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乔乔金项链
乔乔本人,金融圈熵值较高分子,混过工厂,待过券商,做过投融资,涉足股权、VC、上市、并购。目前专注于ABS和PPP项目运作,深耕公众号“乔乔金融圈儿”,欢迎小伙伴们沟通洽谈、项目合作,还望大家提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短龙补切  ·  陈小群回应9亿持仓图 ·  9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五矿资本2025校园招聘(新出岗位) ·  18 小时前  
国际金融报  ·  隐私不合规!银行APP被公开通报,如何整改? ·  3 天前  
BJ小伙伴  ·  交总科技岗待遇曝光! ·  3 天前  
BJ小伙伴  ·  交总科技岗待遇曝光! ·  3 天前  
雪球  ·  【恒生科技指数涨6.53%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乔乔金项链

2019年度三类(消费贷、不良、企业应收帐款)ABS总结

乔乔金项链  · 公众号  · 金融  · 2020-01-17 10:30

正文

资产证券化404讲,2019年度三类(消费贷、不良、企业应收账款)ABS总结。第一部分: 2019年度消费贷ABS。 第二部分: 2019年度不良ABS。 第三部分: 2019年度企业应收账款ABS。

本期主要是三类ABS的2019年度总结,它们是: 消费贷、不良、企业应收账款

还有一周时间就是农历新年,很多小伙伴即将放假,踏上回家的旅途,恭祝大家平安顺畅,来年我们一起努力!

公众号也将停更一段时间,小编提前给大家拜年了 (石家庄的小伙伴过年期间可以和小编约起来


圈友项目汇总:


1、有资金找一二线城市的物业楼并购,要求一手项目。 发布时间:2020.1

本公众号主要探讨ABS、项目投融资等金融市场业务(也有房地产、政府平台项目的实操讲座),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公众号内容,业务合作请联系小编。


第一部分:2019年度消费贷ABS


2019年消费贷ABS发行规模较2018年有所回升,基础资产以信用卡贷款为主,发起机构仍以银行为主 。2019年共发行22单消费贷ABS产品,发行规模达到1,431.87亿元,占全年信贷ABS发行总规模的14.86%,发行规模较2018年增长29.96%。其中消费性贷款ABS发行260.44亿元,较2018年下降17.04%。信用卡贷款ABS发行1,171.43亿元,较2018年上升48.69%。2019年发起机构数量为11家,银行的发起金额占比为87.05%,仍为消费贷ABS市场的发起主力。



2019年消费贷ABS发行利率整体低于去年 。2019年AAAsf级的证券发行利率均值为3.56%,低于2018年相同级别证券的发行利率均值(4.34%)。AA+sf级的证券发行利率均值为4.04%低于2018年(4.82%),2019年消费贷ABS发行利率整体低于去年。



交易情况


2019年消费贷ABS的二级市场交易规模较2018年有所下降 。存续期的消费贷ABS有29单项目在2019年进行了二级市场交易,共成交19,862.30万份,成交份数同比下降56.29%;成交金额为193.78亿元,同比下降48.85%。交易的基础资产类型仍以信用卡贷款为主。2019年消费贷ABS的交易规模大幅低于RMBS(3,332.53亿元)和车贷ABS(498.24亿元),略低于CLO(213.38亿元)。与RMBS和车贷ABS相比,消费贷ABS的二级市场规模较小,活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存续情况


消费贷ABS存续产品的累计违约率较2018年有所上升,需关注行业整体违约率上升的趋势。 截至2019年底,共存续29单消费贷ABS,表现期满6期及以上的产品共13单,累计违约率区间为0.15%~4.90%,高于2018年末的区间0.00%~1.71%,2019年末累计违约率均值为2.26%。仅三单产品的累计违约率低于1.00%,其余10单产品累计违约率均高于1.00%。循环结构产品的累计违约率(均值1.30%)普遍低于静态结构产品的累计违约率(均值2.86%)。就不同类型的发起机构而言,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消费贷ABS存续期累计违约率(均值2.37%)略高于银行发起的消费贷ABS存续期累计违约率(均值2.19%)。累计违约率出现分化的原因主要与发起机构的风控水平、目标客户群体、经营区域和业务策略的选择差异有关。



消费贷ABS存续产品违约回收率整体偏低。 回收率区间为0.58%~18.60%,回收率均值为7.77%。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消费贷ABS存续期违约回收率(均值10.17%)高于银行(均值6.26%)。由于消费贷ABS的基础资产通常为信用类贷款,无汽车、住房等抵质押物,与RMBS和车贷ABS相比,消费贷ABS的回收率整体偏低。



