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天气渐渐转凉,秋高气爽,气候宜人。
在微信朋友圈,蝼蚁一词被疯狂刷屏,底层社会的悲凉、困境和厮杀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社会情绪瞬间爆发,但文章很快会消失或被遗忘,恶劣的事件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底层社会似乎永远微不足道,再恶劣的事件也很难引起官方回应或检讨。
8月最后一天,深改组会议对过去三年的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会议认为,“(改革)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也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个评价不低,习近平在7月底政治局就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集体学习时也有类似表述,说明高层对前三年的改革成果较为满意。
这个月以来,国内政治上,朝向19大的布局仍在加速进行,今年新三轮的省级党政一把手已完成,一些“双非”(非中委或候补委员)担任了省级一把手。除新疆之外,大多并非重要省份,后续的调整会更加引人注目。
外部环境上看,菲律宾国内政治变化带来了南海问题的转机,但朝核问题夹杂萨德问题,仍在恶化。中亚局势出现了一些明显改变,目前还难言彻底平稳过度。
经济上,在年中政治局会议讨论经济工作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的指导下,扩需求、稳增长、补短板的措施在加紧推出。全年的增速应无忧,经济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但风险在加速聚集。
总体而言,政治和经济形势都仍然保持了平稳,但随着对十九大布局的加快,政治领域的变化会加速。
政治
朝向19大的人事布局早已开始,而不是现在。发生在北戴河会议之后的省级党政一把手的变动是今年的第三轮变动,虽然涉及到七个省份,但这也是政治变动中的惯例,每届一中全会之前都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省部级党政一把手向来讲究“五湖四海”,每隔四五年就会轮换一次。
但变动已显现出新的特征,多位新任省级党政一把手既非中央委员,也非候补委员。从池子里排队并非获任的必要条件。未来这种趋势可能更明显。
这次变动最值得关注的是新疆的张春贤和山西的李小鹏。新疆是边陲大省,张春贤治理6年多,成绩有目共睹,无论是处理宗教民族问题,还是经济发展上,都保持了平稳,极端势力一度向内地蔓延,但被截断。中央党建领导小组不被外界熟悉,对他的走向则有多种猜测。
李小鹏虽然背负家族留下的各种评论,但山西恰逢经济不好,他努力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工作仍算扎实。而今同样进京赶考,主抓交通,未来仍可期。
天津的盖子终于揭开,外界更关注的谁来接班?直辖市市委书记是一张具有权重的船票。
对于这轮变动,无需过多解读,因为更为重要的变化仍未到来,比如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区的党政一把手。这些地区现任领导部分年龄已到点。还有一些重要部委,如财政部部长,年龄也早到点。这些地区和部委都值得高度关注。人事布局的热点时期正在到来。
再来看外部环境。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双边关系,在奥巴马任期内基本保持了平稳,虽然重返亚太带来种种纷扰,但在汇率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和南海问题之中,前三大问题大体上都实现了平稳着陆,气候变化问题甚至成为了中美合作的新支柱之一,而南海问题最近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迹象。
在东盟峰会前夕,可爱的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竟然对奥巴马爆粗口,导致美菲关系出现波折,南海仲裁案被淡化处理。东盟就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达成了共识,这是朝向南海行为准则达成的关键一步,按照李克强在东盟峰会的讲话,明年中争取达成准则的框架,这相当于给予了时间表,安抚诸国。这些都是好的迹象,但现在谈南海问题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为时尚早。
朝核问题继续恶化。在朴槿惠作出了“若无北韩核威胁,萨德无必要”的表态后,朝鲜再度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核试验。朝鲜搞核弹没人管,如果韩国不能得到保护,那么结果自然是核军备竞赛,因为韩国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搞核弹,就如当初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大事,在朝核问题上应也是如此。但美国正值大选期间,现在并不是合作的好时机。美国国内政治未来走向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朝核问题也许仍会继续僵持下去,或朝拥核已不可逆,或等待美国大选之后出现转机,目前仍难以预测。
