” 商品

北京的地铁站已经又贴满了让女人买买买的广告。这些广告告诉我,原来我是一个女王,但是作为女王我得和其他女王一起美,同时还得美得能 “活出我的漂亮” 。中间的逻辑让我想的脑仁疼。好在这 “女王” 也不是非做不可,而一件印着 “三八” 俩大字的老头衫可能比这上面的东西都更让我觉得像过节。

毕竟三八节最初心的意义并不是如此:

微信群里流传的段子

而是这样:

维基百科上三八妇女节的词条

祝所有性别认同为女性的你们三八节快乐。




 本日三八节限定问题,也欢迎男孩儿答 

回答+标签 #有个问题# ,在留言区评论或者回复后台都行。

很可能你的答案会出现在我们的网站上。我们也会对一些有突出 ‘表现’ 的人,进行单独硬聊。

异视异色 (VICE CHIN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点击阅读原文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