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例行记者会。会后,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解读。
一般来说,这些报道和解读多从民生角度入手,比如房屋“土地产权70年到期”问题,就成为大家关注的最大焦点。此外,汇率、就业问题,也广受关注。
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最大的看点。我认为这次发布会传递的最大信号是:中国在国家发展战略出现了新的重要微调!而且这种微调符合我们团队此前的分析和预期。
2016年以来,我们生活的星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主要有两个:
第一,随着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全球化见顶,“去全球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第二,美元开始从“慢速加息”进入到“快速加息”阶段。
而2014年以来,随着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双见顶”,中国开始了经济转型。对内,经济增长模式开始从“房地产+城镇化+货币超发”(印钞票的时代)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体经济+注册制”(印股票的时代)转变;对外战略,则从“资金、产能引进来的时代”向“资金、产能走出去的时代”迈进(一带一路+亚投行)。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全球化”!
然而,就在2016年,中国的战略需求跟美欧的战略需求发生了“火星撞地球”般的冲突。至于汇率问题、贸易不平衡问题,老大老二的天然冲突问题,都是形而下的“器”,而不是形而上的“道”。
在全球化问题上,美国退出了TPP,中国则被邀请入局。于是很多人(包括我)都猜测,中国将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领导者,取代美国的位置。
但今天,对于这个问题,李克强总理是这样回答的:
1、在全球化进程受到一些非议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始终坚持一贯的立场,那就是:维护经济全球化,支持自由贸易。
2、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关起门来也办不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开放大门会越开越大。
3、至于维护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们不会越俎代庖,不会超越区域去做不应是中国做的事情。
此外,总理在发布会上还透露了三大信息:
第一,中国将考虑降低关税、增加进口,要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第二,中国不希望通过贬值来增加出口,这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中国也不希望打贸易战,这不利于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第二,今年要推进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特别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还要降网费、电费、物流成本等,力争今年减税、降费能够达到万亿元人民币。
这些重要信息放在一起,透露的信息就是:中国的发展战略发生了微调。虽然外部战略仍然重要,但“攘外必先安内”。
我的分析如下:
1、全球化必须推进,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旗手。但中国不希望引起欧美的猜忌,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暂时不会跨区域推进全球化。TPP中国会参与,因为中国在这个区域内;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国也会主导,同样因为中国在这个区域。
但中国主导的“群”,一定是“去政治化”的,避免引起美国猜忌的。
而且,“越俎代庖”这个词很有意思。看来,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庖”存在,那么谁是“庖”?当然是美国。我们不会取代美国,这个意思传递的够清晰的吧。
2、总理在此次发布会上重申,中国不希望通过汇率贬值来刺激出口;还四次提到了“贸易战”,表态是不希望打贸易战。此外,还透露可能会降低关税、增加进口。
刚刚公布的前两个月的外贸数据显示,中国进口额猛增,尤其是来自美国、欧盟的进口。由此可见,中国在汇率、进口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调整,以适合欧美“去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避免打贸易战。
2017年前两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变化
| 出口增幅 | 进口增幅 |
中国对欧盟 | 8.7% | 26.4% |
中国对美国 | 11.5% | 41% |
中国对东盟 | 14.7% | 37.4% |
中国对日本 | 9.1% | 32% |
注:涨幅为同比涨幅。
3、随着欧美政府开始更专注于国内事务,中国也开始“攘外必先安内”。承诺建税费万亿,加入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减税战”和“财政刺激战”,已经确定无疑。这种竞争比“贸易战”更有意义,可以增加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刺激国内消费。
4、行文至此,中国微调之后的新战略就已经显示出了清晰的轮廓:
在欧美进入“去全球化时代”后,中国肯定将成为推动全球化的最重要力量,因为我们的经济体量摆在那里。但中国不会太高调,而是先从亚太做起,先从纯经济做起。优先跟欧美打“减税战”、“基建战”,而千方百计避免贸易战。为此,汇率要保持稳定,并主动降低进口关税,增加进口、降低我方贸易顺差。再次把国内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和内需作为重点、着力点。
当然,中国的这种战略微调,并不是在此次“两会”上做出的。但此次“两会”的新闻发布会,让我们看到了清晰的迹象。
这,恐怕才是2017年春天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