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俞闲话
分享教育经验,激发人生理想,服务青年创业,一起读书旅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师乐  ·  玉林市2025年事业单位D类教师岗报名动态已 ... ·  7 小时前  
逆行的狗  ·  碎片时间刷CIA题-Anki牌组 ·  7 小时前  
逆行的狗  ·  碎片时间刷CIA题-Anki牌组 ·  7 小时前  
中国教育报  ·  收藏!陪孩子看!哈尔滨亚冬会最新赛程来啦 ·  4 天前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  3 天前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俞闲话

老俞闲话丨穿梭于历史与日常间——晨登紫金山记

老俞闲话  · 公众号  · 教育  · 2021-06-02 15:28

正文

(图片来自于网络)


应全国工商联邀请,我来南京参加中国青年企业家峰会。峰会30号上午9点开始,我29号晚上到南京。住宿和会议都在东郊国宾馆。国宾馆位于紫金山风景区内,环境清幽、茂林修竹、瀑布清流、亭台楼阁,是大自然中绝佳的休闲度假场所。


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几乎都有国宾馆。国宾馆主要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国宾馆的目的,是为了当时中央领导,尤其是毛主席,到全国各地视察时,有一个可以安心居住、颐养身心,听取汇报的地方。国宾馆也常常用来招待各国贵宾。中国最有名的国宾馆是钓鱼台。我们小时候听广播,总能听到西哈努克亲王入住国宾馆等报道。


由于用于接待重要人物,国宾馆一般都建设在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的区域,占地面积比较大,像自成一体的大花园。改革开放之前,国宾馆是普通老百姓不能问津的地方。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宾馆逐渐向老百姓开放,成了老百姓也可以入住、休闲、放松的去处。


南京东郊国宾馆,处在明孝陵和中山陵之间,紧傍著名景点紫霞洞,当时叫紫霞洞招待所,因为比较神秘,又叫中山陵5号。里面的紫云楼,就是专门为毛主席来视察而建的,卧室也依照当时毛主席生活习惯设计摆放,卧室内还保留了他下榻时的寝具。书房内办公时所坐的椅子,也是按他的身材量身定做的。1975年,国宾馆还接待了朝鲜金日成主席。也是在那一年,紫霞洞招待所正式更名为南京东郊国宾馆。


(国宾馆内的茂林修竹)


过去我来南京出差,也曾在这里住过,半夜入住、清晨离开。这次的会议在这里召开,时间就相对宽裕一些,可以在院子里闲庭信步,小径徘徊,感受花园的清幽环境。


当天晚上,一些来参加会议的企业家老朋友相约聚会,结果一直宵夜到晚上12点多。睡觉前,我下决心早上6点起来,利用会前两个小时,去爬一下紫金山。尽管到南京来出差多次,但迄今为止,我从来没有上过一趟紫金山。


第二天早上,被闹铃闹醒,却死活不愿意起床。实在太疲倦了,才睡了5个小时。心里两种声音在对抗,一种说:“算了算了,多睡一会吧,反正以后还会来南京,以后再说吧。”另一种声音说:“你说了今天早上要爬紫金山,怎么能说了不算呢?何况你怎么知道以后一定有机会来爬紫金山呢,决定做的事情,就不要找借口啊。”最后我听从了第二种声音,咬牙起床洗了个凉水澡,让自己清醒过来,迎着初升的阳光,走上了爬紫金山的道路。


我小时候就知道紫金山。紫金山又名钟山。小学时就会背毛主席的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长大以后,对于诗中所体现的气概和豪情,有了更深的体会。诗中的王者之气,扑面而来。这种气概下,毛主席带领人民大军勇夺天下,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南京是六朝古都。古都的开始,也和紫金山相关。三国时,诸葛亮来到江东与东吴孙权结盟,共同抵抗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路经林陵(今天的南京)时,他见此地北依长江天险,紫金山峦巍峨,不胜感叹:“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土之宅也。” 石头指的是南京长江边上的石头山,南京古城就筑在石头山下。所以石头也指代南京。刘禹锡的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石头就是指的南京。诸葛亮力劝孙权在林陵建都。后来孙权果然迁都南京,改名建业。此后,南京相继成为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各朝的都城。“六朝古都”的说法由此而来。


