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财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功夫财经  ·  王健林,被30年的好兄弟坑了 ·  昨天  
功夫财经  ·  牛市结束了吗?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我国住院率破20%大关! ·  5 天前  
饭爷的江湖  ·  继续加速大涨。。 ·  1 周前  
饭爷的江湖  ·  继续加速大涨。。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央视财经

【调查】陕西脱贫有办法!他们竟用18万元完成3个亿的安置任务

央视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2-23 22:15

正文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全省共有80个县,其中50个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在陕西省内十市一区中,除西安市、杨凌区无国家级贫困县外,其它九市均有县区在列,陕西脱贫攻坚的压力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316.7万贫困人口要实现全部脱贫,陕西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呢?《经济半小时》专访陕西省省长胡和平。


年收入3000元的贫困户一下能拿到18万元补贴,住房工作全解决




韩城市位于渭北旱塬最北端,国土面积1621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山多沟深,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黄志新是芝川镇嵬峰村村民,他在这个土窑洞里已经生活了20年。八年前妻子过世,他独自一人把智力有缺陷的儿子抚养长大。现在,儿子去外地亲戚的饭馆谋了个糊口的活,他自己种种花椒,靠天吃饭,一年大约有3000元收入。


一年3000元钱,黄志新要养活自己,还要时不时资助儿子。为了省钱,他平时就是喝喝米汤,家里很少见肉。在陕西缺水的大山里,饮用水都只能靠井里积攒的雨水来维持。


这天,镇里的干部找到黄志新,和他商量搬迁的事情。黄志新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又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属于“十三五”期间,韩城市12002名扶贫搬迁对象之一。


根据韩城的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房子价格是1200元/平米,每人享受的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而搬迁补助标准分为5万、6万、7万三档,根据搬迁目的地来决定。此外,每户有每亩15万,最多不超过4分地的宅基地腾退补贴;还能通过专业评估公司对宅基地上的旧房进行房屋残值的评估,获得相应的等值补贴。


这天,镇上的干部为黄志新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整趟搬迁下来,他不但能住上镇里的楼房,还能拿到8万余元真金白银的补助。这让黄志新既开心又惊讶。就在高光苦口婆心地给黄志新讲搬迁政策时,距离他们20公里外的西庄镇,镇党委书记高少武也在动员贫困户雷立夏搬出大山。




雷立夏今年40岁,三年前外出打工头部遭受意外创伤,脑神经受损,失去了劳动能力。家中70岁的老母亲精神抑郁,没有自理能力,还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儿子雷超龙。一家三口人靠一个月600多元钱的低保过活。2015年,政府出资,把家里的危房加固了。可是,一直住在封闭的大山,即使守着三间砖房,一家人的生活也难见起色。


高少武:你看三个人的情况,现状就是你给他100万,他也吃不了饭是这种情况,新小区配套了一个日间照料中心,白天把你老娘放到那里头,也有人专门管的。




由于收入低、行动不便,雷立夏一直没下山看过病,三年来身体可谓每况愈下,就连走路说话都不利索了。可是,搬迁后的好处再多,雷立夏还是觉得故土难离,迟迟不肯点头。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高少武已经是第四次上山来到他家做工作了。


陕西省省长胡和平:我们陕西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自然条件比较差,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在316.7万人的贫困人口当中,我们搬迁125万人,大概占全国的12.5%,占比还是比较高。确实生活在那些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上,要坚决搬出来,这样的话,就是斩断了穷根,将来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事实上,陕西省的移民搬迁工作最早从2011年开始,预计用10年时间,搬迁移民60万户240万人。“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成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头号工程”和“关键战役”。


陕西省省长胡和平:一个就是精准识别,摸清底细,这个主要是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第二就是夯实责任,驻村连户,这个主要是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对于所有的贫困村,都派了住村工作队,对于所有的贫困户,都有驻村连户的干部,我们现在驻村的干部有4万多名,第一书记有一万多名,都下到村里去了,就做到驻村工作队所有的贫困村全覆盖,驻村连户帮扶对所有的贫困户全覆盖。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李雨霏:就是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第三个环节,就是怎么扶贫了?


