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君:岁末年初是工作变动高峰期 ,人们好像和候鸟一样总想迁移到新领地。即便不想跳槽,看着周围人来人往,内心禁不住蠢蠢欲动。又到年底,离职大军的集结号再度吹响,到底跳槽,是骑马找马,还是裸跳?是驻守本行业,还是另辟炉灶 ?种种疑虑,或许纠结着本就焦灼的围城内外的小伙伴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论坚守自己的岗位,提升自己的价值,或者把自己价值和势能做起来,重新拿着简历找别人,其实都是一种值得尊重的选择。以下这篇小文从理性市场的角度和大家谈谈跳槽加薪的事儿,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启发。
来源:整理自营销师、融360
作者:海文
大家好,我是海文
年底了,遇到了很多朋友都开始说年底年终奖拿好准备要跳槽了。
今天我想从理性市场的角度和大家谈谈跳槽加薪这件事。
但凡市场就有,资本、货品、大市场、细分市场的概念,人力市场也是一样的。
试想每个人的工资就是人力资本的投资,所有公司的工位就是整个大的市场,拆分到各行各业各职能各公司就是各自的细分市场。你自己也就是一个产品。
然后请用市场的思维来思考下人力资源市场的格局
例如我是做市场刚三年的新人,市面上对于我们这种人有一个可爱的称呼——新人菜鸟,如果当我要更高的薪水的时候,我会怎么做?
1、和老板谈加薪。 2、和猎头谈跳槽。
但是这个决策的背后的关键不在于老板好不好还是对家公司老板好不好的问题。
在于自身估值空缺与市场博弈的关系。
自身估值空缺就是我现在拿的工资以及未来能拿到工资的数值。
这属于产品核心价值的提炼
市场博弈就是现在和我一样的人有多少在公司,未来会有多少在公司。
这就属于是竞品分析的领域
以上两点决定你在公司岗位市场中的估值。
例如品牌助理经理,看看公司的项目有多少个,是否存在一个人承担多个项目的情况,你就基本上知道了,你干一个,别人干两个,有人甚至于在三个项目上,你要求涨薪就会变得很难。
这个时候,你要的不是和老板要涨工资,而是要和老板多要项目,增加你在业务层面的权重,让自己变得重要,只要项目有起色,必定涨薪。
或者就是直接跳槽,但是这样子的跳槽,除非你在之前的项目中成绩出色,不然也很难谈薪资。
都说人挪活,树挪死,有很多人觉得跳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也非常的同意,但是很多人其实跳槽是给了别人机会。你的离开导致了别人价值的增长。物以稀为贵,别人只是因为比你熬的住一些,就因为你的决策而获得了收益。
两个背靠背的职位,都是6000元/月,然后有一个人走了,三个月之内没有找到好的人,结果留下来的人涨到8000元/月。另一个跳槽的人获得了10000元/月,但是承担了对于业务不熟悉,人员不熟悉的相应风险。这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的博弈。然而有很多人不能理解,随意的跳槽其实是给了你周遭同事机会。自己却承担了未知的风险。
跳槽的本质是你自我估值变现的策略
正如上文所说你有估值,别人买的是你过去的经历以及现有的潜力。不过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前往新的公司,给别人开价都是满打满算。价格是越高越好,这其实是一个很不明智的决断。
因为伴随着你的工资虚高,你丧失的是机会成本。
试想下可能你的估值只能算是年薪20W,但是你和企业谈判薪资的时候,基于你过去的很多经历也好,吹嘘也好,拉高到了25W甚至于30W,这样子的情况下,你进入这家公司。就已经决定了你不太可能在未来3-4年内的跳槽。因为这份虚高的薪资,让你自己不愿意离开这里。而可能错失了很多好的机会。你无法理性评估你的工作、公司业务的未来发展、以及其他对手方的机会。
比起得到,人的心理上更加无法接受失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试想这么种情况,你的估值是年薪20W,但是你最终的Deal是在15-16W一年,看似你是吃亏了,但是你给予了公司以及自我更多的机会成本,即便未来的离开,你也还有空间可以跳槽;而公司也更加愿意在你有价值了以后多做涨薪,并且期望的降低,也更加容易给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专注于业务。
给自己合理估值,预留合适的调整空间,一个月少个小几千,但是对于自己的心态以及公司的期望调整,可能比手里现有多少钱来得更加重要
有很多人问我职业发展的轨迹,特别是大公司,进入市场部先做MT,三年做ABM,再三到四年BM,然后SBM,副总监,总监,总体上来说在多少年就能做到。不行就跳槽,总能做到的。
这种思想其实很危险。
商业模式的变革近几年已经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然而在各大公司里面的人力资源的升迁以及涨薪系统还依旧保持着过去论资排辈的老一套。你难道不觉得违和感很强么?
