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逻辑
经济逻辑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岳阳晚报社  ·  今起,岳阳人请步行1小时! ·  2 天前  
深圳晚报  ·  将迎来返程高峰,深中通道发布提醒→ ·  3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DeepSeek R1已在Gitee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逻辑

520逻辑峰会|尚强民:粮食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经济逻辑  · 公众号  ·  · 2017-05-23 15:25

正文

【经济逻辑】: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致力于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最具价值自媒体平台


嘉宾:尚强民,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出席2017 首届金融衍生品逻辑峰会发言内容 , 由经济逻辑 出品,转载联系微信lzc_0126,否则视为侵权理。




大家下午好!今天,让我讲讲大豆和油脂的基本面逻辑。想了半天,感觉讲逻辑不容易,因为就一个商品而言,讲它的基本面,需要把市场研究得很透。能够预测它未来可能是什么走势,这个可真的不是一日之功,不是简单几次次调研能够完成的任务。比如说现在的玉米市场,临储玉米开始卖了三周时间,微信群里很多有很深现货背景的大佬,都在感叹现在这个市场怎么了?他都做了这么多年的贸易,天天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居然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何况许多就在期货市场做个投资,想通过简单的逻辑分析,便希望通过推导得出两个字“涨”或“跌”,决定是买还是卖,太难了!在工作岗位时,主要关注现货供求关系, 分析及预测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状况,切身的体会是,要把粮食全国供求说清楚非常难。分析供求缺乏数据基础,比如说玉米,官方的产量是2016年全国玉米产量,比上年减少了508万吨,可海棠到东北去看,感觉减产的数量是5000万吨。较早的预测意见大都认为减两三千万吨,但也有极端的意见认为减产数量为6000万吨。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做对比的玉米总产量数据,是不是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基准。国内的玉米总产量数据是被低估了,统计外耕地问题一直没解决。我们讲基本面,讲供求,基本的供求数据有问题,要想搞清楚供给状况,很麻烦。再比如,我国油菜籽产量到底是多少?是1400万吨吗?有些人认为只有400万吨,到底多少?不清楚。我同意海棠讲的意见,做投资之前要做分析,要去认真调查研究非,这常重要。


讲中国的大豆和油脂基本面情况,最基本的情况是在过去近20年时间里,国内粮油消费出现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表现以大豆消费增长为标志居民消费的结构性变化。以往我们讲粮食安全更多地关注供给数量,可在近20年当中,我们消费了更多的食用油,吃了更多肉、蛋、奶,我们的人均口粮消费数量明显下降。这次变化开始出现时,没有太多的关注,悄悄地发生了,甚至在某种程度我们还阻止它的发生,努力少进一点大豆,以尽可能照顾到东北大豆生产者的利益。只是,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去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达到8391万吨,量非常之大。


中国的大豆消费一直在增长,这是最大的基本面。过去十年中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年均增加600万吨。现在国内人均植物油食用量是21.7公斤,全球人均消费量是18.7公斤,我们已经多出了3公斤。但是如果算上植物油的工业消费,我们国内工业消费人均2.2公斤,全球是5.7公斤,国内植物油总消费量还是低于国际水平。


中国的植物油和蛋白粕消费不断增长,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另一个事实是,国际市场向中国市场提供了能够满足消费需要的油脂油料。这是另一个基本面情况。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开放,使得我们可以利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营销理念,国内的植物油消费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2016年度全球大豆增产,创历史最高记录,美国农业部目前预计2017年度,大豆的总产量可能比上年度减少一点。大家注意到,目前美国农业部预测的美国大豆单产为48蒲式耳,而去年美国的实际单产水平是51.2蒲式耳。现在美国农业部是按趋势单产水平预测总产量,今年美国的大豆单产会是一个什么水平,现在谁也无法确定。预测很重要,因为通过预测,我们可以不断加深对变化中的市场的认识。


刚才海棠说了数据不准的问题,同样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也常受质疑。美国农业部每个月都在发布新的供求预测数据,对之前的数据做出修正,从这个意义上讲,预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得承认国内目前说缺少工作机制,缺少面向社会提供基础数据服务的工作体系,更多地讲宏观调控,而不是讲政府应该提供基础的服务。陈涛董事长说过,作为单个企业,可能没有那么大能力,把总体的情况说清楚,政府应该利用掌握的社会资源,把社会需要的基础性信息收集起来,整理出来,提供出来。国内现在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努力把这个短板补上,满足市场运行需要。国内油脂油料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度最高,从全球供求来看,近期的供应没有问题,压榨也好,大豆进口也好,都没有做问题。前段时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获得支撑,是因为汇率问题巴西农民有些惜售,现在总统丑闻导致雷亚尔贬值,市场预期巴西农民卖货增加,价格大跌了一下。曾经低温和降水影响了美豆种植进度,现在看种植进度也上来了。未来到底会怎样,会不会形成新的供给压力?


国内新产小麦陆续上市,今年的小麦市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去年5月份我到5个省看了看,前期看没有问题,回来以后不对了,为什么?一边收着一边下雨,小麦品质大降,市场形势大变。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很麻烦市场,不是说你看了就眼见为实了,一个你看的是不是事实,还有一个情况在不断改变,准确预测很难,一成不变的预测可能根本做不到。中国消费在增长,全球增产满足了中国消费需要,这种趋势到目前为止没有改变迹象。美国农业部预测,中国在2017/18年度大豆进口还将增加,将比上年增加400万吨。市场上还有着不同的分析意见,有的认为会进口的更多一点,有的说没有那么多。


讲到大豆和油脂基本面逻辑,还有一个基本情况必须说,就是国内正在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他行业讲去产能,农业讲是进行结构性改革,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中国现在玉米多了,国内临储玉米库存在收购季节开始时是大概是2.3亿吨,按照国家统计局产量口径,相当于国内一年的消费量。 当前国内的粮食储备压力太大了,存粮是要花钱的,粮食存放时间长了品质下降,会出现有损失。中国人口多,地域广,中国经历过粮食供给不足问题,死了太多的人,在粮食问题上,必须十分谨慎!但是,存粮也不能太多,现在就玉米太多了。除了玉米多之外,国内的稻谷库存也多了。听说黑龙江今年还在改种稻谷,有消息传将增加1千万亩的稻谷种植。国内小麦似乎也是多的,我们库存量很大。国内三大谷物品种的库存都多,怎么办?必须积极推进粮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变。由于玉米面积大,随便拿出一点来发展哪个品种,可能都会出现市场问题。可能只有大豆行,我们大豆进口量已经超过了8千万吨,下一个年度可能进口9千万吨,少进1千万吨大豆,国内粮食供求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可能就解决了。我们政策正在向这方面努力,促进结构的调整。今年东北主产区将玉米和玉米补贴捆在一起,以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


国内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积极推进之中,从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再平衡的角度看,这个调整大概还得要有几年时间。这次粮食周期开始2012年。从去年开始,玉米政策开始调整,价格下来了,我想这个调整一定会加快,至于今年到底减多少?现在是未知数。但价格杠杆发挥作用,调整的力度应该有所加大。


玉米去库存,提出了三个途径,第一个“烧”,发展燃料乙醇,第二个“吃”,消费淀粉糖,再一个“用”,就是做可降解地膜等。现在看情况与之前的预期不同,临时存储玉米开始拍卖以来,连续三周高成交,超出了预期。市场变化莫测,有时真的说不清楚,国内市场太庞大,参与的群体太多,利益诉求各异,各算各的账。总体感觉钱还是多了,没钱翻腾不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