消费贷ABS存续产品提前还款率相对较高,不同产品的提前还款率差异较大 。存续消费贷ABS产品年化提前还款率区间为0.05%~30.04%,提前还款率均值为8.07%。与车贷ABS相比,消费贷ABS的提前还款率相对较高。不同发起机构、不同基础资产的还款政策不一致,会导致提前还款率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由于部分消费类贷款提前还款可以免除部分手续费,故消费类贷款的提前还款率较高(均值10.90%),而信用卡贷款多数不免除手续费,故提前还款率较低(均值5.23%)。


特征分析及观察


(一)发起机构集中度较高,股份制银行独占鳌头

2019年消费贷ABS发起机构的集中度较高,股份制银行发起规模独占鳌头。 2019年,国有商业银行未发起消费贷ABS;城市商业银行发起金额相较去年下降36.44%;消费金融公司发起金额相较去年上升31.93%;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金额相较去年上升213.44%,占全年消费贷ABS发行金额的81.81%。发起规模占比前三的机构分别为招商银行(69.75%)、捷信消费金融(8.00%)和光大银行(6.69%),其余发起机构的发起规模占比均未超5%。



(二)新发起机构显现,消费金融公司逐步参与信贷ABS市场

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消费贷ABS占全年消费贷ABS发行规模的12.95%,与2018年(12.76%)基本持平,但发起单数较2018年增加4单。2019年共有4家新机构参与消费贷ABS的发起,分别是 锦程消费金融、浦发银行、苏宁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 ,发起规模共计51.17亿元,占全年消费贷ABS发行规模的3.57%,消费金融公司逐步参与消费贷ABS的发起。



自2010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有近30家公司获批消费金融牌照,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开业,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占比达70%以上。目前,共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其中,截至2019年12月, 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以及马上消费金融 共6家已于银行间市场发起了消费贷ABS。


(三)循环结构占主流,交易结构持续创新

2019年首次出现循环资产+循环结构产品,消费贷ABS的交易结构以循环结构为主。 2019年2月《个人消费类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2019年版)》首次明确个人消费贷款包括循环资产,4月首单循环资产循环结构的消费贷ABS成功发行。2019年发行的消费贷ABS中,循环结构产品发行规模占比为85.83%,较2018年(32.29%)大幅上升,逐渐成为消费贷ABS的主流产品类型。循环结构解决了资产期限较短且与证券端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同时短期限基础资产的持续购买,可实现“一次发行,多次入池”,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发行成本。


2019年招商银行共计发起8单“循环资产+循环结构”的消费贷ABS产品,发起规模达998.78亿元,占2019年消费贷ABS发行规模的69.75%。循环资产单笔贷款现金流入的不确定性较高,其借款人可以在其限定额度和期限内还款并产生新的贷款额度,导致其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均不确定;而静态资产具有贷款额度、期限和还款计划固定的特点,本金和利息产生的现金流遵从既定规则,稳定可控。与非循环结构相比,循环结构解决了资产期限较短且与证券端期限不匹配的问题。 “循环资产+循环结构”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循环资产不确定资产现金流的稳定性,同时也较好地匹配了资产端和证券端的期限。



2019年消费贷ABS首次出现“优先C档”的分层结构,丰富了证券种类 。共有9单产品设置了优先C档,均为过手摊还型。优先C档一般规模占比较小,级别较低,故而发行利率较高。2019年发行的消费贷ABS产品中,优先C档规模占比位于3.14%~4.68%之间,级别均为A-sf。优先C档的设置,一方面丰富了不同风险和期限偏好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另一方面通过分层的设置,降低次级档的比例。



继RMBS和车贷ABS之后,消费贷ABS首次出现目标余额结构。 2019年,共有3单消费贷ABS产品设置了目标余额结构。相比传统的固定摊还型证券,目标余额的设定使得支付更加灵活,可避免基础资产发生的提前还款导致证券期限过短,平滑投资人现金流,保障优先级投资者利益,故发起机构有一定发起动力。



(四)机构间发行利率和信用利差存在差异,市场仍关注发起机构的主体资质及信用风险

就AAAsf级证券的平均发行利率而言,消费金融公司普遍高于银行,市场仍关注发起机构自身的信用风险 。股份制银行的发行利率3.24%最低,其次是城商行的3.35%,消费金融公司的3.99%最高。投资者对消费贷ABS信用利差的判断上,较为关注发起机构的主体资质及其连带信用风险。此外,新的市场参与主体第一次发起信贷ABS产品也会导致发行利率较高。



