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打算结婚,一些父母也不催婚了,逐渐理解了年轻人的选择,或者被动接受了年轻人的选择。
年轻人之所以不婚,有很多种原因。比如工作很难找;找到工作想要保住工作不容易;保住工作了本身累得像一条狗,根本没有精力谈婚论嫁。
找不到工作的,自己要啃老。即便这时还有信心和勇气找到另一半,大概率也不会是太好的选择,总不能连个人或者拖家带口啃老吧?除非家里有矿,不然这个家也很难支撑下去。
我看很多相亲上,女生都要求男生工作稳定,情绪稳定,还有身高、相貌、家庭等方面的要求,还有一个很玄乎,就是要有眼缘。所谓眼缘,说白了就是一见钟情,或者就是颜值正义。这样要求下来,全世界没有几个人能达标的。
这样拖下去,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就只有单下去了。
除非孩子们遇见了灵魂伴侣,他们才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婚姻。
那么,什么是灵魂伴侣呢?
我有一个老友的兄弟,家里有个187的儿子,帅得一塌糊涂,时尚健美;家境好,高门大族,做大生意,家里有矿;关键这孩子成绩还特别好,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北大之后,又考取美国斯坦福大学。
追求这小伙子的姑娘少说有一个加强连。家里人对这孩子寄予厚望,对未来的儿媳更是充满了遐想。
万万没想到这小伙子会给家里致命一击。实习期间他遇见了一个姑娘,整个被这姑娘把魂勾走了。
还是在联合国难民署支教期间,小伙子遇见了这个姑娘,两个人在支教过程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姑娘是贵州农村大山里的,长得那叫一个一言难尽,又矮,又胖,又黑,又丑。小伙子妈妈看见这姑娘,吓得吃不下饭,噩梦连连。
姑娘家兄弟姐妹好多个,也不存在计划生育,家里一贫如洗,穷得叮当作响。
但小伙子不管不顾,把姑娘当做宝,跟这姑娘去了贵州乡下,陪着她又在那支教了几年。
父母无论如何搞不明白,以为小伙子有意与家人作对。但小伙子告诉父母,他和这个姑娘是灵魂伴侣,他非常幸运,遇见了这个姑娘,这辈子他没有遗憾了。
那是我第一次被灵魂伴侣这个词震撼了,看来这世界上真有所谓的灵魂伴侣。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灵魂伴侣?如何辨别出对方是否是自己的灵魂伴侣呢?
灵魂伴侣是指一对恋人在精神、情感或价值观上高度契合,心心相印,灵魂相通,死生契阔,山高水长。
如何区分是否是灵魂伴侣呢?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标尺。
第一是深度理解。
深度理解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两个人相处很有松弛感,哪怕不说话也很享受。
顾城在《门前》中写道: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这小诗最吸引我的,就是这种不说话的美好。在万丈红尘之中,在纷扰嘈杂的喧嚣之下,这种彼此默契的互不打扰非常难得。
关于这种美好,《当爱情经过的时候》中也有细腻的描述。
缘分可遇不可求
他会在第几层楼
每当想见你一面
我就向记忆开口
你若回头
就用眼神和我交流
无需太多的语言
用瞬间替代永久
之所以无需太多的语言,就是因为两人的灵魂同频共振,任何时候都能感觉到对方的情绪和思想。回眸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二是反过来了,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任何时候都有话说。我曾说过,两个人相爱,如果一辈子有话说,就是非常圆满的爱情。
有说不完的话,证明两个人互相喜爱,有太多的话想要说给对方听,都感觉到交流的愉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听你千遍也不厌倦。
第二,无条件的接纳。
灵魂伴侣还要无条件地接纳对方,爱是理解,是包容,也是慈悲。这个世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即便灵魂伴侣,也未必是理想主义伴侣,很可能只是最合适的伴侣。
爱一个人就是爱对方的特质,这些特质不是依葫芦画瓢得来的,而是一个人在真实的人堆里淘来的。你爱死了这一些特质,可能你就要承受他的其余。
玛丽莲·梦露说,你不能接受我糟糕的一面,也就得不到我最好的一面。
无条件接纳,就是你们的爱具有超越性,不依赖外容貌、学历、财富等外在条件,而是基于两人内在的精神共鸣,因而能包容彼此的缺陷,支持对方的成长。
第三,在亲密关系中,推动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灵魂伴侣不是求来的,而是遇见的。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丰富和自我圆满。在这个追求跋涉的过程中,在时间无垠的荒野上,突然遇见了一个同路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也只有轻轻问一声,喔,原来你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