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被宣布获颁第50届“图灵奖”。
为了通俗解释,有人说,美国计算机学会的“图灵奖”相当于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对有些人来说,他获奖带来的震动大约相当于,作为伍迪·艾伦的乐迷,听到伍迪·艾伦被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认可。
多了解一点互联网历史的人也可能会有个反应是,“终于!幸亏他身体健康等到这一天。”
如果有一个创造我们现在所知的互联网的“神”的话,我想,他应该就是蒂姆·伯纳斯-李。
通常来说,人们称他为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之父,他发明了万维网。所谓互联网(Internet,过去也被文字规范要求翻译为“因特网”)通常包括更广的层面。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 万维网、WWW就是互联网。
一篇福布斯的文章说:乔布斯没有解放我们,蒂姆·伯纳斯-李解放了我们,他让0和1自由,吃掉这个世界。(
Steve Jobs Did Not Liberate Us. Tim Berners-Lee Did, By Freeing Ones And Zeros To Eat the World
)
严格地说,在1989年,从身为欧洲原子能研究机构的程序员蒂姆·伯纳斯-李在内部提出万维网的提案,用于申请一笔开发资金,到1990年他开发出第一个浏览器,他并未真正做出真正惊人的科学发明。
他所做的是,只是把已有的因特网、超链接联系到一起。
但是,他又可以说做出了当代最重大的发明,且不说我们现在所知的互联网就是基于他的发明,我们看看这个列表:
-
他定义了URI(统一资源定位符),网页的URL就是其中一种;
-
他定义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也就是我们在每个网址前看到的;
-
他定义了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每个网页都是由HTML组成的;
-
他开发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他开发第一个网页服务器,他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网站。
除了技术之外,如果不是他的一些独特努力,我们可能也没有现在的互联网。
他推动了将万维网(WWW)技术变成向所有人开放的公有协议,而不是属于任何个人或机构的私有财产。
即便在几十年后的现在,我们也可以认为,蒂姆·伯纳斯-李还是面向未来的,而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丰碑。
他作为创始人和主任创立了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又称W3C理事会),现在依然是互联网上众多标准的守护者,比如HTML5,他还在推动互联网向前。
他提出的语义互联网被认为相当超前,也许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近年来机器智能的高速发展可能加快这一进度。
现在,他还在推动数据透明方面的努力,他认为,数据是人的基本权利,他推动政府开放数据,他推动保护个人数据。
有个历史细节很有意思,蒂姆·伯纳斯-李创造万维网,他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乔布斯在被逐出苹果后创造的Next电脑,开始时,万维网实际上只是运行在CERN的几台Next电脑上。大概是这个原因,蒂姆一直对Next赞誉有加,唯一的抱怨就是,太贵了。
曾与他一起工作,研究人工智能与语义分析的鲍捷在几年前的一篇文章中说,“什么样的发明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那些能对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输和转化做可扩展到为每一个人服务的发明。”
我们都知道,关于物质和能量的重要的发明者是爱因斯坦,关于信息,蒂姆·伯纳斯-李是其中发明者重要的之一,大概可以位列信息论提出者香农、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模型的图灵、设计出现代计算机架构的诺依曼之列。
蒂姆·伯纳斯-李的伟大还在于,他不只发明万维网,他还将亲手将它扩展成“为每一个人服务的发明”。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发展之初,一种流行说法是“信息高速公路”,但很快人们发现高速公路的比喻并不恰当,让一切相连的“网”,也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才是最恰当的比喻。
在2000年出版的自传性的《编织万维网》中,蒂姆·伯纳斯-李提及一些他设计万维网的思想,可以说,这些思想仍是互联网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思想,因为我们还在编织更大的网,把信息、数据、知识、人、芯片都联系到一起:
-
“我对万维网抱有的理想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潜在地联系起来。”
-
“以一种不受约束的、网络状的方式来组织思想具有极大的威力。”
-
“追踪并分析决定了我们社会的大部分运作方式的那些不确定的连接关系,揭示出看待我们这个世界的全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