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钛媒体
最新鲜犀利的商业见闻,最国际视野的前沿技术,最不常见的独家猛料。钛媒体(www.tmtpost.com),网罗天下创新事,一个创新者最爱聚集的地方。
51好读  ›  专栏  ›  钛媒体

曹德旺说他没跑,“我跟李嘉诚不一样,不为钱”

钛媒体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21 10:11

正文

钛媒体 TMTPost.com

TMT |创新| 创业 

关注这个不一样的微信号:钛媒体 ( ID:taimeiti )




随着国内环境成本,人工成本等持续攀升,中国制造成本已经和美国制造成本相当,在一些行业将会超过美国制造成本。


钛媒体注:最近,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集团(全称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披露了一些关于中美制造业成本的问题的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件缘起于曹德旺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建厂生产汽车玻璃。在当地时间10月7日,由福耀集团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该项目投资6亿美元,是该州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中国投资。加上2014年福耀玻璃已在美国投资4亿美元生产汽车玻璃,福耀集团在美国投资已高达10亿美元。


有媒体表示,继“李嘉诚卖掉内地房产,撒腿跑到英国去了”,“被称为中国个人慈善第一人的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先生也要跑了”。尽管对于曹德旺的讨论和之前李嘉诚跑了的讨论性质并不一样,但面对新浪新闻时,曹德旺情绪激动。


“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他并认为,“中国厚待我,我才说出这些话。”


他内心里希望中国看到目前的投资环境问题并且要纠正。


以下是新浪新闻对话曹德旺全文:

Q=新浪新闻

A=曹德旺


Q:有人说你跑了。


A:你说说,我什么时候跑了?我在美国建厂20年前开始。这几年美国投资的同时,配合美国的战略,在美国项目开通的时候,我在天津的项目也开通。我在苏州工业园区刚刚拿了一块地。


曹德旺跑到哪里去?


Q:你去美国投资十几亿美金的事已经被传遍了。


A我们所有对外的投资,都是经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批准的。有什么错的?我们是全体产业的供应链,我们做玻璃的,都随着汽车厂走。汽车厂去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Q:你接受采访说的话,是你的原意吗?


A一点都没有错。


我认为我是正确的,警告中国人你一定要小心,要考虑如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不要整天拍马屁、不着边际的胡说八道。


你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中国的这些企业都倒完了怎么办?我说话不是为自己说,只是说要注意美国的这方面条件要比中国好。在那边投资也发现这个问题。福耀制造的市场销路65%在中国,我跑出去干什么呢。但不等于说不出去投资。因为你想变成全球公司,必须在国外投资。


Q:现在国内的投资环境真的如你所说,让企业家不好呆吗?


A投资环境其实也没有,大致相同。


但应该承认成本是需要的,中国人现在要去抓这个问题。中国就是中国人的中国,必须把它建起来。


中国因为有这个客观问题,美国欧洲它会让你,最好让你这样坚持下去,那么你去死他也要活,所以中国才会注意到我们要应该怎么纠正这些问题。


Q:去年香港李嘉诚走了。


A我跟李嘉诚不能比。


我不做房地产,我不为钱,我捐了八九十亿给中国,我赚的钱也是捐掉。为什么拿我跟他比呢?我是实业家,对那些为了钱的人不屑一顾。


Q那你会搬走吗?


A 我不是搬出去。我今年才投产的美国项目,还没有带来利润。我今年赚到30几个亿,最后我还要承担在美国投资的费用,接近10亿。如果加进来是赚了40亿钱。那么我搬出去做什么?


我做了什么坏事?叛党了叛国了还是反人民了?我不就是在中国做一个私营企业家嘛,为什么要搬走?我根本那些话是告诉中国人,外面的投资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要注意这些事情,跟人家接轨。我们有种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克服困难。


Q: 你刚才说在美国投资的同时,也在国内开项目。


A我是制造业全球供应链。按照我的生意战略,我必须具备全球化供货,才能在中国生存。中国做汽车玻璃的,属于全中资企业,有资格参与国际竞标的,总共不超过2家。一家是我。那中国企业只能单单在中国做,走出去不走出去?


