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吾聊职场
展翅网旗下公众号,职场学习要趁早,每天5分钟的职场学校,我们终将改变被动的命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成长社  ·  人事战略规划.doc ·  昨天  
人力资源管理  ·  单位里,和领导独处,少说这4种话:1、不要没 ... ·  2 天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短剧春节档竞争激烈,爆款缺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吾聊职场

别迷抖抖抖抖音了,伤伤伤伤不起......

吾聊职场  · 公众号  · 职场  · 2018-03-23 12:51

正文


昨晚,小秘闺蜜在姐妹群吐槽:“姐妹们你们造吗?今天我和男票逛街的时候突然有个女生过来喊他小哥哥,说要给他个东西,然后把自己的手给了我男票!


天呐! 不!要!脸! 看我脸都黑了她才解释说在拍抖音!”


闺蜜把这个小姐姐吐槽了一小时,小秘终于忍不住下载抖音想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玩。


谁知道,发现闺蜜遇到这个勾搭男朋友的操作只是小儿科......



文丨广东共青团


学“抖音”挑战高难度?


如今,手机短视频APP“抖音”备受追捧。 不少网友尝试模仿视频中的高难度动作。


前几天,武汉一个爸爸, 抓住两岁女儿向上翻转180度时失手。 孩子头部着地,致脊髓严重受损, 上半身已无法行动。


3月19日晚,@抖音短视频 对此事故作出回应: 将上线风险提示系统。


对近日“用户模仿动作被摔成重伤”一事,@抖音短视频 3月19日晚发布微博回应:


“我们已经注意到有部分用户模仿动作时发生意外。 在抖音上,有一些是有舞蹈、运动基础的用户拍摄的动作,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适合模仿。


我们提醒包括广大家长在内的抖音用户,在拍摄视频时要注意安全,对于有难度的视频不要轻易模仿。


此外,我们已经着手在产品功能上做出改进。


针对这类视频,抖音已经在开发相关产品功能,将专门上线"风险提示系统",对于参与程度高、受到用户喜爱,同时又存在潜在风险的挑战和动作,产品将在显著的位置予以风险提示,告知参与模仿的用户量力而行,做好防护工作。


事故的经过是这样的:武汉两岁女童菲菲的爸爸在看抖音视频时发现了一个与孩子互动的翻跟头视频,十分有趣。




平时注重亲子教育的爸爸,就拉上菲菲试了一把,结果悲剧发生了。在爸爸抓住菲菲网上翻转180度的时候,突然失手,孩子一下子头部着了地……




尽管家人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但医生发现菲菲的脊髓已严重受损,菲菲上半身已经无法行动了!



目前医院进行了全面治疗,但菲菲的伤情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无法预料。医生介绍,抖音上的一些短视频尽管看上去十分有趣,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模仿起来还是存在不小的风险。


比如菲菲爸爸模仿的这个视频, 如果家长用力不足,孩子容易因为失手掉下来,头部着地,伤及脊髓。但如果用力过猛,又会因为牵拉不当,导致孩子脱臼。



模仿有风险,跟风需谨慎


这样的事情并非孤例: 今年2月,长沙某高校大二学生, 19岁女孩杨晓芬(化名) 组织亲戚一起挑战高难度动作, 第一次挑战成功后, 小杨上传到抖音APP,赢得不少网友点赞。


但在第二次挑战时,她不慎被“甩飞”摔伤。 经医生检查,确诊为右踝关节骨折

后期考虑要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这些高难度的动作视频外, 还有一些网友拍摄的恶搞视频, 有的人将一些饰物装在车顶, 好多人争相模仿。



对于汽车外安装玩偶装饰的行为,山东、江苏、江西、内蒙古等多地的交警都曾发布过提醒称,此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类行为是对车身外观的轻微改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6条第一项和《机动车登记规定》第57条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玩偶安装不够牢固,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可能会导致挂饰物脱落,对周边的车辆和交通参与者造成伤害。


再比如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 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宝宝等等……



除了这些恶搞视频, 还有一些网红类视频。 “抖音同款”成顾客吃饭的接头暗号

海底捞、CoCo、答案茶忽然走红抖音。 海底捞的自制网红海鲜粥, 大概就是把姜片、鲜虾、米饭依次丢入清汤锅中。



不过跟风模仿的你有没有想过, 你在煮海鲜粥的时候, 米饭都会糊在锅底并且极难清理, 每次服务员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帮你收拾烂摊子。


如果以上行为还可以用 “ 不知者不罪 ” 来解释,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 教你如何在一秒内扭下奔驰车标的抖音短视频。



奔驰车主表示???? 虽然很厉害…… 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 就是犯法了啊!!!!


恶搞造成心理阴影


专家提醒: 恶搞视频不仅有安全风险,还会给人造成心理阴影。


医生介绍,有武汉市民因被家人拍摄了一段搞怪视频,内心恐惧而前来就医:“被拍摄上传后,心里非常害怕,走到马路上看到有人掏出手机拍摄,就总感觉是拍摄自己,很惊恐……”



专家介绍,一些恶搞视频中,不少被拍摄者的尴尬场景都是被家人、朋友全程记录、上传。虽然会让旁人开怀大笑,但当事人会感到自己被背叛,当视频被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网友的观看和评论时,当事人的心理负担会更重。


专家提醒大家,在拍摄此类视频时应考虑他人感受。


对于此事,网友又急又气:玩归玩,孩子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作为成年人,更应该有正确的判断——



不少网友表示,一些视频APP存在的问题颇多。



也有人觉得,此事跟APP本身没关系——



有网友指出,平台方需要反思。




过去的几年里,资本市场的疯狂涌入,短视频野蛮生长。抖音、火山、西瓜、快手等短视频社交软件,直接引发网络直播进入全民狂欢的高潮。


这些APP的广告里说“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只花十几秒,你就可以以地球为舞台,展示你自己”...


这些戳中平凡用户内心的话,让拥有无限创造力的年轻人们,靠着平台和网红的营销,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创造了专属年轻人表达半径的五光十色。


但不能否认,其中也有一些人抱着“猎奇”、“审丑”、“恶俗”的心态找寻乐趣,有时参与其中的行为,确实有悖社会公德,甚至无意触碰了法律底线。


不少直播平台的认证门槛较低,没有对年龄进行特别限制,其受众多年龄较小,独立正确判断的能力还不足,首先还是需要直播平台自我约束,尽到有效提醒和引导的义务。



最后,美好生活来自现实,小抖怡情,“大抖伤身”,适可而止。


————我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