信用利差区间较2018年有所收窄,机构间有所分化。 消费贷ABS与国开债到期收益率的信用利差整体上高于RMBS和车贷ABS。数据显示,AAAsf级的消费贷ABS发行利率较相同期限的国开债到期收益率之间存在较高的利差,约在20.26bp~204.00bp之间,但是较2018年的10.32bp~268.41bp有所收窄。消费贷ABS信用利差的机构分化较明显,外资消费金融公司及首次参与信贷ABS市场的消费金融公司发起的消费贷ABS利差均超过100bp,其余发起机构利差较小。


(五)机构间违约表现存在差异,部分产品资产质量不及历史预期

机构间违约表现存在差异,部分产品的累计违约率存在上升趋势,资产质量不及历史预期。 对比目前尚存续且表现期已满6期的消费贷ABS产品的存续期累计违约率数据与初评时静态池的累计违约率数据,可以发现部分机构存续的消费贷ABS产品累计违约率表现与历史数据基本一致,而部分产品基础资产的资产质量恶化较明显。资产质量表现不及历史预期的几单产品的存续期累计违约率高于静态池同期累计违约率均值的倍数平均为3.85倍。



产品和市场展望


1、  消费贷款资产质量不确定性增加

首先,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不同的客群和风控政策之间的差异会更加明显,或导致资产质量的持续下滑。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杠杆率不断攀升且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可能会导致借款人还款能力承压,信用风险累积,可能对消费贷款未来信用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部分发起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资产违约高峰尚未完全爆发,其消费贷款资产质量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

其次,随着行业乱象的肃清,行业整体趋于规范。 如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已开始下调利率,规范化的大趋势下对入池资产造成正面影响。 但同时,部分借款人可能逐步转移到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渠道借贷,或造成消费贷ABS的基础资产质量下沉。 自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相继对外公布了清退机构名单,其中部分地区宣布取缔辖区内所有网贷平台。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整治清退,原先于P2P平台、小贷公司借贷的部分借款人将逐步转移到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渠道借贷,或将对消费贷ABS基础资产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消费贷ABS的发起机构更加多元化

首先,消金牌照审批开闸,消费金融行业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 距离2018年8月中信消费金融获批一年多以后,消金牌照审批再次开闸, 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均于近期获批, 消费金融行业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

其次,成立已满3年的消费金融公司或将逐步参与消费贷ABS的发起。 目前,24家已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共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成立已满3年的消费金融公司或逐步申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未来预计会有更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参与信贷ABS的发起,消费贷ABS的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

3、消费贷ABS或将会有更多的交易结构创新

预计未来可能会更广泛的应用循环购买的产品结构以提高发行效率,并解决资产期限较短的问题。同时,预计更多发起机构或将参与循环资产循环结构产品的发行。与仅入池分期类资产相比,信用卡账户资产极大地拓宽了发起机构可入池资产的范围,并且账户资产也更适应于发起机构内部对账户的管理方式此外,更多项目或将采用多夹层档、目标余额摊还等设置。预计2020年将会有更加多元化的交易结构出现以满足特定需求的投资者。

4、消费贷ABS的国际化程度有望加强

首先,发起机构的国际化程度有望加强。 2019年5月,银保监会公布金融业对外开放12条新举措,在取消外资来中国投资入股相关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限制的同时,强调了内外资一致原则,同时放宽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方面的准入政策。截至目前,已有数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有外国资本入股,包括捷信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等。

其次,投资人的国际化程度有望加强 。随着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和消费贷ABS市场的发展,部分产品或将引入海外投资者,海外投资者对消费贷ABS的关注程度或将加强,消费贷ABS的国际化程度有望加强。

(摘自: 中债资信)

第二部分:2019年度不良ABS


市场情况

(一)行业分析

2019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试点发行额度再增1000亿,未来不良资产证券化将继续作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盘活存量的重要工具。 2019年11月,监管部门启动第三轮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国务院再度审批1000亿不良资产证券化额度。此次试点新增包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与多家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22家发起机构。与2016年、2017年的两轮500亿额度试点相比,本轮试点规模、范围创下新高,将多家农商行、城商行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纳入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侧面体现了监管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信心(摘自《2019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各家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不良压力上升,不良资产的出表需求较强。第三轮试点将为更多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机会。

