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日,仍要感谢世上依然有Maison Margiela,而“依然有”对我来说是有两层解读意思的。其一,是它的诞生让我们明白时装有可能打破与艺术的之间的那层遥遥相望的墙;其二,是感谢品牌有着一以贯之的信念感,能允许它在艺术表达方面持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复盘历史,那么1989年的首秀一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毫不严肃、处处捉襟见肘,但是这样颠覆性的秀场布置,反而决定了Margiela的实验性基因。而在这场秀上呈现的那些传达解构主义理念的作品,也宣告了Margiela将是一位既定游戏规则的挑战者。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秀呢?在小剧场仓促搭建,因为地处居民区而引来不请自来的孩子们随意“串场”,留下来的影像记录看着竟有些荒诞意味。但我们这些后来者,又能从观众的秀后观感中建立起肃然起敬。
「Margiela的第一场秀非常的棒,我无法用言语表达,非常狂野,带着强烈的地下文化,第一件衣服出来我就惊艳不已,我身旁的她开始流泪,因为她从台上衣服的轮廓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握住她的手,开始明白为什么她会哭。」
有时人类对艺术的认知并不会直接经历大脑理性思考,那一瞬间的震撼是强烈的感官刺激,继而引发心灵为之共鸣。许久之后,你才能意识到:在那个充斥着纸醉金迷着装风格的年代,Margiela的出现是一场革命,而它引发的思考远在时装展示之外。
"On the Wig" coat by Maison Margiela
如果要为Margiela找一个标签,那“解构”一定排在待选列表的第一顺位。
为何是解构主义的教科书?因为Margiela让晦涩的概念变得简单清晰,一目了然。你只要看过几件代表作品,就会瞬间明白那是什么。是将服装还原到布料最本来的面貌,它会看上去像是一件保留了服装最基础功能性的未完成品。
然而,Margiela又将解构主义的门槛提到了常人不可触及的高度。每一件衣服看似混乱复杂,内在却逻辑严谨,有着精妙的完成路径。打个不确切的比方,如同一道复杂至极的计算题,少部分优等生可以正向解答,交出漂亮答卷。但Margiela是倒序解题,你必须要先对衣服的结构了然于心,才能拆出一具线条优雅流畅的骨架。
在同时期的一众先锋设计师品牌中,Margiela几乎是普罗大众最熟知的那一个。至少我在对时尚还几乎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认识了四角白线的标志。初始,大家只是被它所展示的时装不同面貌所吸引。例如与宽肩风尚背道而驰的窄肩剪裁,例如对非常规面料的运用,例如凸显“未完成感”的外露缝线。
Margiela开创性地使用了极大廓形,你能从它的历年作品中看到它对后来设计师的影响,而这些设计语言也在二十多年后的今日成为时尚界一再致敬的对象。
Fall 1997 RTW
衣服的一半结构使用的是缝纫模特上的亚麻面料
但是,Margiela为人们所规划的又永不止这些。在成衣之外,还有配饰、鞋履、香水甚至家居用品的多条支线。
Maison Margiela迷熟记于心的图谱,迈向收藏的第一开端
这意味着,你是可以从穿着到生活方式都全盘奉行Margiela独有的表达语言的。在多条不同的支线中,Replica以及Limited Edition,Margiela都做到了克制——点到为止,有创意会奉献,但不会额外迎合市场的好评,全力以赴地发展下去。单以家居来说,就那么寥寥几款,但件件都深思熟虑,亦是家居设计中的颠覆之作。
沙发太大件的话,墙纸是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墙纸的图案来源于Margiela总部的雕花木门,明明是平面,但墙纸做出了精确的立体度,这样就可以
为你的家构建一个虚虚实实的空间感
现在是该来聊聊John Galliano上任后的变与不变了。John Galliano对华丽服饰的迷恋同样是一以贯之的,粗浅地看,这与Margiela铺天盖地的白好像是背道而驰。但他抓住了解构这个关键词,并以此为设计基点,才开始构建戏剧冲突感。由此引发出来的荒诞意味,倒是与Margiela搭上了同一条脉搏,顺利收服了那些挑剔的时装消费者的心。
Maison Margiela Astinala Spring 2017
让人肾上腺素升高的美
