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并非天生内心强大,相反,他少年时期曾以顽劣著称。他的经历形象说明了:人生就是一场修炼,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说王阳明,不得不说他的父亲王华——其优质的家教,淳正的家风,对王阳明起到重要作用。
王华不是寻常人,从小聪慧,过目不忘,36岁时考中状元,入仕后官德高尚,品行纯正,铮铮铁骨,不媚佞人。宦官刘瑾专权时,朝中大臣纷纷奔走其门,而王华却不与其来往。刘瑾素慕王华为人,曾两次派人给王华传话,若能去见他一面,可入阁且将被重用。王华操持坚定,不肯趋附刘瑾。此时正好王阳明得罪了刘瑾,于是这对父子双双遭殃。王阳明被贬往贵州龙场驿。王华也被迫致仕,但他回乡后,以读书自娱,侍奉百岁老母,自己虽年已七十,仍行孝于床前,为世人称赞。
父亲的这些美德,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王阳明。
在王阳明科举考试登第后,王华的同榜进士黄珣曾写诗给王华,题为《贺年侄王伯安登第》,最后两句是:“相看尽道登科乐,却合同担廊庙忧。”父子俩都是以一己之力为国担忧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