工信部牵头八部委以及几大电信运营商,响应打黑除恶的政策号召,严厉打击暴力催收行为,对不良证券化资产回收产生一定影响。 2019年4月以来,工信部对暴力催收,尤其是电话催收的方式进行了整治与规范。各地银监局也不同程度地对管辖范围内的金融机构的暴力催收整顿进行窗口指导,要求管辖区域内的发起机构不允许出现暴力催收行为,并明确惩罚措施。这对业内部分发起机构的回收情况产生了较大影响。从逐月真实回收数据来看,4月至8月业内的回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单月回收下降幅度近20%,新发行项目的回收估值下降20%-50%不等;8月份之后,部分发起机构回收情况企稳,部分发起机构回收依旧维持低水平,但未呈现继续恶化态势,随着行业催收进一步规范,未来行业内回收或将保持稳定。

(二) 发行情况

2019年,不良ABS发行品种包含信用卡不良和个贷抵押类不良两个品种,无对公不良; 信用卡不良ABS发行单数以及发行量同比继续攀升 。截至2019年底,全年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为143.49亿元,发行总单数为29单。本年度发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其基础资产类型仅包含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资产、个贷抵押类不良资产两大类型,其中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共计发行22单,发行金额共计69.02亿元,规模同比增长24.85%,发行单数与发行规模同比攀升;个贷抵押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7单,发行金额为74.47亿元,同比有所下降。


从保证方式来看,2019年发行的抵押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单数较去年下降,但由于抵押类不良资产的估值水平高于信用类不良资产,单个产品的证券端发行规模更高,发行规模与信用类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基本持平。



与2018年的34单产品共计158.80亿元的发行量相比,2019年整体发行规模有所下降,同时不良产品的发行重心发生了变化。整体发行以 零售类不良产品 为主,其主要原因是零售类不良资产天然缺少批量转让的处置路径,因此不良ABS成为零售类不良资产主要的出表工具和处置渠道。2019年全年,通过不良ABS渠道出表的不良资产规模达663.36亿元。

在整个ABS市场中,不良ABS仍属于小众产品。 截至2019年底,信贷ABS市场共发行182单产品,规模共计9,634.59亿元,平均每单的发行规模为52.94亿元。与之相比,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平均发行规模仅为4.95亿元,发行规模仅占全年发行总量的1.49%。对于投资者而言,不良类产品仍属于市场上的小众产品。



(三)发起机构情况
发起机构参与数量较2018年减少,但平均发行规模明显增加,从项目数和规模占比来看,主要集中在工行、建行、招行、浦发等机构。 从发起机构来看,参与机构类型包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共8家。中国工商银行的发起规模居第一位,发起7单,规模总量为59.04亿元。其次为中国建设银行,发起8单,发起发起规模约为50.74亿元。2019年,中国光大银行首次发起信用卡不良ABS,不良ABS的参与发起机构有所增加。



(四)交易情况
2019年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二级市场交易量同比仍保持增长势头,与2018年相比交易活跃度有较大提升。 自 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不良类ABS的发行规模稳步增长,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也保持增长势头。2019年全年现券交易量为90.86亿元,同比增长158.13%。由于不良类产品的小众属性,其全年交易量仅占全部ABS现券交易量(包含企业ABS和信贷ABS(含ABN))的1.50%。整体来看,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发行规模的扩大,未来二级市场交易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五)存续期情况

信用卡不良项目整体回收进度较好,与中债资信预计回收基本一致,但仍需持续关注催收政策变化对信用卡不良回收的影响。 截至2019年底,信用卡不良ABS共有16单处于存续期,除去12月新发行的7单项目,其余9单项目的累计真实回收/累计预测回收均在1左右,回收情况较好,与中债资信预计回收现金流基本一致。由于信用卡不良资产的回收主要依靠委托外部机构催收,催收政策的变动对回收率的波动有较大影响,中债资信已在评级过程中对催收政策的影响加以考量。2019年4月的整治暴力催收工作,对信用卡不良项目的回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头部催收机构的话机系统被封,上门催收的比例降低,导致回收率降低,2019年4月至8月,部分机构单月回收率下降20%-50%不等;另一方面,整个催收行业的环境收紧,催收风格相对谨慎,造成整体回收出现较大的波动。但长期来看,催收行业会逐步合法化、规范化,行业整体的回收水平将趋于平稳,中债资信后续仍会持续关注项目回收情况。



存续期内,对公抵押类不良以及个贷抵押类不良回收情况较好,但各项目存续期内回收表现略有不同。 截至2019年12月末,除尚未开始摊还的新发行项目外,优先档仍在存续的对公不良以及个贷抵押类不良分别为2单和14单,整体回收率高于中债资信预测值,其中,个贷抵押类不良项目累计实际回收率均值为43.21%,低于对公不良49.01%,高于信用卡不良。