中亚的政治强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逝世给中亚政治不稳定带来新的想象,在12月份大选前,乌兹别克斯坦的立法机构已确认新的代总统,等待选举到来,逐步平稳过渡。哈萨克斯坦也更换了总理,为未来的政治变化作准备。苏联解体后,中亚仍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但如果出现动荡则日益猖獗的毒品犯罪、极端势力可能乘虚而入,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这些国家中不少还是中国的重要能源来源国。
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发生的自杀性爆炸事件更加凸显了中国境内极端势力和海外的联系,该事件与活跃在叙利亚、属于“努斯拉阵线”的维吾尔族恐怖组织有关。而中国国防部军事合作办主任此前访叙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加强和叙利亚的军事合作到底是为了反恐前线前移的需要,还是有更大的战略考量?网传的商谈塔尔图斯军事基地是否为真?目前信息仍不清晰。
经济
中国经济在上半年房地产繁荣、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和信贷放量、地方平台重新复活等因素的支撑下,意外地出现了平稳。这使得往年在上半年开始的稳增长任务相对轻松。
但如何看待这种“稳”十分关键。虽然从工业经济的一些指标看,有所回暖,但目前的“稳”仍不是L型的底部,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仍然非常大。
正因为如此,年中的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适度扩大总需求”,而且9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专门研究这个议题,要求补短板、扩需求。经济触底需要投资触底,而现在恰恰没有触底的是投资,民间投资增速仍在继续回落,投资增长靠国有投资硬顶。而顶的时间长短,则决定了经济回落的时间节点。
正如笔者在7月中《对当前经济金融走势的几点判断》(本公号已发布)一文的分析,目前工具箱中仍有工具。今年以来,各类戴上PPP帽子的项目变得十分火热,但这不是真正的PPP,而是将三五年的建设项目,变成十年二十年分期付款的建设项目,运营中可产生的持续现金流看不到。
基建一直在加码,而现在重点是脱贫攻坚,犹如2014年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国开行今年也成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加大扶贫投入。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的也是扶贫,连证监会也来帮忙扶贫。虽然长期来看,这些项目会存在问题,但短期会有稳增长的功效。总体判断,今年的增速不会有大问题,继续下行完全可能,但幅度不会很大。
前几年地方借债都是短期债务,而现在玩的全是长期债务,体量大,回报低甚至看不到回报。这轮长债的膨胀对未来中国经济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还有待全面评估。这种模式还在继续。债务没有消除,但期限大大延长,问题留给后任或后后任。
在增速基本无大忧的情况下,更需要更关注经济风险。首当其冲的是资产泡沫。正如笔者在《对当前经济金融走势的几点判断》一文中所进行的分析,资产泡沫很严重,但不至于马上破裂。
8月份金融数据将公布,新增贷款中房贷几乎占据全部的局面很可能会再现,整个经济被地产绑架。正如刘煜辉所说,实体经济承载不了地产的重负。资产泡沫吸引了各路资金,蜂拥而至,无论是保险、银行理财还是其他,都纷纷在各个路口搭地产繁荣的便车。
各地地王频出,地方政府偷着乐,但仍装模作样拿出老套的调控措施,行政干预市场,其实不过是掩耳盗铃。对于资产泡沫,虽然年中政治局会议有提示,但至今没有见到任何试图治理的有效政策,中央认为地方去库存各地存在分化,因此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但地方哪有动力和能力去面对全国性的资产泡沫难题。
资金不断地脱实向虚,大量的资金在沉淀在金融体系内自循环,但就是不进入实体经济。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降,即将进入不增长和负增长的阶段。但是金融市场则拥挤不堪,凡是有一些稳健回报的地方,大水就会冲过去。
