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东北军精锐为何毫无抵抗能力便被日本击溃?
提起东北军,人们会不由的联想到九一八,几十万东北军居然很短的时间里一溃千里,以致东三省全部陷于敌手,让人感到震惊和困惑。最近在网络上有不少关于东北军的文章,大多是关于东北军的强悍装备实力。的确,从技术装备上来看,东北军的陆海空三军都相当精良。那么东北军又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
▲张学良等东北军将领与蒋介石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东北军的基本实力。在陆军方面,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军共有四十余万,共计29个步兵旅,8个骑兵旅,3个炮兵旅。虽然张学良将十八万东北军精锐带入关内,关外仍有二十余万部队。
▲东北军从法国进口的雷诺坦克
▲东北军炮兵部队,其火炮种类之全
数量之多,堪称全国之冠。
▲沈阳兵工厂中崭新的火炮
可惜都留给了鬼子
▲东北军自法国进口的折叠冲锋舟,
日本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都没有这种好东西
张氏父子在沈阳建有大型兵工厂,军火产量居全国首位,每月生产步枪、冲锋枪、机枪,还可生产各式轻重火炮,甚至还试制过十连发自动步枪和卡车。沈阳兵工厂聘请外国技师,生产的武器除供给东北军使用,还出口给外省军阀。
▲沈阳兵工厂大门
▲兵工厂生产炮弹的机床
海军不是东北军的发展重点,但到1931年,东北海军也拥有各式战舰27艘,总吨位达到三万三千吨,当时全国海军总吨位也只有五万吨。
▲东北海军海圻号巡洋舰
▲东北海军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东北军拥有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空军力量,早在1922年,张作霖就成立了东三省航空学校,张学良还选派优秀学员赴法国留学,从英、法、德等国购买战机,到1931年,东北空军已拥有各式战机260架,甚至蒋介石“剿共”还向张学良借调了20架飞机。
▲东北军空军战机
▲东北军空军大型轰炸机
从技术装备上看,东北军确实冠绝全国,但这样一支精锐之师却在很短时间里溃不成军。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东北军虽然已于1928年“易帜”,拥护南京国民政府,但蒋介石并没有对东北军政大权进行全面有效的接管,为了拉拢东北军,使张学良在东北军政上仍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张学良治下的东三省本质上仍是一个军阀政府,往往是军队将领兼职地方长官,政府官员依附于军队将领,一旦军队失势,政府部门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对于军阀来说,军队就是他们的本钱,一旦拼光也就没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在这种体制下,往往导致军队将领战斗意志不坚决,患得患失,普通士兵也只是想“当兵吃粮”。
▲当全世界还在使用打一枪拉下栓的手动步枪时
东北军已率先批量使用了ZH-29半自动步枪
其次,东北军虽然装备精良,但管理方式陈旧,内部派系林立,各部之间往往相互倾轧,各怀鬼胎,难以形成合力。张作霖时期,东北军内部分为元老派,陆大派,士官派。元老派多为张作霖时期的重臣,如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陆大派多为陆军大学毕业的将领,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士官派以杨宇霆,姜登选为核心。张作霖将张学良作为接班人培养,郭松龄则是张学良的老师和重要助手,郭在张的支持下以陆大学生为主体整顿东北军,引起士官派不满。
后郭松龄反奉失败,间接导致陆大派的没落。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不得不重新提拔年轻将领(王以哲、何柱国),这引起元老派的嫉妒,再加之张学良杀杨宇霆,导致士官派对张学良的仇视。总之,东北军内部并不是以张学良为中心的整体,元老派和士官派都在寻找出路,借机倒戈。
▲东北军元老张作相和汤玉麟
▲陆大派首领郭松龄和士官派首领杨宇霆
第三,东北军各部对于日军的入侵意图缺乏戒心,导致大量日本间谍混入。尤其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铁路运营为幌子,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大量情报,1945年日本投降时,满铁积累的情报竟达五十万份。东北军雇有日本顾问和教官,兵工厂也有日本技师,这些人当中很多都是谍报人员,东北军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在日军的掌握之中。
反观张学良,虽然对日本人的野心有所察觉,但却一直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东北军的情报部门也没有给张学良提供足够的支持。九一八事变发生当天,东北最高军政长官张学良在北平,边防军副司令张作相在锦州,参谋长荣臻忙着给父亲庆寿,北大营的步兵七旅旅长王以哲和属下三个团长都不在军中,沈阳飞机场的飞行员都在休假,麻痹大意到如此程度,也就难怪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了。
▲满铁总部
第四,东北军政高层多被日军渗透,部分政府要员和将领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代理人。如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代理吉林省主席熙洽迅速投敌,熙洽为满洲贵族后裔,希望借助日军杀回关内,实现“复辟大业”。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在被日军软禁三个月后也投靠了伪满洲国政府。部分东北军将领虽竭力抵抗,但往往由于部下的迟疑和出卖而孤掌难鸣。
如日军进犯黑龙江时,黑龙江代省长马占山在嫩江铁桥一带抵御日军,并通电辽宁、吉林驻军配合作战,然而两省的东北军迟迟未动,锦州驻军更是直接退入山海关,导致马占山孤军奋战,最终战败。又如日军进犯哈尔滨时,依兰镇守使李杜率部抵抗,在战斗关键时刻,顾乡屯守军旅长王瑞华临阵脱逃,自卫军团长白文俊和张景惠的警察总队临阵倒戈,导致李杜孤军无援而战败。
上图左起:原吉林省代省长熙洽、原东省特别区长官张景惠、原辽宁省政府主席臧式毅、黑龙江代省长马占山。四人皆为张学良的部下,却在九一八之后陆续投降日本,并称伪满洲国“四巨头”,张景惠还升为伪满洲国“国务总理”。
▲西安事变前的蒋介石与张学良
东北军的内部倾轧直到西安事变期间还在延续,扣留蒋介石后,东北军内部就战和问题展开激烈争论,部分少壮派军人拒绝与南京政府和谈。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又有部分军人(孙铭久、应德田)主张武力营救,实际是想借机取得兵权,引发“二二事件”,东北军高层内部自相残杀,元气大伤。
▲东北军的大刀队
那么东北男儿就没有一点血性和勇气吗?东北军的战斗力都是渣渣吗?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以收编为名义对东北军进行分化瓦解,但开赴战场的东北军亦取得不俗战绩,四十九军、五十七军、六十七军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五十一军参加徐州会战;五十三军参加南昌会战、长山会战,后又加入中国远征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东北军将士脱离南京国民政府控制,投奔八路军,成为敌后抗战的重要力量,开国上将吕正操,中将万毅,少将张学思(张学良之弟)都是原东北军将领。
上图左:解放军上将吕正操,原为东北军53军691团团长。右:解放军中将万毅,原为东北军57军333旅旅长。
历史证明,要打赢一场现代战争,武器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东北军固然有精良装备,却没有强固的领导核心,也没有现代而高效的管理体制,更没有依靠人民建立强大军队的意图。本质上仍是一个旧军阀体制,不同派系之间相互倾轧,高级将领见异思迁,还被日军渗透的千疮百孔,在对日作战中节节败退也就成了某种必然的结果。
被国民政府和中共收编的东北军,虽然装备大不如前,却能够在抗日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充分说明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并不是每个东北军都是怂蛋,再说简单点,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历来如此。
最后推荐给大家《张学良口述历史》纪录片,在哔哩哔哩动画(B站)搜索即可观看。为何当年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让少帅张学良亲口来解释吧!
新品限时折扣,新人进店有礼
商务合作请联系QQ:290141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