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督促孩子上网课、写作业的日子里,很多家庭并没有母慈子孝,而是轮番上演着鸡飞狗跳的亲子大戏。
3月19日,河南平顶山,男孩因上网课后不写作业,气得妈妈骑坐在窗台上,一条腿伸出窗外,目视远方,沉默不语,想跳楼。
经消防员劝说,妈妈从窗台上下来,坐在床上不停地摇头,抱怨道:
“跳楼”妈妈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胜利得一塌糊涂。
表面上,她用跳楼迫使孩子下跪认错,实际上,她亲手摧毁了孩子的自尊心。
这位妈妈把儿子膝下的“黄金”点为“废铁”,一碰就跪,再也不值钱了。
“太惨烈了,这孩子只怕没办法学习好了。补充一句:家长心智水平太低,看不得孩子一点问题,随便就情绪爆炸的,就放弃对孩子在学习上的教育吧,孩子自生自灭也比父母管教强。”
有人说,你不冲孩子发脾气,他就不怕你,自然不会听话。
孩子听话的背后,是他对你爆炸情绪的忍耐,迫于权威的屈从,刀刃向内的自戕。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用一种错误行为去纠正另一种错误行为。
去年冬天,我带7岁儿子练字,写“个”字时,儿子心不在焉,想看动画片。
我口干舌燥地讲了10多遍写法,他写出来还是动作和笔顺全错。
我气得头发丝都立起来了,一把抢过儿子手中的作业本,撕成片状。
儿子手捧被撕坏的作业本,呆愣在桌前,满眼惊恐,不知所措。
我越想越气,用蛮力把只穿着衬衣儿子推出大门外,任他砸门哭喊,就不开门。
待安静后,我从门镜看见儿子盘腿坐在地上,垂头丧气,浑身发抖。
我心软了,气消了,叫老公开门把儿子抱进来,以为哄一哄就没事了。
哪知道从此以后的一个月里,儿子天天抱着我的胳膊睡觉,嘟囔着说:“妈妈,我肯定能写好字,你别不要我了。”
我明明看他睡熟打呼噜,可只要我起床,他立即睁开眼睛喊妈妈。
然而,这一切的初衷,只是为了让他写好一个字,太不值了。
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有人说,管教孩子,不用打,不用骂,把他扔在一个地方独处,他也能痛改前非。
2019年12月凌晨三点半,只有几度气温的上海火车站广场,一个10岁男孩孤零零地拿着饭碗跪在地上乞讨,穿着一件薄薄的夹克。
因为男孩总不写作业,爸爸多次接到老师投诉后,气急攻心,半夜拿给男孩一个碗,带他到火车站,罚他独自要饭,天亮后再接他。
表面上,爸爸想让男孩懂得,若不用功学习,长大后靠乞讨生活,激励他写作业。
实际上,他在用“乞讨教育”发泄被老师投诉的郁闷心情,
用冷暴力将坏情绪强行灌入男孩心里。
与被打骂后火辣辣的疼相比,男孩独自一人跪在阵阵寒风和陌生的车站中,感受到的屈辱和无助,更伤他的心,既“吹凉”了自尊,又“冻伤”了自信。
我们以“爱”之名,对孩子肆无忌惮地喷射垃圾情绪,可他既不能化悲痛为力量,也无法知耻而后勇,却可以否定自我,终将成为性格不健全的人。
这种“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是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前不久,7岁男孩遭亲妈用菜刀割胸口,15公分的划伤缝了30多针,看了让人心痛。
但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被妈妈家暴两年的男孩,竟有样学样,用暴力待人。
在学校,他用铅笔戳同学眼睛、用盆砸同学的头,常被老师投诉。在救助站,若有孩子不听他的话,会被他揍,遍体鳞伤的他俨然一幅“小霸王”派头。
“我觉得他脑子里有这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你不听我话,我就打你。”
父母控制不住情绪,常用暴力纠错,就是告诉孩子,只有以暴制暴才能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会选择用语言沟通,哪怕他伤痕累累,也敢以暴制暴。
上小学时,他有一次数学考了18分,害怕妈妈生气,自己偷偷在卷纸上签妈妈的名字,企图瞒天过海。
可班主任火眼金睛,把妈妈叫到学校当面验证。妈妈觉得没面子,把他带回家。
回家后,妈妈容不得他辩解,拿起木制衣挂拼命抽他,边抽边咆哮:“你怎么就考了这么一点分?你就是一个弱智!”
他说,只要我想到这句话,眼前就浮现出妈妈打我的样子,觉得自己就是个弱智,所以他大学选择文科专业,再也不想碰数学了。
已为人父的他,只要看见儿子学习成绩差,便忍不住对他拳打脚踢。
爱是一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没有爱的人,又怎能付出爱呢?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他被父母用家庭暴力刷上去的性格底色,一辈子难以抹去。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斯蒂芬•吉根说:“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你所有不愿意疗愈的,都会传递给孩子。”
虽无法改变父母,但我们可以决定情绪暴力的去留,或传给孩子,或终结于自己。
儿童心理学家曾说:父母的情绪暴力,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他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我们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坏情绪,带给他一生的伤痛。
这几天,孙俪主演的《安家》正火爆荧屏,她曾在微博上吐槽,为什么嗓门变大了?这是她吼了7年孩子练出来的。
孙俪认识到,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
如果我们能控制住脾气,克制住自己,孩子的身心就会免受伤害。
大部分父母对孩子情绪暴力,是觉得孩子取得的成绩,对不起自己的辛苦付出。
这是因为
我们总是对孩子寄予厚望,紧盯他的缺点,却忽略他的优点。
就像我带儿子练跆拳道一样,我希望他的横踢动作跟教练一样干净流畅,可他总有小碎步,我为了纠正动作,不知对儿子咆哮了多少次,依然无效。
直到教练对我说,孩子年幼,有小碎步是正常现象,我才放心,带儿子快乐练习。
所以,只有我们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苛刻要求,才会心生欢喜,不生怒气。
科学家斯蒂芬·格伦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谈起了一件往事。
有一天,他从冰箱里取出牛奶,刚走几步,奶瓶掉落在地,牛奶淌遍厨房。
她说:“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牛奶洒在地上,真有意思啊!好了,反正已经洒在地上了,在我们收拾干净之前,你想玩一会儿吗?我想,玩牛奶说不定很有意思的。”
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牛奶是你洒在地上的,也应该由你来收拾干净。现在有拖把,有海绵和抹布,你想用什么?”
后来,他回忆说,从此以后,他懂得犯错并不可怕,错误是知识之母。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而每一朵花都有它的花期,希望我们都能用心守候它的绽放,哪怕他是一棵无花果,也能让我们看见属于他的果实。
愿我们做孩子的倾听者而非控制者,聆听他的故事,而不是把他捏成期望的样子。
有爱滋养的孩子,长大后将熠熠生辉。所以陪在他身边时,请对他们好点。
因为,有爱的童年才是他们收获幸福的源泉,一生的甘甜。
*作者:月行,用心感悟天下事,提笔书写世间情。来源:教育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