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俺老孙可能运气不好,从媒体人混成了自媒体人。公号写作并非我的主业,主要练笔用的。获得的赞赏,打几趟滴滴就没了。不过,见到有媒体人因为武昌血案拿自媒体人说事儿,这锅我还是必须背起来。
2月19日,中青报处级评论员曹林先生发了一条微博:
我认领下,那条“菜刀教你讲道理”,应该指的就是此公号上前一篇推送,《只听得懂菜刀的语言,就有菜刀教你讲道理》。曹处长这条微博上对“自媒体评论”的所有贬斥,我当仁不让,一并认领。
两天后,2月21日,媒体人李方先生也发了一篇评论,《当每个自媒体都想从帽子里变出兔子,已经没有记者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了!》。截至2月22日18:14,该文阅读数10万+,点赞数4370。
貌似有很久,我都没有见到一篇严肃地讨论严肃话题的文章,能激起如此广泛的共鸣。我有个高中同学在五线城市做装修,曾告诉我穷得连补牙都要借钱。昨天下午,他也转发了李方的热文,并打赏10元钱。
李方的标题不太严谨,即使有自媒体或者说很多自媒体,在玩帽子里变兔子的杂耍,也谈不上“每个自媒体”都如此。或许是出于表达需要?总之,我同样愿意认领李方文中对自媒体的评议:
李方的文章招来不少批评,有几篇还相当激烈。还有个叫郁风的人,以李方的职业身份说事儿,质问他为啥不去现场采访。在我看来,郁风这套近似于人身攻击。大家都是体面人,在公共讨论中揪身份、抠动机,都是无能的表现。李方说的有理没理,与其身份,与其去没去过现场,一分钱关系都没有。
否则,我请正采访此事的一个老弟出来站台,“我可是去过现场的人,我认为,孙大哥对此事的评价最靠谱”,是不是所以媒体自媒体都得给我跪拜?
我还是转发并赞赏了李方该文,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尽管他论述得不太好。试试上,李方并没有像他的一些批评者总结的那样,在无理指责自媒体。在文中,他更多表达了对当下新闻言论现状的痛惜和忧虑。他可能装了点外宾,却也算诚恳。该文“述”多“评”少,有技术分析而没多少价值判断。以价值观拷问之,鞭子举得挺高,却打不到点子上。
李方此文也有问题,就是其立论的前提本不存在,属于他的臆断。以此立文,以讹传讹,发酵激荡,到最后场面自然不会太好看。至于曹林那条微博,更是窝在同一条沟里难以自拔。
李方认为,武昌血案发生后,网络评论员们蒙难了,“他们前仆后继一波接一波地掉进同一个坑里”,因为案情多次反转,几乎每一轮信息刷新都会让不少评论者被打脸。然后,有过多年报纸评论员(或许不同于网络评论员?)经验的李方老师手一滑,有意无意出了把老千,他借着曹林处长的一句话,将前段话中的主语,“网络评论员”,变身为他要指涉的自媒体:“另一位评论人曹林则说:
”‘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了。 ’”
可苍天呀,“网络评论员”并不等同于李文中所说的“自媒体”。传统媒体在武昌血案后发表在网上的评论,质量不如自媒体上最火的那几篇,数量则不见得少。历史经验显示,自媒体评论被反转的新闻事实打脸之时,传统媒体评论很难幸免。之所以自媒体更扎眼,不过因为传统媒体高台教化的腔调和唱词都乏人问津罢了。
舍媒体而问自媒体,不简单是逻辑不严谨,也有观念的淆乱陈旧作祟。将媒体与自媒体强行对立,可能有利于忽视一个现实:在流量市场,无论何人何机构发出的声音,在用户手机的显示屏上,还没有做到平等,但拜技术进步所赐,已空前平等。因此,传统媒体和媒体人的权威性被严重消解,又亟待重构。
再看李方提到的案情反转,杀人者胡某吃的是面还是粉,是被一碗多要了一元钱还是五毛钱,还是根本不是因为粉或面的价格,而是求职未遂起冲突后动了杀心……所有被“反转”和“反转”的事实,不都是(传统)媒体报道的吗?即使非要找几个人被打脸,那也轮不到自媒体人呀。自媒体什么时候被允许报道此类案件了,哪个自媒体人是依据的自媒体的报道写的评论?