Q福耀玻璃目前走出去的投资与国内投资的比例大概各占多少?


A我跟你讲,其实在外面建厂的还没有销售,占的比例2%、3%不到。我们在中国出口运到其他国家占销售总额的35%,65%的福耀玻璃是卖给本土的汽车厂/商。中国汽车商70%是我的玻璃。你说我跑出去,把那些汽车商扔下来,首先告状的就是那些汽车厂,那我跑出去干什么呢?


Q:你的真话,被人热议,是否担心影响你的企业?


A我站得正,做得正。我自己办厂三十年,有二十几年是福建的纳税模范,国家对我还是有信任的。


Q看来这事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A这对我说,一点都没有什么影响。他要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也很随意,因为我知道我的命运靠我自己掌握。我没有做什么对不起这个国家的地方。


不过,曹德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谈到的中美制造业成本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



据曹德旺在采访视频里透露,目前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仍比中国高,蓝领(工资成本)是中国的8倍,白领是中国的两倍多;但美国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比如“土地基本不要钱”,“电价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在税收方面, “中国制造业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这样算下来,在美国设厂比在中国还能“多赚百分之十几”。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难以忽视的“政策成本”。这主要是指,企业跑审批、办事情的成本。门难进、事难办,这是许多企业都会碰上的问题。这些有形无形的成本,也会阻碍企业的投资热情。


以下是侠客岛对以福耀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们,为什么要“跑”的原因分析:


税负


远看李嘉诚,近看曹德旺,投资海外在企业家圈子里比比皆是:山东太阳纸业将投资超过10亿至13亿美元在美国阿肯色州建厂,中国天源纺织也将投资2000万美元在阿肯色州设立服装制造厂……和特朗普所言中国“偷走了美国的工作机会”不同,曹德旺此次从通用手中低价收购的废弃工厂,满负荷状态下能给当地提供2500个工作岗位。


企业家们为什么纷纷往外跑?原因很多,细细想来,却也在情理之中。


先说最直观的,税负。近几年,国内企业利润增长乏力,利润率能做到10%以上,已经相当惹人艳羡。但历经国家几次减税,仍然有诸多企业叫苦不迭。


国内企业的税负主要来自哪里?除了25%的企业所得税,还有高达百分之十几的增值税,更别提印花税、车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等其他税种、费用。


中国的税负究竟高不高?不同的人和企业、机构,都曾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验证,给出了一致的答案。


比如,曹德旺说,美国对企业征收的所得税是35%,加地方税、保险费其他5个百分点共40%,而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非常大的负担就是宏观税负率太高。1995年,宏观税负率只有16.5%,2000年也只有21%,2005年26%,2010年一下子到了36%了,2015年,企业的宏观税负率已将近37%;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测算,我国企业综合税负达到50%以上,在21个亚太经合组织国家中排名第四。其观点更为激进:中国的税率让企业老老实实交税,基本上处于死亡的边缘,这就是“死亡税率”。




岛妹整理了过去十年的税收收入增速与GDP增速,趋势大体一致。但在绝大多数年份,税收增速都远高于GDP增速。例如,2010年后的5年,经济增速下滑,下行压力增大,企业也遭遇了成本升高、利润下降的现实困境,然而除了税收收入增速依然高于GDP增速,直到去年,随着大量企业盈利能力继续下降、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更为严重,税收收入增速才略低于后者0.3个百分点。


由此,即使各方数据由于口径、测算方式不同,但大家的基本判断一致:目前企业的税负成本的确居高不下。


更现实的问题是,在企业税负普遍较重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常常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对于国有企业,国家经常给予返税。一些垄断型央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税负主要转嫁给了中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若剔除企业规模和业务类型特殊的央企,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率,明显高于地方和部委所属国企。


出逃?