陕西省省长胡和平:我们在搬迁过程当中,也探索了一些工作的方法,三份协议一次签,是什么事呢,就是在搬迁的时候,一个就是和搬迁户要签订这个搬迁协议,你搬到哪儿,你搬的房子有多大,这个情况是什么样,要有一个协议,另外还有一个协议呢,就是他的旧宅要拆除,复垦,也要签给协议,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搬迁脱贫协议,搬迁是为了脱贫,搬迁怎么来脱贫致富,也要签协议。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李雨霏:为什么要采取签协议的方式呢?


陕西省省长胡和平:第一要明确责任,我们各级政府,各级组织,都是有责任的,第二个呢,就是让搬迁户心里明白,后面的路怎么走,也让他心里踏实,知道怎么走,另外也得让他知道,该怎么干,以这种签协议的形式,把我们的责任明确下来。


正如胡和平省长所说,这一次韩城市西庄镇党委书记高少武就是带着三份白纸黑字的协议来到贫困户雷立夏家的。


高少武:这是搬迁协议、这是宅基地腾退协议、就业帮扶协议。就是你到底下以后你身体好,我还给你提供岗位,这是双向制约的,如果我说话不算数,你用这个协议是可以起诉我的。


雷立夏将要搬进去的西庄镇盘龙社区是韩城在建的9个万人社区之一,通过集中安置,完善社区配套,能为搬迁居民提供生活、就业双保障。同时,拆旧地、腾出土地指标,也是政府解决搬迁资金重要的融资方式。




听说要拆老房子,雷立夏还是犹豫不决。就在高少武做工作的过程中,雷立夏13岁的儿子雷超龙强烈希望父亲赶快签协议,因为他特别想下山读书。原来2014年道口梁村小被合并到镇上的小学,学生们纷纷下山上学去了。受家庭条件所限,雷立夏无法送儿子下山读书。为了确保雷超龙不失学,镇里出钱请党老师全职教授道口梁村这最后一名小学生。党老师告诉记者,孤单的雷超龙,慢慢地变得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所以搬迁成了这个13岁孩子最渴望的事情。看着孩子期许的眼神,经过深思熟虑,雷立夏最终点头答应了。


而芝川镇嵬峰村的黄志新也同样签完了三份协议,第二天,黄志新家就来了一拨人。他们在黄志新家的土窑洞上量来量去,统计房屋面积和家具数量。


这些负责房屋拆迁评估现场勘察的工作人员,在一番测量计算过后,为黄志新的旧宅估出了价格,66700元。再加上搬迁补助、宅基地补助,全算下来是187000多。黄志新终于松了一口气。


搬迁资金有了着落,黄志新便跟着其它搬迁户,一起来到毓秀新区参观。


镇干部:现在这块天然气已经通了,公交马上要通,路南有个食品加工园,这边的景区、园区、能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


享受贫困户补助政策后,黄志新一家两口人,可以购买最小的一室一厅户型。看着未来的新家,听着镇上的干部规划的美好前景,黄志新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山上光棍汉 山下娶媳妇 53岁贫困户脱贫致富变老板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5万人,为了让他们“搬新家不举债”,对于集中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陕西省规定:人均自筹资金不超过2500元;人均建房补助2.5万元、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人均奖励1万元。这背后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为此,陕西省建立了省级主导、市县配套、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62岁的徐存兰,2014年举家搬迁到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的安置小区。社区给她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一个月能挣一千元钱。虽然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上班,工作很辛苦,但徐存兰干劲十足,觉得再苦也比在老家强十倍,所以她对搬迁后的生活心满意足。在整个安置小区,像像徐存兰这样的保洁员一共有12个。


徐存兰一家五口原先住在山里的土坯房。一下雨就担心滑坡,为了老人小孩的安全,儿子媳妇都不敢出门打工。一家人起早贪黑种地,可是辛苦耕种一年下来,收成却没有保障。 稍不留神,山里的野猪就会把庄稼全部毁掉了。


搬到安置社区,徐存兰找到了收入稳定的工作,儿子媳妇也终于不用担心家里的住房安全,早已去外地打工了。如今,全家一年的收入加起来能有七八万元。因搬迁而欠下的几万元外债也还得差不多了,吃穿住行样样得到了提升。今年儿子回家时,还给孙女买了一台电子琴。不过,最让徐存兰满意的,还是孙女上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镇上的小学就配套在距离社区步行10分钟的地方,接送都非常的方便。




