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用社交媒体吗?你有喜欢的网红吗?在你给你那些美食,旅游,猫狗,美女帅哥照片点赞评论时,你有没有想过你所崇拜的,可能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假人”?本周,一家国外市场调研公司的小实验,戳穿了无数网红光鲜亮丽背后的真相。究竟是怎么回事?网红经济的背后有多少喧嚣和泡沫?来和主页君一起看看。
经常使用国外社交媒体的同学,应该对大名鼎鼎的爆照专用网站 Instagram并不陌生。
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帅哥美女在上面 po 自己的照片,自拍,生活照,旅游,美妆,服饰……应有尽有。
很多人在 Instagram 上成了网红,有的人光靠推广费和广告收入就能轻轻松松月入上万。
但在给这些外表光鲜亮丽的模特们点赞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
这些网红们的生活真的是这样令人艳羡的吗
?TA 们真如屏幕上看起来那样潇洒帅气美丽么?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最近,一家名为 Mediakix 的网络市场调研公司通过一场实验,向公众展示了网红经济到底含有多大的泡沫在里头。
Mediakix 首先在 Ins 上创造了两个账号:“calibeachgirl310” 和 “wanderingggirl”。前者主打时尚和生活方式,后者主打旅游。
对第一个账号,Mediakix 聘请了一名当地模特,
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拍完了账号发图所需的所有美图
。为了符合账号“居住地加州圣莫妮卡”的设定,还专门到海边拍了几张。
之后,就开始以一天两三张的频率慢慢更新照片。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小姐姐每天在发自己的生活,但实际上那些照片
都是一天内摆拍出来的。
第二个账号则完全是空手套白狼了——Mediakix
到网上搜罗了一大堆各地旅游美景图
,从埃菲尔铁塔到乡间小路应有尽有,稍加整理之后就成为了第二个账号的素材库,
为了看起来更逼真,Mediakix 同时也找了
一些金发美女的背影照片
,和风景照搭配,就像一直在旅游一样。
素材有了,第二步就是“涨粉”。
Mediakix 用了最简单粗暴直接的方法:买。正如国内的 X 浪微博一样,Instagram 的粉丝一样可以买到,价格并不算贵——
1000粉丝只要3到8美元。
开始为了防止被封号,Mediakix 一天只买1000,但之后他们就发现,哪怕一次买15000也不会有人管。
于是很快,
这两个账号就成了“万粉大 V”。
但这么便宜的粉丝都是僵尸粉,几万关注却无一人点赞评论很快就会穿帮。
Mediakix 很快开始了第三步:买赞。
他们为每张照片买了500到2500的“赞(Like)”和10到15条评论,尽管大部分评论都是“好(nice)”,“真好看(good job)”一类的套话,但已经足够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假象了。
在达到10000粉丝后,按照规定,这两个“网红”都
可以申请广告业务了
。
于是,Mediakix 注册了一些推广平台,向很多品牌提交了广告申请。他们很快得到了四个分配的业务,包括泳衣,酒类,食品等厂商,同时也得到了广告商提供的赞助费和免费试用产品。
从默默无闻到盈利网红,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所需费用不超过300美元
,素材仅仅是一个临时模特,一部相机,一台电脑。
网红,粉丝,互动,全都是假的。
这一实验似乎证明了,如今大热的“网红经济”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经得住考验。
根据报告,2017年 Instagram 的“影响者市场(influencer market )”估值已经达到十亿美元,预计2019年这一数字还会翻一番。
在过去的一年里,Instagram 上投放的广告次数增长了480万。
“网红经济”似乎成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然而,Mediakix 的这次试验,为趋之若鹜的企业厂商泼下了一盆冷水。
正如Mediakix 所称,“Instagram 上全部或部分造假的盈利广告账号正在越来越普遍,
每年可能有几千万的广告投入被花在了根本不存在的关注者身上
”。
这样的结果,相信大部分国内的小伙伴们并不会太惊讶。
最近几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
类似的假冒大 V 僵尸粉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新闻
。盗取照片,伪造身份,打造影响力进而发软文广告牟利,类似的事情屡屡在各个社交网站被扒皮。
例如曾经在微博和天文爱好者圈子中有一定知名度的@NASA中文,其本体只是部分民间爱好者维护的一个天文学相关账号,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无任何隶属关系。
然而长期以来,
此账号一直假冒 NASA 官方中文微博,且多次盗用其他天文爱好者版权图片和翻译作品
,甚至一度被包括央视网,人民网在内的媒体普遍当做 NASA 官方代表,借此进行商业营销活动。
直到最近账号持有者才公开宣称自己是民间团队,然而其早期种种行为仍然被部分天文爱好者所不齿。
此外还有较为知名的
“伊朗小公主”事件
。
2015年12月9日,自称“吃货国的小公举”,“来自伊朗的宁波大学留学生” Negar Kordi 出现在知乎上,仅仅一周时间粉丝就积攒到了7万。
其流利的汉语,风趣的语言风格和“外国人视角看中国”等特点
,使得这一账号在短时间内爆红于网络,并引发多家媒体报道。
但随后,包括天涯,知乎网友在内的多方质疑其身份履历造假,认为这根本就是个
中国人运营的“假洋鬼子”
,Kordi 本人出面澄清,双方多次对质。
最终在今年7月底,知乎官方宣布发现其账号和其他几个所谓“乌克兰美女留学生”“台湾在大陆学生”等账号经常使用同一 IP 地址登录,确系营销团体所为,所谓伊朗,乌克兰留学生都是雇的“托儿”。此案才尘埃落定。
而这类身份履历造假甚至在留学生圈也时有发生。
今年三月,著名心理微信公众号Know Yourself 发现,一名叫倪夕菲的高中生长期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以“KY 主创人”自称,以此博取眼球和他人关注,甚至编
造了自己创业的故事得到了美本名校 offer 和奖学金。
而事实上 KY 甚至都不认识这个人。
KY 团队随后在网上曝光此事,引发极大关注和讨论。此事最终以当事人道歉和招生学校相关部门介入收场。
总的来说,所有这类造假事件,背后的本质都是为了关注度和流量。曾有知乎网友戏谑所谓大 V 就是“开局一人一电脑,经历全靠编”。
有故事就有关注,有关注就有流量,有流量就能变现。这类盈利路线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以至于无数营销团体前赴后继。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普通网民,除了呼吁相关社交媒体网站运营商加强管理外,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谨慎关注”了。
所谓网红,终究还是网民一个一个捧出来的。所以主页君在此也呼吁大家上网的时候,认真筛选自己所获取的信息,尤其在点赞、转发、传播、再次编辑时,务必确认信息来源真实。
做一个负责任的网民,不盲从,也不沦为造假情况里不知所以的“帮凶”,共同为促进一个相对真实、透明化的互联网的构建做出自己的努力。
毕竟,整个互联网规范化了,每一个人才能真正从中获益。
本文系原创稿件,欢迎更多有想法的出国党小伙伴们向主页君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主页君每天都会查看的哦!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INSIGHT CHINA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