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商报  ·  龙抬头吹响集结号,健步跑等你火速来报名! ·  16 小时前  
华商报  ·  龙抬头吹响集结号,健步跑等你火速来报名! ·  1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浙江省政府智库发文:5个字解密“杭州六小龙”!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5-02-18 07:00

正文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六小龙”何以集中出现?杭州做对了什么?这是当前不少地方的“大哉问”。就此,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从“金木水火土”——资金扶持、青年人才培育、液态创新网络、接续创新“火种”、厚植创新创业土壤,以及这五者的协同赋能、系统性增强等方面进行了解析。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选取调研报告全文如下,一起来看。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细数成就“杭州六小龙”的“金木水火土”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兰建平 俞莹 石士鹏 李杨

蛇年开年,由云深处科技、宇树科技、深度求索( Deep Seek )、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组成的“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也彰显了杭州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顺应 AI 趋势、引领时代浪潮的态势。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 2016 年在“云栖大会”上提出“寻找下一个阿里”, 9 年来孕育的新主体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注入了新力量,让大家看到了 AI 时代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盎然春意。

“六小龙”为何在杭州潜龙出水?答案或许蕴藏在“金木水火土”的五字诀之中。

01 金——耐心陪跑的“真金白银”

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离不开风险投资、扶持资金、产业基金等“真金白银”的“耐心陪跑”。“六小龙”看似横空出世,背后的努力绝非一朝一夕。

2018 年,制作人冯骥带着游戏科学公司的 7 人初创团队来杭州,开始了创作《黑神话:悟空》的“取经路”,既要面对 AI 算力、算法等的压力与挑战,也要面对“中国做不出 3A 游戏”的行业质疑。

对游戏科学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杭州选择在恰当时机“雪中送炭”——需要资金,就借势第六轮动漫产业支持政策提供专项扶持资金;需要办公场地,艺创小镇就派专员对接保障,从凤凰创意大厦到象山艺术公社,团队人员从 1 幢楼扩充到 5 幢楼。

同样在 2018 年,杭州一个考察团在美国波士顿一间地下室找到强脑科技,将其引入杭州,提供了市级科创基金的早期投资, 2024 年由杭州创新基金接力,完成 2 亿元直接投资。

“杭州六小龙”有一些共同的标签:都由年轻科技人才创办,都处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科技产业领域,都属于民营小微企业,投入大、周期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面对这类“硬核”科技,杭州慷慨解囊,推出“ 3+N ”产业基金,将扩大到 3000 亿元规模;研究提出“三个 15% ”科技投入政策,从制度层面培育耐心资本。

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杭州以“真金白银”耐心陪跑市场主体,这或许正是“六小龙”挣脱引力、一飞冲天的首要秘诀。

02 木——根深叶茂的“创新人才森林”

城市间科技、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对创新人才的竞夺,而大学是创新人才最主要的“策源地”。

在杭州这波创新浪潮中,浙大、西湖大学等院校扮演了重要角色。与浙大相隔一条马路的紫金港科技城,与西湖大学一街之隔的云谷,处于浙大和西湖大学之间的未来科技城,合起来构成杭州城西的创新大广场,堪称东方肯德尔广场。

“六小龙”中有三家出自浙大系。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就读于浙大电子工程系,其团队正是基于浙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沉淀,以“超高性价比”训练出性能匹敌 GPT-4 的大模型。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和李超团队的技术突破离不开浙大控制学院的积累。群核科技两位创始人陈航和黄晓煌均毕业于浙大竺可桢学院。

深度求索、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只是缩影,浙大校友堪称杭州创新森林的“隐藏根系”。《 2024 浙江大学校友上市公司榜单》显示,浙大共有 351 位校友引领 313 家上市公司,包括拼多多的黄峥、 oppo/vivo 的段永平等。还有不少类“杭州六小龙”的创新型公司如灵伴科技、思看科技、炽橙科技等,创始人也毕业于浙大。

