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房产投资顾问,周艳粉的直观感受则是:90后的比例急剧增大了。咨询购房的90后一下涨到了总人数的三成到四成。但作为一个房产投资顾问,她比小朋友们看得更远:这一波“涨潮”来源于2014年去库存化后金融政策的暂时宽松,发端于2015年的北京东部板块投资利好(因传出北京市政府将东移潞城的消息),在2016年两会前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波楼市中,较早察觉并利用信贷宽松的人是最大的赢家。周艳粉亲眼看到和指导了不少这样的客户:通过资产优化,加上抵押杠杆,甚至通过夫妻家庭情况的变化(比如假离婚),许多人在几个月时间里就让自己的财产翻了倍。“很快从300万资产跳升到600万,600万跳升到800万,800万跳升到1000万。1.5到2倍地向上跃升。”
不过,这个盛宴中的获利者大多数为70后和80后,他们大部分已经是有房中产,手中有足够的资本进行运作,对房市变动和交易政策十分娴熟。部分80后由于刚需买房较早,因此也搭上了这波上涨的快车。而手中没有房,又对购房信息不够了解的90后,尤其是刚毕业的外地青年,即便准备购房,也往往对购房的基本信息十分茫然,对信贷政策更是一无所知,因而当他们入局时,房价已经被先来者扳了高位。
但在时间上未能赶上快车,那么空间上还有一条路:走得更远。
在9月到12月,小陈从位于中关村软件园的公司总部开始,考察了周边的所有楼盘。但她发现早期来的互联网员工们早已经把周围的所有楼盘 —— 从西二旗到中关村 —— 的价格炒得不亚于市内。她最终只得放弃了这一想法。她开始逐渐向城市的外围拓展,从市区朝向昌平,但被告知 “昌平的房价也翻了一番”。
在小陈向北的同时,住在东五环的小琴则向东。那里有被称为“北京睡城”的燕郊。2013年,小琴曾经有在北京定居的打算,目的地主要放在了通州。一个姐姐建议她买更远一点的燕郊房子,说燕郊房价只要三到四千,未来一定会涨。但小琴并不愿意去,因为“燕郊已经出北京了,五环也算是没出北京城,但是燕郊已经出北京城了”。 而且,她也并不打算毕业就成为房奴。
2016年,当小琴再看那栋燕郊房子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了三万。在北京购房的姐姐把燕郊的房子卖了,换了一个一室一居的东五环,在传媒大学找了一份行政的工作,过上了紧促但安稳的生活,“而且离上班地点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