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到处逆天学霸的世界里,学弱活得真的不容易……
但实际上,有些所谓厉害的学霸,实际上不过是纸老虎。
教你几招,辨别真假学霸。
还在为“学霸”的称号而倍感得意吗?
或许你也早已发现,如今“学霸”和“男神”、“女神”一样,成为烂大街的标签,这些被称为学霸的人,有的当之无愧,有的必是名不副实。
“真学霸”作为实力派,拼的是战斗力,真刀真枪搞定学习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所畏惧地奔向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伪学霸”相应的,便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偶像派。他们表面光鲜,给人留下无所不能的印象,一旦与他协作做事,则真相暴露,根本应对不了严酷的挑战。
所以向那些“伪学霸”学习,不但得不到成长,反而会让你变得更像学渣。
那么,究竟该如何辨别学霸之真假,称号之真伪呢?
下面给出 5 种典型伪学霸,欢迎大家见招拆招。
京剧说的票友,就是特别喜欢听戏,偶尔也会上台唱几段的观众。但因为没下过苦功夫,没受过专业训练,不管唱得多像,他们也永远只是业余。
所以“票友看戏型”学霸就是这样一群票友,他们没下十年功,以为看过就会了。更有甚者,上台唱过两次,就觉得自己是个名角儿了。
票友看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这是最像听戏观众、吃瓜群众的一种伪学习方式了。花点钱,买张票,坐在教室里听一个假期的“相声”,再煞有介事地点评一下哪个老师的包袱抖得响亮。
但因为没有苦心训练,他们距离真正的学会和掌握还有太长的距离。这种学习除了让老师“相声”讲得越来越好以外,学生真不知道能收获点什么。
对于爱屯视频的人来说,硬盘永远不够大。
国外公开课刚出来的时候,见到不错的名字就要下载下来,好像把一段课程存在硬盘里,便能获得无尽的快感:下载中国的,下载别人不知道的……下载和盗链的技术着实提高不少,但下载后真正去看的微乎其微。
他们比报班党更不入流,连戏都不听,买几张戏票就觉得自己成艺术家了。
自己看书速度慢,理解能力又有限,既然有人愿意“死磕自己,愉悦他人”,为什么不被他愉悦一下呢?况且他确实给了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呀!
这是很多伪学霸听书的惯常逻辑。可事实上,当没有人再去死磕自己时,他们便再也不会“被愉悦”,学习渐渐成了一种名义上的心理安慰。
这种学霸勤勤恳恳,毫无怨言,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
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努力”上,全然没去顾及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也没有想过更为高效的方式,让自己以同样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收获。
他们典型的做法有:
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他们只记录原文,不会加上自己的理解、应用方法,也不会去评估它对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意义。
他们的笔记完全忠实于老师的讲解,甚至用各种颜色的笔标记老师讲述的不同内容,这样的笔记也许老师见了都会感动。
但实际上呢?除了感动和应付考试之外,当真不知道他们记录下这些笔记后,回去能消化到何种程度,引发怎样的思考和行动。
就像总想通过星座、血型找伴侣一样,这一类学霸也会认为,如果没有经过某个专项的测试,取得某张证书,自己便无法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懂得了什么。
可事实上,所谓的记住和理解,只是最基础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才是更为高级的知识学习形式,告诉我们学以致用才是更大的价值。
然而这些最重要的内容,反而是被他们忽视的。
自己没有主意时,大家都喜欢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可区别就在于,有人看到别人的做法后,会仔细思考对方背后的理由,挖掘这个表象背后的魂,并最终把这个魂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方案里,让自己的方案集百家精髓。
“好孩子听话型”学霸则不然,看别人的只是为了完成当下的任务,全然不管两者的环境差异,以及该怎样调整来适应这种差异。
简单直接的模仿、生搬硬套的应用,最后得到的,只是不伦不类的结果。
但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
爸妈说某个专业好就业就去报,报完又不厌其烦地跟别人说,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
看见身边的人都在考托福、GRE出国,本来还不知道毕业后何去何从的他们,就跟着一起考一起出国。
他们没有目标,即使有,也是直接复制别人的想法。目标实现过程中,一旦遇到外界的风吹草动,他们便不再听话,开始自我怀疑,从而陷入更大程度的对自己的迷茫和困惑。
困惑之后,因为没有方向,所以只好再去复制别人,长此以往,便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无论是在微信群还是朋友圈,我们总能见到他们。他们常常会默默分享一个图文,但一句话推荐语都没有。
他们还特别爱做这两件事:
当我们把优秀的内容推荐给别人,并仔细解释推荐理由或亮点时,这些伪学霸便会站出来,用一种“你居然连这都不知道”的口吻说:
“你说的不就是xxx(一个概念)么”
“xxx理论就能概括你所说的”
……
他们更像气宇轩昂的领导,试图用几句话,就体现出自己的层次段位。如果你想把天聊死,或许你可以让他们说说细节。大多情况下你会发现,他们脑袋里其实什么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
“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我们要拥有国际化视野”
“对待别人时要有同理心”
……
当他们义正辞严地说这些时,更多是为了表态给别人看,让别人知道这些承诺。然而遗憾的是,因为缺少细节,这些承诺很难实现。偏偏这些“领导”们总会不断提出新的承诺,以显示自己又上了一个台阶。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写道,评价一本书需要经过这样的步骤:
首先,要让作者说完,避免看到一半就插嘴评价;
其次,要完全听明白作者想说什么,能清晰说出他的逻辑链;
再次,我们给出的反馈意见要有自己的明确观点;
最后,如果意见不同要反驳,必须有理有据。
可相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霸”并没有把自己当学生,而是定位成坐在椅子上准备华丽转身的导师,随时点亮“I want you”。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值得我转身的老师,必会带给我更多收获;不值得我转身的老师,则不会给我带来什么收获,浪费很多时间。
这类导师型学霸时刻在评价——老师讲深了,他们说不够全面;讲师包罗万象出口成章,他们说专业性不够强;讲故事多的,他们说不够普适;抽象理论的,他们又说不接地气脱离实际。
他们如此高看自己低看老师,以至于很少会”转身“。
最终,他们恰恰也真的会像自己所以为的那样,从这些“不值得转身”的老师身上,什么都没学到。
●
●
●
其实,虽然“伪学霸”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特征,就是怕疼又好面子:
既想拥有亮闪闪的光环,又没有毅力真正提升自己的战斗力。
而你,究竟想如太极一般看似平和,内涵实力,还是如这镀金的表面一般金光耀眼,实则不堪一击?你究竟想拥有问斩问答的战斗力,还是虚张声势的花架子?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膜拜的榜样其实在无形中,已经替你说出了答案。
珍爱生命,远离伪学霸,向当之无愧的“真学霸”看齐。
学习他们的踏实,学会他们的思维,在日积月累中,去拥有真正的战斗力吧!
LinkedIn校园原创,作者:拆书家Andy。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点击“
阅读原文
”
,聆听更多深度有趣的职场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