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新增的“安居乐业入户”也备受关注,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实施
区域差别化安居乐业入户
,对“在
白云区
、
黄埔区
、
花都区
、
番禺区
、
南沙区
、
从化区
和
增城区
7 个行政区内,
拥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且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 1 年的人员
”,
可申请入户
。
差别化入户政策,最早出现在 2020 年 12 月 16 日广州市人社局发布的《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其中提到:
符合“拥有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或全日制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毕业人员;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下;申报时须在政策实施区域内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条件的人员,可将户籍迁入广州,在 7 个非中心城区实施。
通过该方式入户后再缴纳社保累计满 3 年,可在全市行政区域内迁移。而在 2023 年 7 月 21 日,广州人社正式就该份文件向社会征求意见。
但回顾今年 11 月 18 日发布的《规定(修订稿)》中,与上述意见稿变动较大的条文有:
(1)
不再限制年龄和学历:在申报时年龄不需在 28 周岁及以下、不需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
(2)
需拥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且写明了“如产权为两人或以上人员共有,需经所有产权人协商一致且确定其中一人申请”的条文;
(3)
二手房申请:要求该住宅房屋原户口全部迁出且 3 年内未用于办理过安居乐业入户。
这条限制,显然是广州为重振房地产行业,增加流动人口在穗工作的黏性而增加的。但广州的商品房价格对大部分流动人口来说依然高不可攀,解决方案是什么?
广州的答案是增加“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与租赁型、可售型保障房性质差异较大。市住建局8月出台的《广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配售型保障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不得上市交易,退出时由政府组织回购。”
广州在2023年9月正式组建了广州安居集团,表明为构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体系做准备。 在2024年1月的文件中,明确提到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建,今年预计筹建不少于1万套。
1万套配售型保障房,在整体保障房供给中占比依然较低。根据住建局提供的数据,2023年全市共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7.65万套,且广州自“十四五”规划后力争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60万套,供给量依然远高于配售型保障房。
但政策落地速度也在加快。今年8月,市住建局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意见稿》中明确“符合条件的存量房,经批准后,可依规转化为配售型保障房”。在 11 月 19 日,广州安居集团公司发出《关于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征集通告》,征集范围面向“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房源”。
广州建设和收购配售型保障房的区域也大部分集中在7个非核心城区,例如今年初,首批配售型保障房在黄埔区知识城片区开工;在今年的前 10 个月,广州 7 个非核心城区的一手住房供应量约占全市总供应量的七成,成交则占全市近八成,说明这 7 个区域的房地产供给较充足,大概率会集中在这些区域进行收储。
但流动人口是否真的能买得起配售型保障房?市住建局也在8月的意见稿中写明适用范围:
(1)
广州户籍人口,申购前 3 年无房且累计缴纳社保满 3 年;
(2)
非户籍人口,申购前 3 年无房且累计缴纳社保满 1 年/2 年。
笔者也查阅到,根据其他地市已有案例,如福州双龙新居项目均价每平方米为5200元—5400元,周边商品房项目售价超过1万元/平方米。且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配售型保障房要求保本薄利,因此价格会比周边楼盘低很多,从目前来看,价格很有可能是周边商品房的一半左右。”
政策如能正式落地,安居乐业入户确实能够满足有意通过购房解决居住问题的工薪收入人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