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适合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是全体高职人的不懈追求。作为办在世界小商品市场里的高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殷嘱托,牢牢记住“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的战略定位,牢牢记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工作主线的战略使命,紧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步伐,开展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区域产业赋能职业教育的城校共生发展的生动实践。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就是生动实践的重大成果,是深化“一体两翼五重点”的重要载体,打造了“一体化协同、实体化运作、矩阵化服务”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单位。
战略指引、服务区域,
高站位谋划联合体顶层设计
服务国家战略,坚定建设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义乌“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的新使命新要求。学校与义乌市委、市政府深切认识到联合体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地的关键一招。将建设好、利用好、发展好联合体的美好愿景内化为建设单位间的自觉行为。
坚持党建联建,统一建设思想。
学校发挥党建统领的核心作用,与义乌市委深入开展“四个融合”党建联建行动,通盘推进政策和资源供给,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联合体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
协同多方资源,擘画建设蓝图。
学校与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管理委员会、义乌商城集团联合150多家单位共建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制定建设方案,明确“一体化、两机制、三中心”建设路径,积极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
根植市场、三化并举,
高标准推进联合体建设关键实招
一体化协同,提升产教融合度。
组织机构方面,成立理事会,制定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的理事会章程,建立多主体联动的运行机制。政策供给方面,义乌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办学、人才、基建等相应促进办法,将建设绩效纳入各参与单位年度工作考核。资金保障方面,设立专项建设经费,2023年起义乌市财政每年拨款500万元,提供为期6年的项目培育经费。
实体化运作,提升产教支撑度。
义乌市教育局、人社局、科技局牵头实体化运作“三个中心”,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四链”融合走深走实。建强高层次人才引培中心。紧扣“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互聘机制,开发联合体人才供需系统,成立高水平行业专家智库,打造成校企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建好高技能人才育训中心。紧密对接义乌数字贸易发展,深化育训结合,打造契合区域产业需求的金专业、建设适应岗位能力要求的金课程、开发对接国家行业标准的金教材、共建理实一体的金基地,建设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2个义乌市公共实训基地。建实科技创新中心。围绕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主导产业,建设17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3个省、市重点实验室,用好“百博入企”“尖兵领雁”等项目,打造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矩阵化服务,提升产教贡献度。
专业建在产业上。对接义乌发展需求,根据“贸工联动”理念,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为引领,构建了与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体系,为区域提供高技能人才。加大特色培训。整合联合体资源,面向新农人、退役士兵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开展海外办学。联合体充分发挥义乌全球贸易中心优势,建立摩洛哥义乌丝路学院、马来西亚义乌丝路学院等,为中资企业和华人商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转型发展。
共生共赢、深化内涵,
高质量产出联合体建设成效
人才质量提升。
近三年,共培育1.15万余名毕业生,每年留义乌就创业率超60%,每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创新创业竞赛奖项名列全省前茅,通过共富工坊等形式开展各类培训15.9万人次。
平台项目提能。
获批省级产教融合联盟1个,获评推荐教育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项目。
综合办学提质。
荣登《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人才培养卓越校”“服务贡献卓越校”“产教融合卓越校”全部榜单,2024年省“双高”建设绩效评价获优秀等次,国际化总体水平连续两年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二,在2023年综合考核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九,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发展呈现争先进位、勇攀高峰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