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年的第217天。
昨天是第四届社群团购大会的双向对接晚宴,活动9点结束,11点我已经出了5篇新闻。
回想一下,之所以速度这么快,除了对活动熟悉,持续日更输出带来的结果。
有很多伙伴也问过:我写一篇日更要2个小时以上,你是如何做到45分钟以内就可以写完一篇的?
最初我写得也很慢,也会在电脑前坐上1-2个小时思考今天要写什么。
写了一阵之后,会在手机记事本或是本子上写下值得写的东西,这样,等到早晨起床写的时候,只需要看看记事本就知道方向了。
然后挑选出值得写的方向,列出3条细分,要么是内容的分解,要么是支撑的事情,以及文章的升华,就可以开始写了。
整个过程是不是象极了《零秒思考》?
昨天中午抽时间听了《零秒思考》,虽然2年前看过1次,但是这次听成甲的解读还是很有启发,将书中比较让我受益的点分享给大家。
1.关于纸张的选择。
作者建议用a4纸,每一个问题写一张。
但是我常常用的是本子。
主要是方便携带,也方便查阅。
我经常会出差,有时在办公室或是家里,都会随手写点东西。
包包里根本就容不下a4纸,不想因为纸的限制,而减少随时练习,于是就用了小本记录。
事实证明,本子记录也挺好的。
2.零秒思考的方法:
标题问题化,构思可视化,
将标题用问题的方式列出来,促发大脑看到就会自动思考答案。
将思考的过程列出来,下次看的时候知道当时是怎样思考的,从而从源头找到思考的过程,继而找到迭代的方向。
只要有想法就写出来,不管写的好不好,重复也没关系,证明以前一直没有思考清楚,这一次才会再重复思考。
每一条答案在20~40个字,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度的组织想法,行数不能太多,最好是4~6行,太多不能突出甚重点太少,不能加入深思。
时间最好是控制在一分钟之内,可以训练,随时抓到问题的能力灵敏度。
3.零秒思考的关键点:
深挖洞,广积粮再回顾。
深挖洞就是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继续往下挖,直到挖到这个问题的内核。
广积粮就是同一个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深挖洞和广积粮这两步我也一直在做,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方法。
我用的是九宫格思考法。
找出一张纸,画上9宫格,将想要思考的问题放在中间,再将关联的事物一一列出。
人天生希望把每个格子都填满,所以就会不断思考:还有什么,还有什么?
从而促发了思考的广度。
当一个九宫格填上后,再找出3个关键因素,再画出9宫格:这个因素又跟哪些因素有关?
于是又一个9宫格出现了。
当这样列了几个后,整个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
再回顾:每天晚上回顾当天所有写的纸,三个月6个月再回过一次所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