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玖泓文化
最快了解到公司的藏品进展以及看到藏品的宣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玖泓文化

聚天下之奇珍异宝 精品古钱币赏识第一百三十三篇

玖泓文化  · 公众号  ·  · 2019-06-26 17: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玖泓文化”,一起尽览珍稀瑰宝 !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

重:7.7g 直径:2.79cm

编号:JHPMFW-00312

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著名的英国伦敦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英国大工业的介入,使银币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当制钱十文铜币,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制模,广东钱局铸造,此币为我国新式机制银圆发行之第一种机制铜币,存世甚少,是近代机制铜币之著名珍品。

且铸作精细,图案美观,含铜成色标准,使得民众乐于储存,以致市场上并不多见。此币较其它银圆重一分,流通时间短暂,,遂为他省造币厂熔毁以铸辅币,留存极少,品相精美者更是难得一见。

这枚清代广东省造每光绪元宝铜圆一枚。铜圆正面上缘镌刻“广东省造”,下缘镌刻“每元当制钱十文,中间镌刻“光绪元宝”;背面上缘镌刻英文省名“KWANG-TUNG”,下缘镌刻英文币值“TEN CASH”,中间镌刻“飞龙”图案。

铜圆虽然首先由广东制造,但是由于广东习惯使用小银元,铜钱主要是找零使用,所以行销不多。广东所铸造的铜圆,大多运往上海转运各省销售获利。后来由于不便,从光绪三十年(1904)开始将文字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故此铜元现存更少。

钱币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当时稀少流通的货币,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国三年袁世凯钱币

重:22g 直径:3.93cm

编号:JHPMFW-00317

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币制十分混乱,流通市场上银币、铜币、制钱和钞票一起流通使用。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正式铸造袁世凯头像钱币,规定民国三年袁头像银币一元为本位币。重七钱二分,成色银九铜一(后改为89%),统一流通。由天津造币厂开铸。因币上铸有袁世凯侧身头像,故民间俗称“袁大头”。

作为民国军阀银币的领头羊,“大头”系列对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袁大头”银元的诞生,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近日,玖泓文化有幸征得“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银币”一枚,该枚钱币的直径为3.93厘米。钱币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六字,钱币背面纪币值,为“壹圆”二字。左右为稻穗组成的嘉禾纹。

嘉禾,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典出《书·微子之命》:“ 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铸在钱币之上寓意国家重视农桑、以民生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谐音,寓意“家和万事兴”之意;铸币之上当政者有国泰民安、吉祥如意之愿景,故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真品在市场其实是很稀缺的,它的发行量本来就不是很大,因为年代的久远,很多银元已经随着战乱或意外遗失损坏了,有的甚至已经流落到外海,所以想要寻找到一枚珍品袁大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见,袁大头有着不可估量的收藏价值。


民国双旗币

重:6.82g 直径:2.81cm

编号:JHPMFW-00318

经过这几年的钱币市场酝酿,以机制币为主的钱币交易市场正在悄然升温。特别是沿海城市及内地市场掀起一场铜币投资热。铜币是钱币收藏大类,不同版别的铜币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值得投资者们细细品味。在古币的市场交易中,双旗铜币更是备受青睐,成为很多收藏家们追逐的热点。

中华铜币双旗币产生于民国时期,为了彰显全国一统与民族大团结,在当时除了中央有铸造双旗币,一些省份也铸造其他版本双旗币。这种铜元在山西境内偶有露面,颇受钱币喜好者珍爱。

近日,玖泓文化有幸征得“民国双旗当制钱十文”一枚,该钱币直径2.81厘米。钱币正面上方铸有“中华民国”四字,下沿铸有币值“当制钱十文”五字,中间铸“十八星旗”和“五色旗”;钱币背面中间铸嘉禾花穗,底部交叉,取丰岁足民之意。

铜元在我国发行流通前后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我国货币的历史长河中仅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但中国铜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过程,是我国近代货币史和钱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钱币虽小,却也能反应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独具历史意义。


军政府造四川铜币

重:20.9g 直径:3.94cm

编号:JHZLFW-00940

古铜币收藏在收藏界一直拥有非常高的活跃度,由于古钱币已不再发行,现今存量非常稀少,加上它们和古人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研究各国各时期的经济史、外交史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考古价值。

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铜币是银币收藏的大类,历来都受到很多藏家的关注,不同版别的铜币都有独特的韵味,值得藏家深品。在钱币类的在线交易中,这些古铜币备受青睐,成为很多买家追逐的焦点。

“军政府造四川铜币”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产物。1911年12月发生“成都兵变”,以尹昌衡、罗纶为正副都督的四川军政府取代了成立仅12天的大汉四川军政府。新的四川军政府成立之初即面临着需用日繁、度支日绌的财政困窘局面。军政府迅速接管了四川成都造币厂,决定铸造“四川铜币”以应急。民国元年(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四川军政府之命,开模铸造“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也称“汉”字铜元)。

此钱币为“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其重:20.9g,直径:3.94cm。正面文字为“四川铜币”四字,中间饰有海棠花纹,上缘书“军政府造”四字,下缘为“当制钱五十文”,左右各饰一朵花星纹。背面上缘有纪年。中央有一个圈,圈中书以一个篆文“汉”字。圈外环绕有十八个小圈,代表当时十八个省份,十八个圈围绕“汉”字,寓意十八省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战斗。“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发行量较少,流通时间较短,现今存世量亦较少,集藏“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已经成为收藏家们眼中的热门币种。





征集范围

【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元、明、清官窑为主,宋瓷为佳; 彩瓷,素瓷,青花瓷等;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翡翠,羊脂玉,白玉,青玉,黄玉等各式雕件,籽料等;

【中国书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书法,篆刻等;

【杂项精品】:历代名家文房用品、紫砂、田黄、瓷板画、鸡血石、牙雕、砚台古籍 善本、金银器等。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广州玖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1277-998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28号(正佳广场玫琳凯隔壁)广晟大厦20楼2008

服务有限公司:http://www.zgjhwhzl.com/



广州玖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欢迎各位莅临本公司赏析,广大收藏家可以通过我们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了解详情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