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企网(www.maiqi-ld.com 5月6号上线):并购界第一微信公众号:maiqi-ld-com及maiqi-ld-com6;并购、股权买卖、定增信息速配平台。规则整合、精准对接、协作共赢 。
“最近找我买卖壳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不过目前整体情况是卖家多、买家少,这跟去年截然相反。”4月17日,深圳某中型券商并购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壳的供给明显增加,但收购方观望情绪明显,因此很难成功谈妥。
记者发现,壳供给增加下,竟然刺激出“批量售壳”的现象。近日,某微信群挂出一则“批量售壳”消息称,“资本市场新政逼出近10个壳,主板和中小板都有,建筑、军工、电子、计算机、金融、建材、通信等,溢价最低40%、最高一倍不等,首付最低2亿、支付现金压力16亿不等。”
据上述批量售壳信息的知情人士称,售壳方基本是自己找上来的,而且不愿意降价,很难谈成。
另外据记者调查,批量售壳难成功的背后则是壳生态已进入新通道:壳估值下降、溢价率趋低甚至出现折价情况,买方观望情绪严重,而以往拥有绝对议价能力的卖方则开始“急”了。
在IPO大幅加快、监管层严打规避借壳的大背景下,昔日曾演绎疯狂行情的壳正在迎来新生态下的贬值通道。
据记者调查,目前壳转让不仅出现折价情况,就连壳的交易估值也出现骤降。经过几轮“蒜你狠”的壳行情后,壳已经普遍呈现百亿交易估值,有些甚至较停牌市值溢价一倍以上,但如今交易估值则骤降至65亿元-80亿元,降幅已超过20%。
4月13日,信质电机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西藏北航长鹰天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航长鹰”)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信质工贸、尹兴满合计持有的信质电机1.04亿股份,占信质电机总股本的26%,受让价格确定为23.26元/股,支付的总价款为24.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航长鹰受让信质电机的价格较2016年12月15日的停牌价格25.39元/股折价约8%。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控股权转让普遍呈现溢价状态,此次北航长鹰折价受让并不多见。
另外,金洲管道4月13日发布财务顾问核查意见称,霍尔果斯万木隆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万木隆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持有金洲管道10.14%股权,为第一大股东,受让价格为13元/股,交易总金额为6.86亿元。
这也意味着,万木隆公司受让金洲管道的价格较停牌价溢价仅为8.88%,交易总估值约为68亿元。 “金洲管道的资产太重,盈利能力也不行,所以溢价不会太高。”熟悉金洲管道的上海某券商人士指出。
招商证券近日发布策略报告指出,壳价值在2013年以前基本没有超过10亿,从2013年开始,三年并购周期大幕开启,壳价值水涨船高,从5亿左右起步,最高接近30亿元。目前仍维持在27亿左右的水平,没有任何合理性可言, “壳价值在一轮负反馈末尾会回落到10亿以内,每个公司市值将会降低17亿。”
不过,虽然壳价值较去年已出现明显降幅,但买方的观望情绪依然很重。“壳交易很难,主要是买卖双方分歧扩大,卖方不肯降价,买方观望。”上述批量售壳的知情人士称。
“质地好的资产就选择IPO了,还有一些擦边球的资产根本上不了市(不管借壳还是IPO),所以需求就比以前少了。”上述并购部负责人指出。
监管层对IPO的审核速度持续加快。一些“巨无霸”资产比如奇虎360、万达商业等均抛弃借壳方式,转而走IPO,这也直接导致壳需求的减少。
另一方面,在监管层严管借壳的背景下,规避借壳、第三方交易尤其是影视、VR等非实体产业的借壳基本走不通。
“在当前的壳价值负反馈开启的困境下,无论是卖壳还是并购,都变得越来越难,大股东和实控人一边在继续努力运作,安抚跟随资金;一边在考虑什么时候不行了减持套现。”招商证券策略报告指出,而跟随大股东的资金,一方面在观望着大股东的行为,并接受安抚。一边也在观察着形势,而PE方没有解禁,只能干等着。“三角囚徒困境”就此形成。
事实上,目前的壳市场上,壳的议价主导地位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以往基本是卖方市场,供给远小于需求,面对漫天要价的行情,买方基本没有议价能力。而今,随着壳供给的增加、壳需求的减少,卖方正在松动,溢价率呈走低趋势。
比如金洲管道控股权转让中,新大股东受让价格较停牌价溢价约8.88%;3月24日,鑫科材料(600255.SH)股权转让事件中,船山传媒受让价格为5.1元/股,较停牌价溢价仅3.66%。
但在去年,深圳惠程(002168.SZ)、浔兴股份(002098.SZ)等控股权转让中,转让价格较停牌价溢价超过100%。事实上,去年普遍的控股权转让的溢价都在4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批量售壳信息中称,近10个壳“溢价最低40%、最高一倍不等”,这一要价仍参照了去年的行情,但对目前的行情来说,已比较难实现。
“考虑到壳目前的行情,以前不急的卖方开始急了,不少托中间人给我们说可以卖了或者说可以再谈谈。”上海某壳中介人士透露,“这些卖方主要是前期找的人多了因此不急,现在发现找的人少了,就反过来找我们。这些壳公司业务都不怎么样,已经耗不起了。”
“买方观望情绪严重,都在挑。不知道最终调控的结果如何,因此各怀心态,最近也有一些陆陆续续成交,但量比以前少多了。”上述并购部负责人指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声明:《迈企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感谢原文作者。如有出处一定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