十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不断创下新低,资金借短投长,而且还不断加杠杆,大家都在赌博。这与房地产市场赌资产泡沫不会破、PPP市场赌地方政府一定会兜底是一个道理。在所有人心中,大家都有一个永不破灭的信用,那就是政府和央行。虽然忧虑颇多,但大家都知道,这个对赌方目前还比较强大,不至于出现断裂。
央行对此心知肚明,更不敢贸然降息。相反却在短期市场加大14天和28天逆回购的投放,减少隔夜资金投放,以抬升资金成本。这也许只是个测试,不会伤筋动骨。流动性保持平稳,这是最高层的承诺,钱荒不可能再发生。
以证监会为代表的“三会”今年可是呕心沥血,资金在金融市场空转,那么就要把这些有缝的鸡蛋给补上,让市场回归理性。证监会加大对各类炒壳行为整顿,银监会对银行理财资金加强整顿,保监会摸底万能险。可是监管机构赌住了漏洞又如何,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降,资金就干脆不理财,趴在活期账户上,监管机构没有办法。
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要靠实体经济的改革来解决,“金融+实体改革”双管齐下才行,任何一方单边突进都跑不远。
眼下,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又在升温,欧洲银行业危机暂时并未发酵,但美国大选更加焦灼,全球市场的动荡风险并未降低。
改革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中心任务,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得并不得力,问题颇多。
北戴河会议之后,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是研究化解过剩产能的问题,中央从各个层面也在强化对此项工作的推进。
但是,在上半年遭遇钢材价格反弹之后,而今又遭遇煤炭价格的疯狂上涨,这导致发改委不得不专门召开会议稳定煤炭价格。但这并没有改变4月份确定的276日工作日的要求,只是月度可以最高达到330个工作日的产量,但年度仍实行总控。
煤炭去产能确实有明显的进展,但价格上涨却带来了发电企业的困难,成本明显增加。而且,冬季储煤旺季即将到来,煤炭价格难以下行。
去产能的问题在G20会议上变成了公开的国际承诺,全球有压力,中国主动承担一部分。而且,习近平在讲话中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如上一轮科技革命动力衰减、普遍的人口老龄化等。这也意味着,世界经济要重回高增长很难,国内去产能也就显得更为迫切。
但正如年中政治局会议所讲,去产能和去杠杆要抓住国企改革和金融基础性改革的这个关键命门。
国企改革在这个月有明显加速的趋势。一个方向是按照之前的顶层设计,仿照淡马锡模式打造资本运营平台。之前设立了国企结构调整基金,而8月份又设立了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规模都高达上千亿,两大基金一个立足于过剩产业的整合,一个立足于新动能的培育。在这两大基金之外,各类基金正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这是好是坏仍难评估,通过基金进行产业整合是对的思路,但国企凭其财大气粗四处扩张,挤占市场空间可能破坏性更大。
另外一个方向是重组合并,7月底国务院发文推动国企结构调整和重组,针对央企产业分布广、企业层级多的问题,要求提质增效,强身健体。央企的重组合并仍在加速,最新的两例是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中粮和中纺,其中肖亚庆亲自参与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的重组大会,要求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寄予厚望。最近,国资委还在推动“产业重组”,似乎未提及涉及产权的变更,但具体怎么做仍不明确。
为了做大做强主业,一些央企的辅业也会被重组整合,如保利地产重组中航工业旗下的地产业务。
但对国企改革而言,真正的难题还是僵尸企业如何退出的问题,至今未见解决办法。G20会议上,多处信息传递出对破产法的重视,但现实中银监会发文要求帮助企业脱困,甚至要求给债委会贷款,真正让僵尸企业破产仍然少见。
地方债改革似乎轻舟已过万重山,前8月已经完成了4.8万亿的发行,但是债券市场的改革似乎却停滞了,对地方政府发债的约束、对债券的评级和风险定价机制建设,反而弱化了。(见本公号已发布文章《地方债狂飙4.8万亿,改革却停滞不前》)
高规格的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召开,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并指出了包括分级诊疗在内的五大改革突破方向,但现实中的转变可能要慢得多。
下个月,六中全会将要举行,这是一次对前阶段反腐制度建设进行总结的大会,党如何从制度体系上从严治党,可以从中看出端倪。反腐和朝向19大的布局是未来一段时期的热点。
Faster & deeper .
更快、更深入的独家原创财经分析评论。欢迎关注本公号:zhengjingguanc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