产品特征观察与分析

证券发行利率方面,优先档发行利率屡创新低。 2019年,受资金面充裕影响,不良资产ABS的优先档发行利率不断走低,利率集中在3.60%~4.98%之间。2018年优先档证券的平均发行利率为5.16%,而2019年全年的平均发行利率为3.94%,同比下降了122个bp。



不良ABS次级档溢价创历史新高。 次级档发行价格方面,不良证券化产品的次级档证券的发行溢价在2019年也创下了历史新高。2018年,信用卡不良的次级价格均价在102元/张左右,2019年均价上升至109元/张,次级档证券发行价格最高至140元/张。



在信用卡不良资产攀升的背景下,基础资产中,大额信用类不良资产增加,不良资产账龄缩短

2019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及国内需求不足影响,宏观经济增速稳步回落。截至2019年三季度,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为5.40%,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居民杠杆率升至56.31%。杠杆率不断攀升且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导致借款人还款能力承压,信用卡逾期总量仍在不断攀升,商业银行不良率同样出现波动上升的态势。



根据中债资信对各家机构的信用卡不良贷款静态池的统计分析,成为不良时未偿本金余额的逐年占比,以及金额大于10万的比例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可见大额信用类不良资产占比逐步增加。从入池资产来看,2019年,部分发起机构发起的信用卡不良产品入池资产的单笔平均余额均有所上升,同比均值上升约1~2万。预计未来,大额信用类不良入池的占比将会继续上升。

与此同时,2019年发行的22单信用卡不良产品,入池资产成为不良的账龄明显缩短,2018年,入池资产成为不良时账龄均值为7个月左右,2019年,该值下降至2.8个月,说明2019年的入池资产多为新增不良资产。

受外部宏观环境以及暴力催收整顿影响,信用类不良资产回收率有降低趋势。

2019年,信用卡不良产品入池资产账龄明显缩短,根据信用卡不良回收规律,账龄越短,整体回收率越高,成为不良时未偿本金余额越高,回收率越低。从2019年发行的信用卡不良产品来看,部分产品账龄短,成为不良时未偿本金余额减小,但回收估值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外部宏观环境面临的挑战增多,居民收入不稳定因素仍存,信用风险下沉至个人,借款人还款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行业内由于暴力催收整顿工作的持续进行,部分催收机构被取缔或被处罚直接导致入池资产的整体回收下降,对应产品的回收估值也下降。

抵押类不良资产区域分布保持稳定,回收情况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2019年发行的个贷抵押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其抵押物在区域分布上保持稳定,分散度较高,资产池回收情况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资产池的回收率估值情况整体保持在35%以上,最高达到了80.20%。整体回收情况与去年保持一致。



交易结构方面,清仓回购条款成为信用卡不良项目中交易结构的常态化设置。

清仓回购条款主要是指在满足指定的条件下,发起人有权对发行证券进行清仓回购的条款。例如:某单项目清仓回购条款规定,证券余额降至10%以下时,在不影响优先档投资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次级档投资人实际收益高于交易文件约定的固定资金成本(13%)时,发起机构有权对发行证券以公允价值进行清仓回购。清仓回购条款的设置于发起人而言,可提前帮助发起人锁定后端超额收益,一般情况下,在满足次级人固定收益之后,资产池回收金额将用作超额收益在投资人与发起人之间进行二八分配,一旦进行清仓回购,后端的超额收益将全部归属发起人,该条款设置可以更好的帮助发起人锁定超额收益。对于投资人而言,此条款设置能够更好地稳定投资人收益预期。综上该设置逐渐成为信用卡不良产品交易条款中的常态化设置。


产品展望

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的扩大及额度的增加,不良ABS的发行量或将稳步上升。 2019年11月,第三轮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启动,发起机构主体数量与试点规模都继续扩容,预计不良类ABS在明年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新扩容的22家试点发起机构包含多家城商银行、农商银行。这些发起机构的业务发展受地域限制,零售类业务的开展规模较小,资产主要集中在对公领域。因此,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公不良贷款方面。同时,本次试点的机构还包括国内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资产同样以对公类不良资产为主。预计明年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类型结构将发生改变,对公类不良证券化产品明年有望再次发展。

零售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将保持稳定增长。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个人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增加,零售类不良资产的存量不断增长。与对公类不良资产相比,零售类资产在处置时难以批量进行转让,考虑资产证券化作为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优势,个贷抵押类以及信用卡类不良ABS发行量将持续稳定增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