徐存兰一家在新房子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徐存兰所在的这片安置小区集中安置了1200多户像她一样的搬迁户,占地220亩,就在2011年时,这里还只是一片一片的玉米地。为了将小区的楼房和配套设施盖起来,池河镇政府费了不少脑筋。


胡先武,池河镇党委书记。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11年刚刚接到搬迁任务那会儿,镇上的可支配资金只有18万元,但安置小区庞大的工程量,成本估算就达到了3个亿。面对这近乎不可能被填补的资金缺口,池河镇政府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为了筹集初始资金,池河镇首先盘活了两处国有资产,获得了100万元,注资镇城投公司;而后又从农商银行贷款300万元,开始了一期60亩的征地工作。


随后,利用搬迁户的房屋预付款,解决部分资金回笼问题;又利用移民安置房中20%可当做商品房开发的规则,配建门面房,出售并获得现金流。


总共31500平方米门面房中,25000平方米按照2000元/平米的利润出售,获得经营性收入5000万元;6000平方米被预留,作为公司固定资产,折价2100万元;剩余的500平方米出租。在一期二期工程结束后,不但贷款还完了,公司账面还有了1000多万元的现金结余。





而随着安置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镇城投公司又先后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街区民居立面、人行道改造、雨污水分流等工程,让池河镇从一个只有一条主街的小镇,摇身一变成为拥有“三纵三横”发达路网的繁华区域,五年时间,镇域面积从0.9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2.1平方公里;人口也由1万人增长至1.5万人,集中安置移民搬迁群众近5000人。


陕西省省长 胡和平:搬迁的时候,我们还是以集中安置为主,一般要达到90%左右,因为集中安置了以后,后边的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就好开展,在这个安置的地方,要把配套的工作做好,包括这些交通啊,电力啊,通信啊,供水等基础设施,另外教育,卫生,文化等等这些公共设施也要有所保障,所以在配套设施上,我们提了口号,叫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就要全覆盖,努力让搬迁的群众,享受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这种均等化的服务。另外一个,就是要突出产业的培育,因为就业是核心,他搬出来以后,得有事干,得有致富的路子。


今年53岁的丁发权2013年通过“交钥匙”工程入住池河镇明星村。所谓“交钥匙”工程是指贫困户中的特困户,不掏一分钱,就能住进政府提供的,不带产权的新居。在池河镇,这样的搬迁户有400余户。看着眼前丰盛的饭菜,很难想象,就在3年前,丁发权还独自一人住在山上的危房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丁发权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在老房子的时候,一年种四亩地,只能收上2000斤玉米,而种子肥料一年就是七八百块钱,运气不好遇上旱年,基本颗粒无收。在这个缺水、偏僻的地方,丁发权的生活用水全靠井里储存的雨水。雨大时,山上冲下的泥水还会将井水污染。丁发权的老房子房顶透风漏雨、地面塌陷,墙上还有巨大的裂隙。村里很多房子因为山上流下来的水被冲垮了。




如今丁发权平静地向我们介绍着老房子的一点一滴,窘迫的生活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就在搬下山后的第二年,丁发权的经济状况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池河镇政府投资建设了一排排的养蚕室,免费给贫困户使用。丁发权开始学着养蚕、养鸡。一张蚕纸,能带来2000元收入。丁发权去年一下子养了12张。加上养鸡,年收入轻轻松松就能突破三万。正值修建桑树枝的时节,要及时修剪枝条,来年的桑树叶才能长得好,喂出更多蚕宝宝。在政府为丁发权出资承包的地上,我们看到,丁发权一天100元请来的工人已经开始忙碌了。




从帮人做零工的小工,到雇人来干活的老板,提起这身份的转变,丁发权显得很是满足。不过,打了20多年光棍,下山后终于娶上了媳妇,这才是他最大的自豪和幸福。


截至11月底,2016年,陕西省移民搬迁已开工工程22万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8万套,累计完成投资266.90亿元。




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到2020年,不能落下一个村,不能落下一个人,必须完成任务。我们是充满信心的,下一步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要求:要做好脱贫共建这项工作,一定这个要有日月换新天的气概,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

你会喜欢


▶【重磅】这12个城市将试点"五险"变"四险",有你那儿吗?


▶【揭秘】从倾家荡产到管理10亿资金的投资高手,他都经历了什么?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经济半小时》

本文编辑:姜美羊


精准扶贫!↓↓↓欢迎分享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