但是,建都在南京的朝代,寿命都不长。明朝要不是因为朱棣迁都北京,是否能够延续那么长时间也很难说。洪秀全到了南京,进入安乐乡,不思进取,太平天国就此注定了灭亡的命运。蒋介石建都南京,最后想和共产党划江而治,偏隅江南,也没能得逞。中国的朝代,建都长安和北京的,都相对寿命更长,也许和都城占据的战略要地有一定的关系。新中国建都北京,应该说是具备战略眼光的。


紫金山的山形,上下起伏,犹如腾龙起凤。沿着山脚绕一圈30多公里。现在南京的发展已经把紫金山包围起来,紫金山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山。山不算高,只有海拔448.9米。但由于平地起山,看上去依然巍峨高峻。南方的山,多是郁郁葱葱、蔚然深秀,即使到冬天也如此苍翠,一年四季都是美好时光。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如果城中有山有湖,就是神仙生活的基础。南京有紫金山、玄武湖,还有秦淮河如玉带穿城而过,长江浩浩荡荡奔流向东,自然是难得的好地方。对于一座有历史的古城来说,各种历史遗迹、文物和故事,平添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在紫金山脚的两座陵墓,明孝陵和中山陵,就已经足够吸引游人的驻足。还有美龄宫和孙权墓等,也足以引发很多文人骚客的感慨和叹息。


对于我来说,今天最重要的不是考察名胜古迹,而是利用早上的时间爬到山顶,让身体满血复活。我查了一下地图,导航告诉我步行爬到山顶要一个小时。我需要先从国宾馆走出去,再右拐进入明孝陵景区,然后沿着依傍紫霞湖的道路,一路爬到半山腰的钟山建筑遗址,再在山腰马路上绕半个圆圈,才能到达顶峰头陀岭景区。攀登海拔400米的山,对我来说不算难事,关键是要抢时间。


紫金山是一座完全被森林覆盖的山地,林木阴翳,芳草遍地,满眼绿色欲滴的世界。6点多钟的早上,路上还没有车辆,空气中充满了树林的芬芳。这种气息,在北方只有在下雨后的树林中才能闻到,在南方,只要愿意,是每天都可以拥有的享受。树林中鸟鸣上下,婉转动听。我对鸟鸣不熟悉,没法分出是哪种鸟鸣,但鸟鸣声带给我的,是内心的轻松愉悦。



走到明孝陵景区门口,景区正门还没有开。但旁门却留了一个口子,让早上起来爬山和晨练的老百姓自由出入。我进入景区后,开始沿着上山的路向前。南方山间道路,通常都是用砖和石头铺成,由于天气湿润,砖缝和石缝间会长出绿色的青苔,使得整条道路充满了诗意的丰盈,让我想起了“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的诗句。在这样的路上漫步,既不枯燥,也无烦恼,完全是一种融入自然的陶醉。



再前行,就是紫霞湖。看到紫霞湖,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充满喜感的图画。如此美丽的一个山间小湖,在早上6点多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湖里游泳。我看了一下,以中老年人为主。由于湖面较宽,中间水深,所以每个游泳者背后都拖着一个救生圈。救生圈颜色不同,形成了一湖的彩色。这样一个美丽幽静的小湖,本该在晨雾中充满神秘,现在却成了大家晨练畅游的地方。


当然,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人们锻炼身体的地方少,城市室内游泳设施又很少。在大自然中寻找可以畅游的地方,就成了一种必然。长江风急浪高太危险,紫霞湖水清沙白,恰到好处。尽管我更加希望看到静谧中的紫霞湖,但看到这么多人游泳,内心也充满喜感,有着乐其乐的开心。后来有人告诉我,有些人是整年游泳的,冬天只要不结冰也会来游。好自在的人生。