可能我是个多管闲事的人,但是,商业的本质是价值问题。那么人力资源市场的本质也是价值问题。你是成为公司的利润,还是公司运营的成本,IT‘s all up to you.尤其对于市场部而言,你还存在配置资源的杠杆效应,伴随着商业竞争的越发激烈,我们的价值肯定是越发被体现。那么我们的工资也肯定不能千篇一律的吃大锅饭了。
回归本质,还是价值,不论你是和老板一条心干到底,还是希望另立门户,自成一派,无论任何的决策都伴随着你能否成为公司价值的体现。过去那些所谓的拍老板马屁或者内部的争斗也将会更加少吧,毕竟,这些事情不会体现价值。大家相争的结果也不过是内耗导致的利润下滑,这种博弈中的最差情况想必大家也不会希望发生。
第一次写类似于这种自己不怎么领域熟悉的文章
真的属于早上的脑洞大开。
这样子的类比是否合适,也欢迎各位HR和MKT还有猎头一起来讨论讨论。
也希望大家未来在讨论跳槽加薪这些事情的时候,多考虑一些对于未来的影响,别总是看着眼前的利益,把棋走死了,就不太好了。
年底想跳槽?先好好算下这笔账!
文:临公子
岁末年初是工作变动高峰期 ,人们好像和候鸟一样总想迁移到新领地。即便不想跳槽,看着周围人来人往,内心禁不住蠢蠢欲动。
“如果我离职”、“如果我到了某某家公司”、“那行业看起来很有前(钱)途”……美好的想象交织在一起,有的人因此匆忙动了身。
跳槽的原因,我们按下不说,就先聊聊跳槽背后看的见和看不见的成本吧。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变动。先说一下,影响是中性词,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工资是必然变动的因素。
不少人觉得,哎呀换了新工作,试用期薪资通常只有正式的80%,而且一拿就是3个月,真亏!
亏。个。头。
你放眼看去,周围那些跳槽的人,薪资基本都是水涨船高,不变甚至减少的毕竟少数。别说只有正式员工薪资8成,很多人就算拿到6-7成也比他原先的多。
即便是损失年终奖,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收入的得失是最容易算清的一笔账。
反而,“是否还有工资”的影响要更多几分。
跳槽不外乎两种类型:1、裸辞。2、骑驴找马。主流意见通常认为最好先找到下家,铺好后路再离职为上策,否则所承担的风险往往无法控制。恩,似乎也有道理。
之前的同事L属于第一种,对,他想休息和旅行,真的说走就走了。后面将近1年时间,同事们在他朋友圈看的是西藏啊古镇啊大山大海。
期间大家也有不时在群里问他,这样到处旅游的费用还有平时生活开销咋办。L就开玩笑道:“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有办法不是?”
在外面浪了一圈,最后回来找了一份老本行开始继续工作。“这才对啊,你终于回到正轨啦!”大家纷纷肯定他的回头是岸,小L也只是笑笑。
从现实的角度,断了工资确实会有一种不安全感。但首先,没了工资不等于没了收入,其次,即便是花之前的积蓄老本,也并非什么错误,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短暂的中场休息而已,自己也乐意为此付出代价。
这种态度,有时蛮性感的(当然,脑袋一热就甩手不干了是另外一回事) 。
高晓松说:“我不入流,这不要紧。 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很多事情,如人饮水。别人眼中的正轨,不见得就是自己想要的。
去年朋友小丁跳槽到离家十几公里外的公司,薪资翻了50%让大家羡慕不已。然而,原本骑电动车15分钟上班的小丁,每天在交通上的时间也翻了几番——变成了50分钟以上,来回就是100+分钟。
几星期后,小丁觉得太不方便了,准备买一辆代步车,18W+。结果花在路上的时间却也没减少,为什么呢?