更何况,我不认为报道细节的不一,就要打媒体人的脸。即使案发时正在面馆吃饭的食客,旁边铺子的店主,复述各自耳闻目睹,也很难一致。这不见得就是刻意撒谎,而是人类记忆,并非一般人迷信得那么可靠客观。这已经被无数心理学实验所证实。
在采访上,我还算有点经验。我跑过十来年的突发新闻,越大的突发,采写所要达到的准确全面,与时效性就越冲突。所以,转而求其次,尽可能地严谨,才更具操作性:你的滚动报道可以欠缺精度,也不尽全面。但只要竭尽一切可能去突破,去核实,就无可厚非。
在媒体突破和核实的过程中,任何人任何媒体依据媒体披露的信息,对事件做出评论,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次冒险——无论事实到最后是否反转,所谓的反转是否属实,评论都和新闻一样,无力消弭新闻事实与上帝视角事实之间的误差。除非有人坚持认为,在确认掌握终极真相之前,都不能妄议时事。
饶是如此,谁又有资格为终极真相定稿?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新闻该反转而没有被反转,不该反转而强行被反转,该采写发表,却永不会见天日。
关于武昌血案,自媒体们“订规则的破坏规则”、“底层互害”、“菜刀教你讲道理”、“一切道理都失效”云云,如果能结合当时媒体所披露的事实,完成逻辑的自洽就可以,不能苛求更多。现在嘲笑这些作者的人,应该回想一下,自己在当时,是预料事件要反转,爱惜羽毛保持沉默,还是不认同这些观点,而今幸灾乐祸要打脸呢?
我的“菜刀教你讲道理”一文,其中的观点并非不可指摘。不过,胡某的疑似精神疾患身份,很难反转我该文中的论证。我原文中说了,杀人者胡某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是这起血案爆发的最主要原因。除非胡某不分生疏喜怒,挥着菜刀就砍,大部分被批评的自媒体评论的前提还是立得住的:死者为什么要激怒一个被激发狂的人而付出生命代价,至于发狂动刀的人是否精神正常,不影响追问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自媒体评论多,跟媒体到场少,或许会形成视觉反差,逻辑上要搭桥,却很难。在我的职业经历中,新闻事实的准确度与严谨度,与到场媒体记者的数量并无必然关系。就拿李方举的逮兔子为例,一百只京巴的战斗力,恐怕也比不上一条灵缇。在武昌血案后,至少我看到的,新京报、澎湃和红星新闻尽出,夫复何求?
将真相的稀缺,归因于在场媒体的多寡,可能会忽略更严峻重要的话题:真相最为依赖的,是更负责更自由的媒体环境,而不是更多追逐热点的媒体。
在武昌血案中,几家媒体报道细节的冲突是不假,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他们在采访技术上,受到了以媒体之力无法克服的客观限制:警方至今没有详细公开原本并不复杂的案情;杀人者胡某的同行者目击了全程,是最珍贵的信息源,但至今不见露面,几乎可以肯定被警方控制中(以何理由和程序?)。
在对同一事件的追踪中,最新报道尽管有先天的优势,但并非所有最新报道,就可以定稿真相。李方文中,最新最有力的反转,是澎湃新闻援引匿名警方人士的讲述。那么,现在又如何确定该讲述为终极真相?声称要反转者,被再反转,或再再反转的狗血剧,大家见得并不少。你不能依据暂时的片面的事实,来嘲笑他人依据的事实不可知,被反转。这很容易闹笑话。
感谢我曾经的同行朋友,我现在介入一些热点事件的评论后,会想办法联系参与报道的记者,获悉更详细的细节和背景。伴随着老伙计们陆续远离一线,甚至改行创业,我这样做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武昌血案第二天,我联系到了某媒体采访此案的一兄弟,他陆续给我透露了采访的过程,我认为他的报道严谨而可信。
其中一个细节,他文中目击者讲,杀人者胡某吃的是粉,而不是此前武汉媒体所称的面,他质疑店主多要的钱,也跟之前风传的数额不符。这让他相信目击者并非听来风言风语后的学舌。
前天下午,这位目击者被有关部门喊去问话。当时已有杀人者找工作未遂后作案的消息传出,我提醒我那位兄弟,从当地视角研判,一个外地旅客(即使精神病)质疑当地店主坐地起价杀人,跟找工作发生纠纷杀人,舆情得失显然大相径庭。在核心信源都被强力部门所控的前提下,被释放的信息的完整度和真实性,以及对舆情的可能的引导,都将污染信源。
因为你懂的原因,他很快停止了对此事的追踪。然后,就是其他同行。这意味着,前期的报道,和报道者,接下来都可能是权威发布的反转对象。对照曹林和李方等媒体人关于自媒体的酷评和热文,这更显悲凉和荒诞。
曹林其人其文,我素鄙之,不想再多提他一个字。李方此前有很多观点,我都不太认同,而在这次风波中,很多对他的猛烈批评,更多是论者在自浇块垒,所批的观点,都非李方的原意。我相信他对自媒体并无恶感,也相信他,以及更多的朋友会赞同:
你不能坐视所有喉咙被扼,却抱怨遇到的都是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