紫霞湖本来是没有的。1935年,虎牌万金油的创始人胡文虎,捐了7万元,建造了这个人工蓄水湖泊,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山陵区用水困难的问题。建成的紫霞湖犹如一块碧玉镶嵌在紫金山中,为紫金山增加了许多的妩媚。



穿过紫霞湖边的道路,继续向上,拐一下,就到了坐落在湖北岸密林深处的正气亭。这座亭,是蒋介石建的。1947年,蒋介石开始为自己选墓址,看中了这块地方。该地海拔坐落在明孝陵之上,中山陵之下,处于两者之中。也许蒋介石认为自己比朱元璋伟大,但始终把自己当做孙中山接班人的缘故吧?


他怕去世后后人把位置弄错,就在这里建亭做标志,命名为正气亭,并自己手书“正气亭”匾额和一副楹联:“浩气远连忠烈塔,紫霞笼罩宝珠峰”。蒋介石最终败北,退守台湾,无福消受这块宝地,留给人们成了登山道中的休憩之地。解放后,这座亭子没被捣毁,存留至今,成为历史见证,也是难得的事情。



过正气亭,就是一路上山的台阶道,不算太陡,但毕竟一路上升,爬久了就呼哧呼哧喘气,浑身开始冒汗。我大口呼进山间的新鲜空气,把肠胃中还没散尽的浊酒气清理出来。在度过了登山最初的疲劳后,浑身的舒畅感越来越强烈。周围是那种“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美景,融入其中,自己就忘记了世俗的羁绊,身心俱轻的感觉。


有人在远处长啸,有人在林中吊嗓子练歌,还有隐隐约约的乐器声传过来,断断续续,传递着盛世的福音。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山间,增添了人间的热闹。



我继续上行,最终台阶没有了,就剩下了石头、泥土、树木交错的山道。沿着山道,再行几百米,就到达了半山腰的钟山建筑遗址。这一遗址,现在就剩一条石墙,据说是东晋时国家祭祀的所在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遗址现在被树林覆盖,已经看不出太多的痕迹。


想当初,祭祀的建筑一定很巍峨雄壮,而今雨打风吹去,世事变迁,前朝旧事,几乎已经无处可寻。人类想要永恒的梦想,最后都成为历史陈迹。能够流传下来的,不是那些曾经辉煌的宫殿,而是人类进步过程中思想的光芒。只有那些真正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贡献过力量的人,才能永远被人类记忆。


过了钟山建筑遗址,就是绕山的柏油道路。沿着柏油道路不管向东向西,都要走两公里才能到达山顶。我沿着道路走了一会,发现了在地图上找不到的一处上山台阶,如果直接上山,路线就能够缩短不少。我沿着台阶向上走,不久台阶没有了,又变成石头树木交错的山道。我知道只要山道一直向上,就能够到山顶。果然走了十几分钟,就到达了山顶的头陀岭景区。这时候,我穿的T恤已经完全湿透,但身体的舒适感和爬到山顶的成就感洋溢开来,成为我爬山的最好回报。



头陀岭景区有观景台。在早晨明媚的阳光下,从观景台居高临下看下去,山川城廓在晨雾中显得既真实又有点虚无缥缈。站在山顶,能够向北向西看到整个的南京城,如建筑积木一样铺成开来,无边无际。长江在远方,已经变成了窄窄的一条沟,看不出大江奔流的气象来了。在山顶能够看到江边的石头山。如果到了石头山,也许就能够感受到长江断岸千尺、江流有声的气势了。从观景台向东向南看,原来是农田村庄,现在也已经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的一部分。紫金山矗立在城市的包围中,越发显得秀美和孤高。