浙大早在 1978 年创建计算机系时,就将“研究人工智能理论、设计新型计算机”列为建设方案第一条,为 AI 研究奠定了基础。成立于 2017 年的之江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两大领域,西湖大学致力于探索 AI 与各学科交叉融合,在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目前已成功发布“ AI 科学家” Nova

根深,自会叶茂;林成,终将参天。在硬核学科产教融合的“光合作用”以及人才网络“根系反哺”之下,杭州这片“创新人才森林”的每一片枝叶都在书写独特未来。

03 水——交汇融通的液态创新网络

数字时代的创新成果往往产生于生机勃勃的城市社区,而不是偏远封闭的研究孤岛。技术的边界日趋模糊,知识的交换更加频繁,创新网络呈现出“液态化”特征。

液态化,就是创新知识、氛围像水一样浸润城市,创新源从一个个孤点连接成网络,创新要素在网络中流淌、跃迁、汇聚与分散。在液态网络下,杭州通过数字经济先发优势聚合全球资源,借力民营经济的活力跨界重组,技术创新间的“相邻可能”交叉融合、互相激荡,创新创意从溪流变为江河。

杭州在自然上坐拥江河湖海溪,在创新上也拥有纵横贯通的“蓄水池”。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和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省实验室为锚机构,杭州提出构建环大学、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引导创新资源在区域内高浓度聚集、高频次交流,形成“学科 + 平台 + 产业”的杭州模式。

杭州还强调构建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丰富的社会连接以及科技与艺术的“联姻”,打造“具有创新品质的城市”。在杭州,以生产空间为核心、产业集聚先行的“科创园区”正进化为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富有生活魅力、以人才集聚带动产业繁荣的“创新城区”,创新人群对于活力氛围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实现高效能工作与高品质生活的平衡统一。

海纳百川,润泽万物。杭州以液态创新网络涵养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为他们提供了龙跃于渊的空间。相信在未来,这座优雅温润之城能汇聚起八方创客、各路高手,掀起科技创新的巨浪。

04 火——接续不息的“创新火种”

回溯历史,杭州在别人犹豫时迈步,在别人彷徨时加速,一次次点燃、接续创新火种,让“星星之火”汇聚成“燎原烈焰”。

“四千”精神、“两板”精神、“杭铁头”精神,不断激发一方人“敢闯敢干”的创业热情和“开放求变”的创新思维,在数字化浪潮中再创新业。从数字电视时代的华数领跑全国智慧广电,到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阿里巴巴开启全国电子商务新纪元,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海康威视占据全球视频监控领域“ C 位”,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六小龙”在全球科技舞台掀起“杭州旋风”。

创新火种不仅闪耀“光”,还传递“热”。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徐佳玲通过大脑操控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这只智能仿生手就是由“强脑科技”缔造。因为有了科技创新对社会人文的温度赋能,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有了重“掌”人生的机会。

如果创新火种有内核,那一定是“以人为本”。如今,杭州散发着“科技之光”和“人文之热”的创新火种,正如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跨越时空的“弄潮儿”一样,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生生不息。

05 土——悉心厚植的创新沃土

“六小龙”在杭州的成长成功,离不开足够肥沃的创新土壤、链珠成串的创新创业载体以及将政策势能、市场动能与人文基因熔铸为支撑科技创新的“有机质”和“富集层”。

比如,在杭州城西有个镇,叫“梦想小镇”,有条街,叫“向往街”,从心之所向到实现梦想,青年才俊在这里找到了筑梦的平台。又比如,西湖区艺创小镇从被关停的水泥厂、采石矿区蜕变为有 30 余项国家、省市艺术基地品牌的特色小镇,诞生《黑神话:悟空》《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多款国潮动漫“爆款”。

“六小龙”中有一半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后者落户了浙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 2 个大科学装置、 5 家浙江省实验室,以大学、大装置、大科创平台为核心和众多科技孵化器、科创园、特色小镇组成的创新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从之江实验室的源头创新到阿里云谷的产业转化,从梦想小镇的草根孵化到海创园的海外人才磁场,各类载体被创新链串起,形成“基础研究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