除了税负,中国企业选择往外走,还有诸多原因——


国内要素成本上升。首先便是土地这样的稀缺资源,宗庆后就曾吐槽:现在工业用地的价格需要几十万、上百万一亩,这么大的投资成本谁去投?


与此同时,水电气等能源价格却始终坚挺。在原材料等成本基本稳定甚至下降时,这类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不降反升。人民日报就曾报道,一些企业即使一个月不用电、同时向供电部门报停,也要交变压器基本电费数百万元。


制度性成本,如环评、能评、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审批,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费用成本,哪项都低不了。


产权保护。长久以来,产权保护不到位成了企业家的心病。无恒产者无恒心,产权得不到保护,谁又能认真经营?一些地方,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的钱可以作为商业纠纷草草处置了事,民营企业欠国有企业的钱就被认为是侵占国有资产,叫人如何不心寒?


政府公信力。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PPP项目中,签约前答应得很好,签约后却遇到承诺缺失、不讲信用,让一些民营企业吃了亏,对营商环境更缺乏信心。还有的是前任地方领导签的合同,新官不理旧账。虽然根据法律原则和合同法,只要合同条文内容没有违反法律前提下,代表个人签订的与是否在政府任职无关,若存在法律履约能力的应当执行合同。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民企地位弱势,想要主张权利常常岂是那么容易?所以,企业前期投资打水漂的事情屡见不鲜。


执法随意性。岛妹有朋友在地方自己创业当小老板,私下里吐槽,现在的许多企业,单说消防设施这一项,如果真按照要求做齐备了,恐怕没几个能活下来的。现实情况常常是大家都不合格,相关部门检查时,自由裁量权很大,会不会被处罚,就看企业自己怎么“运作”了。


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成本。当年赃款烧坏点钞机的马超群,身为地方供水公司的总经理,区区科级干部,何以在其家中搜出赃款一亿多?媒体报道,企业落户当地,不掏钱就通不了水。相比看得见的成本,这看不见的成本更让企业心惊肉跳。


一些地方政府的态度也不得不说,“宠爱”虚拟经济,而对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爱答不理。虽然发展不能唯GDP,但考核时依然有“稳增长”的考量,怎么能够既生态绿色、又有高利润?于是,金融、房地产等“高富帅”行业就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掌中宝。


看完这些,再对比美国“制造业回归”政策、美元升值、资产吸引力增强等因素,也就更能理解曹德旺说的,为什么在美国白领、蓝领成本各自是中国2倍、8倍的情况下,依然能比中国多赚百分之十几。


故土难离,但资本与企业都总要逐利。


实体


中国的企业、资本出海,优化配置全球资源,本是好事,政府还长期提倡过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何如今,却变得五味杂陈起来?


一方面,国内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投资主要靠“国家队”撑着;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速则频频跃升,国内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正面临“空心化”的危险。




形势有多严峻,从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可窥一斑。“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等表述,无一不是为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度身定做。


尤其是降成本的部分,中央提出,“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如岛叔此前文章分析,今年经济工作会的问题意识、针对性都很强,更可见国内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脱实向虚”的问题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程度。


企业家出海大举建厂,有其自身的无奈。我们需要提倡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但企业只有先活下来,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假如在目前国内的多重压力下,无法获得正常的盈利以持续发展,走出国门寻找更合适的地方只能是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自然选择。


我们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各级政府为企业减负了那么久,税负还居高不下?是原有基数过高,目前减的力度有限?还是税负虽有下降,其他不明不白的费用闸门又重新打开,变相增加了企业负担?这些都值得引起高度注意。


争取企业家的心,不能光靠嘴上说说,还得有实打实的效果。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句句说到企业家心坎里,中央很急,但难在落实,切实给企业减负,还将有一段痛苦的较量与博弈过程。


*本文综合自新浪新闻、侠岛客、第一财经等



更多专业信息与数据,业内钛媒体Pro专业版),点击“阅读原文”来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