在山顶的时候,接到会务组电话,问我早上8点钟的早餐会还参加不参加。我看了一下时间,如果奔跑下山的话,能够赶上。但我想更加悠闲地走下山去,体会山中漫步的美好时光,就告诉对方,我不参加早餐会了,帮我向领导请假。随后我从另外一条相对平缓的道路下山。路上晨游的人开始多起来,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我也乐在其中。


下山后,路经明东陵和明孝陵,我决定拐进去看一看。原来我到过明孝陵。那是接近二十年前的一个深夜,一帮朋友喝了不少酒,就有人提议到明孝陵走一走。那是一个半月之夜,我们发现没有什么阻挡,就走到了明孝陵的明楼前面,明楼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宝顶前面的最后一栋楼。我们在昏黑的月色中,壮着胆子坐了好一会,最后又一起沿着石像路走了出去。当时我们这么折腾,好像也没有人管。现在半夜应该是不允许进入明孝陵了吧。



今天阳光很好,即使在陵区,也充满了阳光下的明媚。我先走过了明东陵,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建筑的废墟,我知道这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墓。要是朱标当年没死,可能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朱标被立为皇太子,但后来因病去世,葬于明东陵。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就是建文帝。他的叔叔朱棣不服,在朱元璋去世后一路从北京打到南京,篡夺了帝位。建文帝不知所终。后来就有了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说法。


朱棣对朱标诸子和建文帝的后代实行了残酷迫害,几乎斩尽杀绝。他也废除了建文帝的帝号和朱标的帝号、庙号。从此,明朝时期,朱标和建文帝再也没有被承认。反而到了清朝,乾隆恢复了建文帝及朱标的历史地位,明东陵也恢复了称号。帝王家权力之争下的绝情和杀戮,基本上都是血腥和你死我活的。在权力的争夺面前,亲情和人性不值一提。


走过明东陵,就到了明孝陵。孝陵规模明显比东陵大很多。沿着宽阔的两边种满了松柏的甬道,我一直从文武方门走到了明楼。由于游客还没有进来,整个陵区在早晨的阳光中肃穆安静,除了啾啾鸟鸣,没有其他声音。明楼后面是安葬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宝顶。这是我离朱元璋最近的一次。


中国历史上,草根出身做成皇帝的,没有几个。刘邦算一个,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可惜因为农民出身的眼光和格局,明朝一直都没有出现真正像唐朝那样的盛世气象。在阳光下,明楼和宝顶安详宁静,没有阴森森的感觉。我爬上明楼绕了一圈。楼内有用VR模拟的地宫内景观看,但我因为时间关系放弃了。走下明楼,我走到了金水桥边,本来还想去石像路走一走,看看时间,已经快到九点,上午的会议就要开始了,就拐上了走回国宾馆的道路。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明孝陵之所以叫明孝陵,不是因为朱元璋,而是因为马皇后。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滥杀功臣,羞辱贬低士大夫,但对自己的原配夫人马皇后却一直言听计从,尊敬有加。马皇后去世后,谥“孝慈”,所以陵地叫孝陵。朱元璋去世后,和马皇后合葬在一起。可见,他对马皇后一直有着一起经历困难、患难夫妻、富贵共享的那种淳朴。


历经600多年,明孝陵没有受到大的破坏,陵墓也没有被盗掘过。现代仪器测量,发现地宫完好无损。没有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一直受到保护。当然地宫构建复杂,让盗贼无从下手也是一个原因。明朝几百年,一直有一支5000人左右的军队守卫陵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逆行的狗  ·  碎片时间刷CIA题-Anki牌组
7 小时前
逆行的狗  ·  碎片时间刷CIA题-Anki牌组
7 小时前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3 天前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3 天前
冷漫画  ·  是时候说点成年人才懂的事了
7 年前
亿邦动力  ·  恒安正式做微商了
7 年前
午夜漫画站  ·  中国诡实录《墨斗线》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