Maison Margiela Artisanal Spring 2020
关键词是盛大派对的散场
在John Galliano手中,每一季都有着不同的主题,艺术化的设计理念以及高超技艺赋予的精准完成度。我每年都会挑喜欢的收藏几件成衣,拿到手要感叹那份精妙。在羊毛或者毛呢中露出原本要作为内衬的丝绸。但暴露连接的方式都太巧妙,柔美与粗旷达到了完美平衡,且是相互中和与过渡的关系。每次我拿起这些衣服时都会想,无论如何它们都不会被清除出衣柜的,而这大概就是Maison Margiela所追求的“永恒的衣柜”。
比如2020秋冬,John Galliano对传统的中产阶级制式服装下手了。制服原本所表达的那种严谨被消解为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诙谐,松弛。色块的运用大胆却又出奇和谐,很多细节都透露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这个系列还同时宣布了“Reciicla”标签的诞生。它在基于Margiela原有的“Replica”系列之上,又加入了“Recycle”的含义。因为原材料都自二手市场中收集而来,在重新制作后又焕发新的生命力。每一个外露的标签上都标明了原出处与年份,这个小小举措,自然也是John Galliano对不加节制的消费热潮的抵抗。
John Galliano也在Margiela得到了他需要的那个秀场。Artisanal高级定制系列算得上“逆市而行”的举措了。在时尚世界都在积极地、大尺度地追求平民化,高级定制变成了异常孤独的道路。但它的意义是贡献灵感和探索边界,甚至我觉得是当头一喝,
告诫我们不要沉溺于重复、平庸之中;近距离提醒,艺术是存在的,是看到后能引发触动以及思考的
。
Artisanal对于商业亦有贡献。比如大家都很喜欢的包款Snatched,就出自AW19高级定制之中。John Gaillano亲自为它取名为Snatched,意为“一个无可挑剔的造型”,这当然是时尚语境中的至高赞美。
作为一个包款,Snatched是可以被抹去Maison Margiela的光环单独审视的。它有着锐利的外形,可握的把手——把手至关重要,它让这个包变成了一件可穿戴的单品,是整体造型的一个完成句号,跳脱了我们穿好一套服装再去挑选合适包款的寻常搭配思维。
Snatched的出现,也体现了Margiela坚持的“匆忙着装”的穿衣概念。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你穿着随意准备去楼下超市购物或者从市场回来,手里抓住一只牛皮纸袋。而Snatched就是那个被解构过的牛皮纸袋,翻盖还原了纸袋的折叠封口。同理,这只包也是时髦人的“随意一抓”。因为外形足够特别,所以不必考虑和整体造型的搭配是否兼容。有时,冲突到极至反而构成了和谐。你也不用去费心为一只包去琢磨如何穿衣去衬托它——没有必要,它本身已足够锋利。
第一套是略微保守的风格,事实上这也是我现在在Maison Margiela购物时的主攻方向——不希望它跳脱在日常生活之外,又期望能保留一些典型的Margiela元素。例如标志着解构风格的外露缝线、过长的夹克袖以体现“XXL廓形”。
在这种套装中,Snatched顺理成章地成为视线焦点,链条甚至为它增加了一些优雅感。
另一套嘛,则是我极钟爱的一件外套,它由经典的Harrington Jacket解构而来,保留了粗花呢面料以及麂皮翻领,但是翠绿的丝绸内衬被剥出来,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因为外套已足够高调,所以其他一切搭配都要按照日常方向去招呼,Snatched“随手一抓”的精髓也由此体现出来了,它在日常与戏剧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
Snatched已是热门,但Snatched City尚属新鲜面孔。因为这是Masion Margiela在2021新年才推出的全新包款。虽然共同分享前缀,但我觉得它应该归属于完全不同的包类范畴,外形类似小一号的精致公文包,但保留了牛皮纸袋的锋利折角。
Snatched City和套装一起出现时,是颇有职场风范的,毫不出位,时髦都隐藏在边角。
这只包有着早春的活泼色系,是上世纪美国写实派画家笔下描绘的世界,记录转瞬即逝的温柔时刻。
它的框架来源于经典的保龄球包,所做的改动依然是“内衬外露”,将内衬延伸至拉链上方折叠后,包原本的界限感就被打破了。面料的冲撞也为包款加入了更多冲突感,视觉上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