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阅读,但很少真正读书,更没有读那种“书中之书”,那些出自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的书。
那些书,通常称之为经典。
据统计,目前每个手机用户每天刷朋友圈、刷微博、看今日头条、发朋友圈所花的时间最少2.4小时,换言之,一个月在这些事情上花去的时间是72小时——3天3夜。
这72小时的“阅读”我们读了些什么?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有什么明显的收益?
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头脑中很可能是一片茫然。
如果这72小时不是用来刷手机,而是用来读书呢,那可以读多少书?如果是读相对轻松的书,按4个小时读1本,则可以读18本书;如果是读内容相对严肃的书,按10个小时一本,也可以读7本书。
如果用72小时读经典,以朗读速度,至少我们可以把儒家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家的《道德经》、《庄子》、佛学的《金刚经》、《心经》、《坛经》,基督教的《新约圣经》通读一遍。
我们在年少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些经典,也许这些经典已经在我们的书架上存放多年,也许我们偶尔还拿起来翻过几页,也许我们心里也动过通读一遍的念头。
然而,这些经典对于我们来说很可能更像是可望难及的“传说”,读完它们,很可能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完成的宿愿。
这是一条很多人都“懂得”但也仅仅是“懂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