从他的新公司园区开到大路上,慢慢挪基本需要5-10分钟。接着,那条路上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堵得就和沙丁鱼罐头一样,他不得不从绕城高速上走,折腾了一番到家,大半个小时过去了……
现在我们来算一笔账吧。
小丁原先年薪在13万左右,每天骑着小电驴来回30分钟。
跳槽的新公司,年薪近20万,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为80分钟,外加买了一辆十几万的车,每月固定支出油费、保养费、意外支出费(小丁第一个月开车就被罚款了450元)。
从工资的数字上看,第2份工作所得当然更多,但从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上看(暂且先不论发展前景之类),选择的天平则向前者倾斜。衡量的标准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
性价比。
人们的视线往往被收入数字所遮挡,忽视了很多时候,综合起来平摊到获取这份工作的必要付出,时薪不仅没高,反而还更低,默默地得不偿失了。
前同事小J由于家人原因,跳槽到异地工作。该地市属于5线,工资比原先反而还少了一些,同事难免有些不理解,但用她的话说:”这才是应该过的生活啊!”
原本每2,3周才能见一次的儿子和老公,现在终于可以团聚。在群里聊天时,无不散发着拉开生活新篇章的阳光感。
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算是大家眼中“有钱途”的行业。但人们看到的总是光鲜,看不到的都是苟且,发生在周围人身上,或是听说的因为健康问题而后悔莫及的事情实属常见。
之前我所在的团队,通宵升级上线都是常有的事儿。一份有价值的工作,是看它是否给你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多的幸福感,而非仅仅是工资账户,更不会以典当健康和梦想作为代价。
金钱是成本,健康是成本,和家人的相聚时光又何尝不是成本?
在工作中重视提升自己、积极主动学习、保持任何时候都可全身而退的能力,这些就不用多说了。
如何更从容,金钱在不少时候都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1、保留3-6个月的生活费
平时养成习惯,存有一笔应急资金,足以让你在不影响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度过几个月。尤其是需要还贷的朋友,更得注意保证这笔固定支出的连续性,提早做好现金流准备。
有信用卡卡债的孩纸们,当有离职念头的那一刻起,为自己屯粮是重点,悠着些消费也是重点。
给自己应对的时间,同时手里握有一笔随时可用的钱,面对生活会有底气的多。
2、增加自己多元收入
我的一个同学在两份工作的间隙,间隔了5个多月之久,但收入不仅没少反而进账8万多。他通过朋友介绍接下一个开发项目,由于能力足以独立胜任,最终自己一个人花了4个月打完收工。
当离开一份工作后,能拥有除工作以外其他多元收入,或是有房屋租赁、投资所得等被动收入,无疑更有安全感,睡的都能更安稳些。
3、提早规划
前面说了,裸持不是什么错误,但没想清楚就裸辞,怎么看都像是挥起铲子给自己挖坑。
职业发展方向、未来的愿景、切身利益相关,未雨绸缪总能让自己更从容几分。另外,医保社保相关的事情提早了解清楚,比如万一断缴会有哪些影响,还有某些地区特殊要求。
举个例子,在北京如果你是外地户口,只有连续上满5年的社保才能参加摇号,买车和买房,只要中间断一天,五年就要重新计算了。
没事的话,还是别一言不合轻易裸持。大部分人所要的诗和远方,更像是一场心情上的流行感冒,一味的吃药也不是办法,终究得想办法让它更不容易生病,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有人说,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在我身边有跳槽后混的每况日下,也有跳槽后过的风生水起,甚至有三进三出同一家公司最终还是回到原点的情况。
实际上,决定你过什么样生活,从来都不是你哪一次的选择,而是你一直以来的状态。
此外,越是在出现变化的时候,越能体现金钱的重要性——让你拥有说NO的权利。真当你缺钱的时候,别说996上班制了,就让你24*7没准你都能鸡血一上头屁颠屁颠答应了。
平时多挖几条能力渠道和收入渠道,情绪上不要和自个儿较劲, 自然少一些难堪,多一些泰然。希望我们都能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位置。
经管之家为了促进经管用户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已开通了官方微信群:1.经管之家群友会总群;2.学术;3.马经;4.经济学;5.金融学;6.商学院;7.金融工程与量化投资;8.计量经济学;9.书友会等交流群。微信添加经管之家管理员(ID:jingguaners)为好友,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好友,根据个人学习研究喜好回复关键词,拉你入经管之家微信500人交流群。
经管之家资源下载:回复关键词获取相关资源
电子书:计量统计历险记——学习札记与解惑集
期刊1:等风来 ,雾霾里的“经济学”
期刊2:爱情经济学:感性和理性的碰撞与交融
期刊3:对你爱不起来,战略新兴板
期刊4:债转股:一场金融与产业的博弈——时间能否换来空间?
期刊5:毕业季·求职季 ——经管毕业生求职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